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84年苏联人阿列克谢·帕基诺夫开发出《俄罗斯方块》以来,这款简单好玩的小游戏便火爆全球,成为八零后的经典记忆。
全球卖出五亿份,这还不包括盗版。
但它背后的故事更加精彩。
2023年上映的《俄罗斯方块》揭密了围绕该游戏版权之争的一系列故事,商战+谍战的元素可谓一波三折,精彩至极。
内娱真的该来学学,如何在抹黑竞争对手的同时,把意识价值观成功地塞在一部电影里。
此片的导演是乔·拜尔德,主线讲述了亨克·罗杰斯与日本游戏巨头任天堂联手,经历了被审查、扣押等重重风险,在与英国镜报软件等公司的角逐中,成功购入了“俄罗斯方块”游戏全世界销售版权的故事。
当然,在这个故事里,KGB又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公开索贿,贱卖G有资产……
最后亨克还将游戏的开发者阿列克谢从水深火热的前苏联解救出来,投入了自由灯塔的怀抱。
这样看好像也没错。
游戏的开发者没有得到半分利益,油水全被上层吃干抹尽。
影片中阿列克谢最初的出场,只是作为开发者来为买家进行技术上的旁听与答疑。
一群豺狼当着绵羊的面商量如何吃掉它的孩子。
多么讽刺。
任天堂、方块消消乐,此片主打的就是一个怀旧情怀。究其本质,当然是披着政治外衣的商战片,基调带着一点点惊悚,不拘泥于历史,不执着于剧本。
在历史的缝隙里抠了一些碎片,拼拼凑凑出了一个勉强合格的商战片,给观众一种陌生而熟悉的体验。
《俄罗斯方块》最大的噱头当然是用谍战片的思路来拍商战片。
其实真实的商战不亚于谍战,拼时间,拼财力,拼人脉。
美日爆锤老大哥。
且电影中完全淡化了任天堂跑前跑后出的大力。
那位跟在主角亨克旁边的日本小弟荒川实,事实上是任天堂北美分舵的掌门人,他的作用比亨克可大得多。
自从苏联人搞出“俄罗斯方块”以来,《俄罗斯方块》的版权,本来是卖给世嘉的。世嘉在日本厂商中最早拿下了苏联人的合同,甚至连MD版的游戏都做好了。荒川实立马和律师研究世嘉的合同。
并从中发现重大漏洞,火速前往莫斯科把《俄罗斯方块》的版权签到了自己家,这是任天堂史上最神奇的一次截胡,从此《俄罗斯方块》变成Game Boy的专属掌机游戏,逼着世嘉把做好的产品含泪销毁。
最后世嘉总裁中山隼雄的一句名言横空出世:“我活着就是不让任天堂舒服!”
这里面有美国人什么事儿呢?没有。
掌机、街机都是日本人搞的,这两个人都是任天堂的工程师,一位叫横井军平,一位叫宫本茂。
索尼的崛起,用PS将任天堂按在地上摩擦,那是后话。
事实上“俄罗斯方块”的兴起是最初在PC端的火爆而被日本人和亨克发现商机,那时的“俄罗斯方块”已经售出了两百多万份。
版权之争源于对计算机这个模糊含义的定义之争。
美国人亨克·罗杰斯(BPS总裁)耍了一个花招,使苏联人在与英国人斯坦恩签的协议中明确了电脑的定义:包含有中央处理器,监视器,磁盘驱动器,键盘和操作系统的机器”。
而斯坦恩当时却没有仔细看这些定义。后来他才意识到这是罗杰斯从自己手中抢走版权而耍的花招。但是为时已晚。第二天他被告知虽然签署的文件已经不能改过来,但是他还可以得到街机版Tetris的开发权。三天之后,他签下了街机版的协议。
而凯文·麦克斯韦(镜报软件)只带走一张白纸,代表任天堂的亨克·罗杰斯买到了掌机的版权。
但是注意——“俄罗斯方块”的成功,是因为成功地与任天堂GB捆绑在了一起,没有GB,它也只能在PC端存在。
就连希拉里,也是GB的铁粉。
当然,围绕着版权的官司,多家代理公司此后持续了多年。
叙事过于美式化,不过精明的中国观众一水儿的评论倒是一针见血:除了自己不黑,谁都黑了。
喜欢请点文末的“在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