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秋季传染病应急处置演练
秋季,天气转凉,气温多变,是幼儿传染病的高发期,秋季腹泻、手足口等常见传染性病毒也易趁虚而入。为提高幼儿园师幼传染病应急处置综合能力和水平,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促进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和救治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切实保障全体师幼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我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2024年9月19日,昭通市幼儿园开展了预防秋季传染病应急处置演练。
情景设置
下午午检时,大四班老师发现一名幼儿靠在桌子上,精神状态差,测温发现幼儿发热,立即通知保健医生。
保健医生发现幼儿的咽部和手心等部位有疱疹,疑似手足口病后,把幼儿带到隔离室复测体温,配班老师立即组织其他幼儿离开现场到到安全地方,并安抚幼儿情绪。
隔离工作
保健医将病患儿带至隔离室,避免生病幼儿与其他幼儿进行接触,同时对该幼儿询问病情,测量体温,详细记录,并向园领导汇报情况。
消毒工作
班级老师高度重视,保健医生立刻做好防护措施,按照卫生防疫要求对教室、玩具、桌椅、物品及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工作,并开窗通风,同时将幼儿经过的路线拉起警戒线,防止传染病扩散。
通知家长并上报
保健医生将幼儿病情反馈给大四班老师,并做好登记,由班级老师告知家长并了解幼儿情况,请家长马上带领幼儿去正规医院感染科就诊检查,老师做好沟通和交流工作,减少家长的恐慌和焦虑情绪,及时做好病因追踪。
幼儿确诊手足口病后,班级老师应立即上报保健室,保健医生上报园领导、社区服务中心。
秋季传染病预防
No.1
流行性感冒
流感:流感又称为流行性感冒,它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后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播性疾病。
主要症状
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婴幼儿和老人易并发肺部感染。
传播途径
以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为主,也可能以气溶胶形式传播。
预防措施
1.勤洗手、勤通风,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2.打喷嚏或咳嗽时,用上臂或纸巾遮住口鼻,其后洗手。
3.出现流感样症状时,主动自我隔离,外出公共场所戴口罩。
No.2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性肠胃炎: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
腹泻、呕吐、恶心,其他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
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以粪、口为主要传播途径,人在进食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时,易感染病毒引起发病。直接接触也是导致病毒传播的重要方式,触摸被污染物体后的手再去接触食物,食用后也可能致病。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不吃生冷不洁的食物。
3.去公共场所要戴口罩。
4.尽量少去人流量大的场所。
No.3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手口足病是一种发疹性传染病。
主要症状
患者常表现为疲倦、食欲下降、有低热、身体不适、腹痛等前驱症状。发热1~2天后可在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大小般的水疱,手、足、臀部等处出现红色小斑丘疹、疱疹。
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屋内空气流通,不去人多处。
2.平时饮食要规律,不吃刺激性食物。
3.让孩子多运动运动,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No.4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
主要症状
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口腔粘膜出现少数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
传播途径
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
预防措施
1.引导孩子勤洗手、吃熟食、喝干净水。
2.注意加强日常锻炼,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3.居家勤通风、被褥常晾晒、玩具多消毒。
家园配合
1.如果幼儿有不舒服的状况,请及时带幼儿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如果诊断为传染病请在第一时间如实将诊断结果告知老师,不要瞒报、谎报,以免使传染病毒蔓延,影响其他幼儿的身体健康。
2.按照医生要求对孩子进行隔离治疗,痊愈后,出康复证明返园。
3.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建议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去游玩,避免接触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通过此次应急演练活动,幼儿园教职工对应急处置过程更加熟悉,有效提高了幼儿园教职工的应急处置能力,促进了传染病防控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为全体幼儿健康成长筑起坚固的防御城墙!
特别说明: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