*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1、糖化血红蛋白降到这个数,糖尿病严重并发症风险最低!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严重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有时甚至会彻底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糖尿病治疗的核心目标是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包括与糖尿病相关的眼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心力衰竭等。既往关于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主要针对单独的危险因素,在美国奥兰多举行的第84届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年会上,日本新泻大学的Nanako Tanaka教授提出了新的视角。其团队的研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吸烟与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HbA1c水平是最强相关的影响因素。那么,HbA1c水平控制到多少,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最低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详细的研究解读。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葡萄糖监测(CGM)可以反映血糖平均水平、血糖波动及异常血糖状态(高血糖和低血糖)持续时间等多个参数,能全面分析患者全天血糖变化情况,从而助力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血糖。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是CGM的重要参数之一,那么TIR与糖尿病的内在机制和外在表现有何联系?在临床诊疗中,应如何应用血糖监测技术以及新指标TIR来指导血糖管理?在2024年ADA年会上,来自日本富山大学的Miki kamigishi教授分享了一项研究,该研究探讨了CGM数据(包括TIR等)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比值(IGR)等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提示,TIR与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呈正相关,糖尿病患者TIR越高,提示其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越好。
糖尿病管理将出新目标?这个指标很重要!| 2024 ADA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2024 ADA”专栏,扫码了解~
1、“逆转糖尿病不是梦”:EASD专家提出治疗新理念
长期以来,胰岛素抵抗通常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的病因。随着对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了脂肪在糖代谢紊乱中的作用。在2024 EASD年会上,Taylor教授分享了“双循环假说”。该假说认为,在T2DM患者体内,肝脏脂肪的积累会对胰腺中的胰岛β细胞产生负面影响,抑制其正常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导致血糖水平升高,同时加剧脂肪堆积,形成恶性循环。也就是说,肝脏和胰腺内的脂肪堆积,是导致胰岛素失效的关键。这一发现颠覆了传统观点,提示减重不仅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还有可能逆转糖尿病的发展,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方向。“逆转糖尿病不是梦”:EASD专家提出治疗新理念
2、这样控糖患者寿命延长8年?听专家讲早期治疗策略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糖水平长期偏高,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既往研究显示,从诊断初期严格控制血糖能够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微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等与糖尿病相关的终点事件的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应立即开始血糖控制措施,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长期健康。然而,治疗惰性(在适当的时候未能推进治疗或降低治疗强度)在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其不仅延长了患者达到治疗目标的时间,而且会增加患者罹患并发症甚至死亡的风险。这样控糖患者寿命延长8年?听专家讲早期治疗策略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2024 EASD”专栏,扫码了解~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2012年全球DR患病率为34.6%,我国糖尿病患者DR患病率为23%。DR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临床需高度重视其防治工作。部分DR或DME患者可能早期无症状,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隐形糖尿病时期,在确诊糖尿病时可能就已存在DR。因此,DR的早期筛查极其重要。DR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高血压、糖尿病病程、血脂异常、妊娠、肾病、肥胖、遗传、营养等(图1)。其中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炎症、肥胖是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而青春期、种族、糖尿病病程、妊娠等是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需要针对可改变危险因素的强度和其临床表现,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向。DR的预防及治疗手段包括健康教育、改善代谢、抗血小板治疗、内科治疗、眼科治疗以及妊娠合并DR的治疗。具体该怎么做呢?快点击原文查看吧~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共识提出了6点|2024 CSE
2、HbA1c还是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标准吗?对此你怎么看
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能稳定反映患者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状况,且不受日常血糖波动的影响。其不仅用于评估血糖控制效果,还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前期筛查、治疗方案调整以及新降糖药物开发的评价中。此外,作为蛋白质糖基化的直接结果,HbA1c的水平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紧密相连。因此,长期以来,HbA1c被视为评价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糖尿病管理策略的精细化,新的指标和概念的逐渐涌现,对HbA1c的“金标准”地位提出了挑战。例如,血糖在目标范围的时间(TIR)已成为评估血糖状态的新标杆,其与微血管并发症风险密切相关,为治疗评估带来了更为精细的考量。同时,连续血糖监测呈现了血糖低于和高于目标范围的具体时间段,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精准调整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在此背景下,HbA1c还是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标准吗?患者的血糖状况应该根据什么指标来评估?糖尿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如遗传易感性、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等。目前,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胰岛素注射和生活方式干预等。然而,虽然这些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并不能解决糖尿病的根本问题——胰岛功能的丧失。特别是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β细胞的功能逐渐衰退,胰岛分泌胰岛素的能力逐步减弱,最终导致血糖无法得到有效调控。干细胞治疗是近年来医学领域的重要突破,尤其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干细胞能够分化成胰岛β细胞,从而帮助修复受损的胰岛,重建其正常的胰岛功能。相比传统治疗方法,干细胞治疗可使血糖调控更精准、治疗效果更持久,还可个体化定制治疗方案,解决供体短缺问题。通过干细胞移植,科学家们希望能够恢复患者胰岛β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从而达到逆转糖尿病的效果。众所周知,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之一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改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饮食和运动)可以预防甚至治疗胰岛素抵抗。
① 间歇性禁食:是一种禁食和进食交替进行的饮食模式,其中个体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进食,而在其他时间段内完全或部分限制食物摄入。② 低碳饮食:是一种以高蛋白、髙脂肪和大部分蔬菜为主的饮食结构,并且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③ 生酮饮食:是一种高脂肪、适量蛋白质和极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方式,其目的是使身体进入“酮症”的代谢状态,也称极低碳饮食。④ 江南饮食:是以长江下游一带为典型代表的健康饮食,也称为江南饮食模式。江南饮食食物多样,全谷物较多,饮食清淡少盐。更多精彩内容,尽在“2024 CDS”专栏,扫码了解~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