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沟通或商务谈判的时候,大部分的人都喜欢掌握主导权。有时候,如果把主控权交给对方,反而更容易达到我们的目标。
美国哈佛有一位教授,没有任何的谈判专业背景,他为了进入FBI,参加了三个月的自杀热线接线员工作,后来他发现,对付绑匪和对付自杀人员的路数是一样的——是什么呢?多问问题,让对方拥有主控权的感觉。
2006年,这个教授成功说服伊拉克恐怖分子释放了美国的一名女记者,当时名声大振,这个教授叫克里斯·沃斯,沃斯是如何做到的呢?
他确实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一般警察对绑匪是这么说:“请让人质和我说话,我要知道人质是否还活着。”但沃斯是这么说的:“我想知道人质是否还活着,可以让我和人质说话吗?”比如,警察对劫匪说:“我把钱打给你,你把人质给放了。”但沃斯会这么说:“我想知道如果我把钱打给你了,如何让我放心人质可以活着出来呢?”你这么一听,感觉把主动权都交给劫匪了。
实际上,沃斯是通过提问掌控了整个局面,那劫匪会感受到尊重又感受到了有主控权,于是放下戒备改变自己的行为。
有人说,管理就是谈判的升级版,这个说法其实还挺在理的。
举个例子,当你给下属布置任务,如果你觉得团队成员没有理解任务,你又会怎么做?
是不是一遍遍地去说,甚至用例子、用比喻、到最后,甚至可能暴跳如雷,不管你生气成什么样子,他们不仅没有愧疚之心反而还对你心生怨恨。
你今天读了我这篇小作文,请你尝试用这个问题:“可不可以请你告诉我,你对于这件事情的理解?”为什么布置任务的时候,仅仅表达清楚是不够的呢?
因为每一个人对于任务的理解,都会叠加角色和自己个性的因素。老板和员工,管理者和下属的角色天然就不一样,相互之间不理解是非常正常的。
再比如,你让下属去做的事情结果出来了,你千交代万交代,他还是搞砸了。你有10,000个理由把他骂得狗血喷头,但你也一定要有他与你对抗的心理准备。
如果你换一种方式:“我发现你的结果和我们预期的目标有一定的差距,你可以给我讲一讲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这样沟通起来,氛围感会比较好,也真正地容易出结果。
怎么办?很简单,在陈述任务目标后,问下属:“可不可以告诉我,你对这件事情的理解?”这样问,你会看到他接收的信息和你表达之间的差距,那接下来你只需要弥补这个差距就可以了。
稍微再提升一点的话,你还可以问下属:“可不可以告诉我,你准备怎么样做这件事情?”有了这两个问题的话,其实很多之后的失败,你都可以避免了。
用提问的方式沟通,你有什么新收获吗?
如果,你也想系统的掌握提问,了解语言的背后动机、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欢迎走进最新一期商业《演说思维》课,9.25-27号,系统发问,触达结果!
备注:余歌老师《每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