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标志物总汇!

学术   2024-07-31 17:44   河南  
心脏标志物在经历了60余年的发展后,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技术方法的进步,从最早的谷氨酸转移酶到现在的肌钙蛋白、N末端脑钠肽前体,已经形成了完整成熟的检测体系。


心肌标记物的分类

目前临床常用的心脏标记物主要分为 3 大类:
1. 代表心肌组织损伤或坏死的标记物:肌红蛋白、肌钙蛋白、CK-MB等;
2. 代表心功能受损、心衰或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标记物:BNP等;
3. 代表心肌组织或血管炎症反应的标记物:C 反应蛋白等。


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AMI标志物


1.心肌型肌钙蛋白:
cTn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指标。AMI发生后4-8h血清中的cTnI水平即可升高,12-14h达到峰值,6-10d恢复正常。即出现早,和CK-MB相当或稍早;消失慢,持续时间超过LD1,诊断的窗口期特别长,兼有CK-MB和LD1的优点。
cTnI的诊断特异性优于CK-MB和 Mb,可用评价不稳定心绞痛,cTnI水平升高预示有较高的短期死亡危险性,连续监测cTnI有助于判断血栓溶解和心肌再灌注。


2.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肌酸激酶(CK)包括3种同工酶亚型,即CK-MM、CK-MB、CK-BB。CK-MM主要分布于骨骼肌和心肌,CK-BB为脑型同工酶,主要分布于脑、前列腺、肺等组织。CK-MB主要分布于心肌中,血清CK-MB在AMI发生2~6 h后可检测到其显著升高,24 h达高峰,可持续7 d。


3.肌红蛋白
肌红蛋白(Myoglobin,Myo)是目前心肌受损后最早发生异常增加的心肌蛋白标志物。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中肌红蛋白浓度在胸痛初期2-3h内脱离正常值,6-9h达到最高,24h左右又恢复正常值。
血液中肌红蛋白浓度对监视急性心梗的诊断和治疗是有效的,并且可以作为血栓溶解疗法的冠脉再疏通情况的指标,在疏通30min-2h后肌红蛋白浓度达到最高。肌红蛋白浓度可以作为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指标。
由于其为小分子物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可快速入血,故在AMI发生的1.5~6h内,通过动态检测二次血清肌红蛋白水平可早期诊断是否有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如第二次检测值明显高于第一次检测值,则具有极高的阳性预报价值;如动态检测二次测定值间无差异,则具有100%的阴性预报价值,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新型AMI标志物


1、高敏 C-反应蛋白(hs-CRP)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心肌梗死的一、二级预防中均具有重要意义,既可预言无症状人群中心脏事件的发生,又对ACS患者的预后具有判断价值。关于一级预防的判断值,有些国外作者建议使用PHS临床研究的结果,将判断值限定在2.2mg/L。高于此值的男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度增加三倍。关于二级预防的判断值普遍认为以3.0mg/L较为合适。
检测高敏 CRP 时,建议将测值分为以下三级:低危<1.0mg/L,中危1.0-3.0mg/L ,高危>3.0mg/L。目前尚未开发出能特异性降低hs-CRP的治疗措施,也还没有发现有直接证据表明降低hs-CRP浓度以后可以减少未来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但已有一些研究证实,对hs-CRP升高的ACS患者,长期服用aspirin(阿司匹林)和pravastatin(普伐他汀)能有效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2.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
H-FABP在心肌缺血性损伤后1-2小时开始升高,6-8小时达到峰值,24-30小时血浆水平恢复正常。
由于H-FABP可以在胸痛发作后1-2小时就在血液中被检测到,敏感性比肌红蛋白(Myo)更好,故HFABP可用于心肌损伤早期诊断。
HFABP特异性稍逊于cTnI,但远超过Myo,可用于评估肾功能正常患者的心梗(AMI ),一般来说,HFABP浓度越高提示心力衰竭越严重,后期发展不良 。


3.利钠肽
现主要发现 3 个亚型:ANP、BNP、CNP。
因 ANP 半衰期短,临床检测困难,所以少用,相比较 NT-proBNP 更便于临床应用。
 BNP/NT-proBNP作为最经典,研究最充分的心衰血清学标志物,在心衰的诊断和排除中的作用最为显著,有极高的阴性预测值。
BNP/NT-proBNP的水平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可作为评估心衰患者预后的标志物。研究显示,BNP水平每升高100 pg/mL,死亡风险升高35%。
急性心衰患者入院时的BNP/NT-proBNP水平与患者预后独立相关。研究显示,入院时BNP水平大于480 pg/mL急性心衰患者6个月内再发心衰的风险大于50%,>840 ng/mL者机械通气率和住院时间大幅上升。NT-proBNP>986 pg/mL的急性心衰患者1年内死亡率较界值以下患者提高接近3倍。
与入院时NP水平相比,出院前BNP/NT-proBNP水平和住院期间变化率与急性心衰患者预后的关系更为显著。研究显示,出院前BNP水平<430 pg/mL的急性心衰患者,30天再入院率显著下降;住院期间NT-proBNP水平下降小于30%的患者,死亡率和再次住院率较其他患者升高1倍以上。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检验资源共享

检验科之窗
医学检验行业交流学习平台,发布行业前沿报道,关注行业发展方向,促进专业经验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