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购物平台做客服,我终于搞明白了商家的套路

文化   2024-11-09 21:00   北京  

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zhuangao2@lifeweek.com.cn

文 | 读者:月亮粟

又一年的“双十一”来了,往年“双十一”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下班回家,发现家里收到三袋大米、五箱牛奶和十斤香肠以及一堆大包装日用品。“双十一”一过,我家就一副过大年的景象。每到这个日子,老公就犯“囤积症”,而我的毛病,却在去年一次客服体验后被彻底治好了。
闺蜜的亲戚在南方做儿童服饰,她做代理。恰逢购物节,她的客服小团队人手不足,让我帮忙接两个客服号,简单培训了一下软件的使用便匆匆上岗。

闺蜜提醒我,不要在文字里留不文明的对话,不知道的事情查手册,手册没有的也不要随便拒绝,要说“定金”不要说“订金”,不然要赔钱的。最后她还特别嘱咐,要把客户当聊天对象而不是买家,尽可能地说好话,用儿童式语言。

《二十不惑》剧照
我们约定临时帮工三天,干完好好犒劳我一番。去年的购物节恰逢周末,我从周五晚到周日白天帮她分担工作,自认为也是力所能及。

闺蜜的厂子是个小厂,没有聘请专业的客服团队,没有明确的售前、售中、售后区分,所谓的小团队也是家里的亲戚或朋友。本以为客服就是简单地沟通衔接,没想到是杀伤力很强的一项工作。

我按照她的要求下载好软件,一打开电脑便是各种提示音,让我一下子不知道该回复哪一个。其中有一个界面的提示闪得格外频繁,我不得不先打开它。

这位客户上来便是一番质问,截图我们商品的价格,说为什么他买的时候价钱比这高很多,要求我们退差价。我心里一惊,“双十一”前抬高价钱,节日再降价,这不正是商家的套路吗,对方说的应该是实情吧?

但是根据闺蜜对我的入职培训,旁边的智能插件提示他近三个月并没有订单。我又根据他的用户名搜索历史订单,发现购买记录居然已经超过了一年之久。显然,这是位要拿“套路”来讹诈我们的老手。

我用最温柔的语气拆穿了他的把戏,却还是把他惹怒了。我牢记闺蜜的嘱咐,不能用不文明的语言,不然会被客户截图投诉到平台,把矛盾升级。但是心中的怒火又无法消除,“亲亲,不如您再等一等,活动结束我们再搞一波涨价,您也可以过来给我们补一下差价哦。”

《流金岁月》剧照
我的回答到底还是冲动了,客户反手就举报到平台,说我们聊天内容违规,“存在辱骂、中伤、诽谤他人”。没想到我给闺蜜帮忙没帮成,第一笔业务就喜提一条投诉。

当时正处于各种忙乱中的我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后续听闺蜜聊起来,才知道好在平台给了相对公允的判定,在聊天截图中并没有发现实质性的违规文字,没有认定投诉生效。

第一天的工作在混乱中结束,好在基本都是售前预热,我的工作也是介绍各种满减优惠,推荐尺码,以及协助他们真正的客服做客户分类打标。

所谓的打标,就是识别有效客户和无效客户,在对话后对用户进行不同种类的“星标”。对于有重点购买潜质的,节日当天再进行多次推介和提醒,复制粘贴他们手册中提前写好的话术,给客户制造紧迫感,增加“损失厌恶”情绪。

据他们的经验,“双十一”之前接待的客户七成以上是会在当天下单的,所以对于咨询客户中发现购买意向比较大的,可以标注为“新任务”方便日后随访。

这样单独建立的任务,后续可以跟踪他们的行为,比如可以直接看到他们有没有真实拍下货物,有没有及时付款。而对于其他有购买意向的普通客户,也要进行随时的沟通跟进。

《小夫妻》剧照
而这样的沟通,才是真正的学问。闺蜜说,“看人下菜”很重要。比如遇到只咨询产品,讲话又习惯用长句的顾客,一般年纪稍长,要主动提及节日当天的优惠政策,因为他们往往碍于面子不想谈价钱问题但心里很在意价格,这样主动提让他们有体贴感。

对于回复比较慢的顾客,显然对店铺忠诚度不高,还在犹豫对比其它店家,要主动问及购买的细节,比如“孩子几岁了”“如果比较活泼好动的孩子建议买深色哦”。这样先人一步地替他们做好选择,会让人难以抗拒。

当然对于已经支付了定金的顾客,可以通过核对地址的形式进行询问,并提示他们“节日当天可能回复不及时不好修改地址哦”。用这样关键性的要素发起提问,他们会优先阅读并回复这条聊天记录。

重头戏的那天终于来了。“双十一”当天接待的也有很多第一次咨询的客户,因为之前标注的重点客户需要重点催单,这些客户我只能用设置好的快捷短语来回复了。

下单已完成的要及时关闭任务,灵活地使用快捷语;客户有特殊要求的,要及时备注好。最重要的就是,毕竟活动是一整天的时间,所以要给客户营造出一种紧迫感,使他们有赶紧下单的冲动,减少聊天时间。

《玫瑰的故事》剧照
我的每一次话术,都感觉无比熟悉,就像在诱导过去囤积物品的自己,一步步走入消费陷阱。“再不买就要涨价了”“这是今年最便宜的时刻了吧”“是不是马上要被抢光了”......听得多了,心里确实难免会犯这样的嘀咕。

噼里啪啦连着敲了两天电脑,老公几次三番过来瞅我,怕我这个“双十一”也变成“囤积症”重度患者。我看出了他的心思,对他保证,现在我看到“优惠”“满减”的字样就恶心,连“购物车”三个字都不想看到。

代班的终究比不过正规军,周日夜里两点我实在扛不住了,将手里大部分标星用户催单清零后,就把号交接给了闺蜜。那一晚我没洗漱就沉沉地睡去,梦里全是各种红包在飘。其中一个红包越来越大,膨胀成了一个气球,我奋力地跳起来去抓,却怎么也抓不到。它飘到天空中的一根树枝上,“砰”的一声炸了,我下意识地伸手去接,却一点钱也没有接到——这个大红包是空的。

第二天上午接近中午我才醒来,第一时间问闺蜜昨晚的战绩,她很久没有回复。直到第三天上午,她才给我打了一通电话。电话里她声音有点沙哑,带着明显的疲惫。我很兴奋地问她要怎么犒劳我,她却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闺蜜说,现在“双十一”的活动规则越来越复杂,他们作为商家很多也没吃透,点选报名了一些以为比较热门的活动,但没有实际计算好盈亏差。他们跟风选了满减又发了自己的店铺红包,只盯着节日当天刷量促销,没想到推广费和满减成本分摊下来,很多产品不仅没赚钱还亏了。

《当我飞奔向你》剧照
本以为“双十一”是一场平台成就的全民狂欢日,商家一定会赚得盆满钵满,没想到红包和满减反而成了商家的负担,促销后还会把自己拖下水。看来在这场狂欢下,需要冷静的不仅仅是消费者,还有卖家。

我一段时间没敢再提那场“双十一”闹剧,一个月后,闺蜜终于兑现了对我的“犒劳”。她没有请我吃奢侈的大餐,我们来到儿时校门口的小面馆,午后静静地看着窗外跑着赶进校门的迟到生。

“你还记得吗?小时候我总是迟到。”闺蜜终于开口说了一句话。我当然记得,我还记得她给自己的迟到找了一个看似合理的荒唐理由,“你总说,因为你不喜欢跟风。”

闺蜜露出了一丝苦笑,“是啊,我小时候特别讨厌挤在人群里,也特别反感做大家都做的事情。”我们都理解了其中的苦涩,好像一对进入“冷静期”后的伴侣,在反思自己过往的行为。只是这个冷静期,是对“购物”而言。

闺蜜说,“双十一”后,很多订单其实远超了库存和厂子的生产能力,而且按照节日的优惠价格,出现了低于成本价的问题。他们只能跟着很多店家一样“玩花样”,不停地告诉催发货的客户马上要发了,再等一等,然后等客户实在不耐烦时就告诉他们,可以补发一个小红包作为赔偿。很多客户会在这样的过程中消耗掉耐心,领了红包退掉产品。
其实这只是他们弥补狂欢损失的权宜之计。“很多店家节后算总账都会发现这样的问题,我们其实也不想这样,但是没办法。”即便是个别客户实在生气投诉了他们,零星赔偿的成本也是可以接受的。据说有的店家为了弥补后续的损失,节日后重新赶制订单,通过偷工减料的方式抹平损失。我一下子明白了她在电话里的那声叹息,既有不甘,又有愧疚,还有无奈。

一周后,闺蜜好像又恢复了过去的斗志,变成了信息秒回的状态。她总是喜欢给我发很长的语音,语速跟选了快捷回复一样快。

闺蜜说,居然有个同行通过购物聊天软件找到她,因为看到他们家店里一批儿童背包还有存货。对方说他们背包的细节做得很好,跟他平时做代购的一家品牌货水平接近,想从他们那里购入后再转手寄给自己的客户。他们甚至直白地说出来理由,“我们毁单损失太多了,以假乱真也不会被人发现。”闺蜜说,她虽然也理解这种行为,但是他们商品介绍实打实写的中国制造,从来没打算搞什么假洋牌,“我也不打算跟这个风!”
囤积,说到底不是一种纯物质的行为,而是来自于每个人的内心。我们的匮乏感、不安全感究竟来自哪里,其实自己都很清楚。或许是那些不想倾诉给他人的秘密,或许是那段不堪回首却留下烙印的经历,或许是那个苦苦寻觅但再也找不到的味道,也或许,是那个再也见不到的人。我们在一个全民狂欢节选择“跟风”,恰恰是在填补那个“洞”。
而治愈囤积,不是简单的“极简”生活就能解决的。学着慢下来,静下来,欣赏每个物品的细节,享受做事的过程,在意质量而不是纠结于数量和结果,我们的内心才会真正的富足起来,生命才会变得厚重和绵长。

眼看着今年的“双十一”又要来了,囤积生产资料的老公近些年大有延展囤积范畴的趋势,我忍不住提醒他,“各种黑色外套已经快要一个衣柜了,不要再买了。”这句话好像点燃了他内心忍了很久的一件事,指着卫生间的厕纸说,“当年你从娘家扛来的卫生纸,都用了快十年了还没消耗完,我也没说啥吧?”

“这些卫生纸可是我的婚前财产,有本事今天开始你别碰!”

老公不甘示弱,指着阳台置物架上早已结块的几大包洗衣粉说,“那些也是我的婚前财产,你也别用了!”

争吵中家里的门铃响了,快递员费力地放下几十斤猫粮。我家老猫“喵”了一声慢悠悠地走了过来,好像在嘲笑我们高估了它的寿限。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审核:同同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 

征稿要求



本刊对投稿的真实性有严格要求,个人故事必须为本人亲身经历,真实可靠,保证作品中不存在任何虚构内容。对于文章内容,作者应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图片、视频均可),且愿意接受核实(如职场类话题中将被核实本人真实职业信息、行业、公司等)。稿件需能打动人心,或者具有现实意义,逻辑严密,文笔流畅,以第一人称叙事,字数不低于5000字。

征稿长期有效,投稿发邮件至「zhuangao2@lifeweek.com.cn」,将投稿与【作者投稿原创承诺书】一同上传至附件,并在邮件主题标注【标题+字数】

详细征稿要求请点击👉【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长期征稿


稿件示例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