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展望】守正创新,推动短视频产业实现新突破

体娱   2025-01-20 18:22   北京  

导  言

2025年1月3日至4日召开的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系统回顾了广电行业2024年极不平凡的一年,部署了10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重点工作。国家广电智库围绕全国广播电视会议工作精神,系统盘点2024年全行业如何坚持系统谋划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在守正创新、求变转变中有力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结合2025年10项重点工作展望行业未来,陆续刊发行业观察文章。今天刊发第九篇《守正创新,推动短视频产业实现新突破》。


2025年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始终坚持“二三四”工作定位。短视频作为网络视听领域正在快速崛起的内容和业务形态,本身就兼具意识形态、公共服务、技术产业的属性特征。当前,短视频已经深度嵌入我们生活,成为获取信息、娱乐消费的主要方式。2024年,短视频已经连续七年超过长视频、电视节目,成为网民最高使用率的网络媒介使用类型,日使用时长达到85分钟。仅仅数秒、最多10多分钟的视频背后,蕴藏着庞大的经济效益和商业机会。短视频已经远不止一种视频的内容形态,而是一个正在持续延展的巨量的产业空间。积极推动短视频产业发展对于推动广播电视媒体系统性变革、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


一、短视频产业空间持续延展


短视频产业目前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已形成协作顺畅、运转高效的产业生态,内容创作、传播渠道、价值变现等产业环节活力充沛、前景广阔,显现强大的市场潜力和深远的行业影响。


第一,上游内容创作生产增速迅猛。


内容创作是短视频产业的源头,包括个人创作者、专业团队、关键意见领袖(KOL)等内容生产者,以及UGC、PGC、OGC等类型繁多的内容共同构成了短视频生生不息的发展根基。


2024年,短视频内容生产突飞猛进,仅快手平台每天有超过4000万条新视频上传;抖音媒体视频上传量也是2~3千万的量级。这其中包括短纪录片类、日常搞笑类、技能分享类和创意剪辑类等丰富的类型,其中尤以微短剧类发展最令人关注。据行业预测,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超过了当年中国电影的票房为425.04亿元的市场规模,实现了令人振奋的发展。


第二,中游传播渠道更加开放多元。


目前,短视频主要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比如抖音、快手、B站、微信视频号等综合性平台;同时也包括专注于某一领域的垂直平台,如生活分享类的小红书,游戏类的虎牙、斗鱼,资讯类的知乎、今日头条,美食类的大众点评等。尤为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由于短视频的精品化发展以及大小屏联动强化,一些优秀的微短剧走向电视大屏,已有30余部微短剧在全国省级卫视播出,未来这一趋势还将进一步加快。



第三,下游价值变现环节活力充沛。


价值变现阶段是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短视频涵盖多样化的商业模式与变现手段,主要包括广告营销、粉丝经济、IP开发。


广告营销是目前短视频的主要盈利方式,硬广、软广、贴片广告、带货等都属于这个范畴。根据目前已知的最新数据,2023年整个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预计约为 5732 亿人民币,其中短视频平台广告收入已达1058.40 亿元,相较2022年大幅增长 23.28%


粉丝经济是指依托用户打赏、付费会员和虚拟商品等方式,变现粉丝流量,构建稳定的创收渠道。数据预测,2024年中国粉丝经济市场总体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人民币,至2030年这一数字有望增长至超过5万亿元。粉丝经济的发展为短视频行业提供强劲的商业驱动力,有助于进一步实现盈利模式多样化和内容生态优化。


IP开发是将优质内容、形象及品牌孵化为周边产品以拓展价值。以董宇辉、李子柒为代表的头部短视频创作者,通过持续输出高质量内容,不仅吸引了海量粉丝,还成功打造了极具品牌价值的个人IP。


第四,短视频产业支撑体系日益完善。


这是短视频产业高效发展的基础,主要包括技术服务,运营服务如MCN机构,法律法规支持、金融服务与资本支持等等。随着短视频产业版图的扩展,短视频的产业支撑体系也展现强大的价值增长潜力。2023年,中国MCN行业市场规模达726亿元,同比增长35.71%,其产业能量由此可见一斑。


二、短视频产业发展的趋势


趋势一:技术驱动内容升级。


技术驱动是短视频乃至视听产业最突出的趋势特征。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不仅重塑了短视频内容生产的形态与生态,更深刻变革了传播与商业模式。


1.  个性化内容推荐精准链接供需。


个性化推荐依托算法分析用户偏好,实现内容与兴趣的高效匹配。据统计,平台80%以上的播放量来自个性化推荐,显著提高用户留存率、观看时长和满意度。索福瑞《短视频用户年度调查报告(2024年)》显示,用户对常用平台满意度达到4.18分(满分5分),这表明技术驱动的推荐机制已成为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


2.  智能创作推动内容生产进入效率与创意并重的新时代。


随着OpenAI的Sora横空出世,我国的AIGC内容也相继涌现。《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爱永无终止》等多部AIGC微短剧集中上线;一大批专门AI生成短剧的平台也加快涌现,比如SkyReels、白日梦、MOKI等等。在AIGC短剧平台,用户只需要输入创意和想法,平台就可以完成从剧本生成、角色定制、分镜设计、对白配音等等一系列的制作过程。有机构预测,中国AIGC应用市场规模2024年预计达到200亿,2030年达到万亿规模,五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AIGC将给行业深远、巨大的影响。



3.  虚拟人或将带来内容创作的新生态。


虚拟人不受时间、空间等限制,不仅可以提升内容创作效率,还实现了形式创新。抖音虚拟人柳夜熙拥有760万粉丝,其多部短剧点赞量超过百万,一定程度反映了虚拟人在短视频内容创作的新潮流。不仅如此,阿里打造的数字人“禄小斋”甚至进入泰国市场,将参与多部短剧的创作,成为虚拟人出海的典型案例。据统计,2023年中国虚拟人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00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5000亿元。虚拟人技术的发展,将对我们的文化形态、商业形态带来全新的影响。


趋势二:短视频加速与相关行业融合,开辟出新的多元价值增长点。


“短视频+电商”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


随着技术进步、供需两旺以及政策法规的持续完善,“短视频+电商”日益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重要方式。数据显示,71.2%的用户通过观看短视频或直播购买过商品。2024年,抖音电商售出154亿单,同比增长39%;快手2024第三季度电商GMV达3342亿元,实现了15.1%的同比增长,月活跃买家数则同比增长12.2%至1.33亿。


“短视频+文旅”重塑旅游消费新模式。


“短视频+文旅”是近年短视频跨领域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其不仅成为一种全新的消费模式,更展现出强大的传播效应。通过短视频,文旅传播从传统单向传播转向政府、平台达人、商家景区、游客、市民等多元主体共建的浸透式传播模式,构建共建、共震、共赢的生态体系。淄博、哈尔滨、天水等“爆款城市”的涌现,让短视频“带火一座城”屡见不鲜,2024年更出现了借由短视频“一人带火一座城”的现象。流浪歌手郭有才9天涨粉1000万,让停运多年的菏泽车站重新迎来人潮;“能听懂人话”的发型师晓华,20天吸引30多万人次访问,拉动湖南怀化市1.8亿元消费。“短视频+文旅”不仅重塑了文旅传播格局,也充分彰显了短视频对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强大驱带动能力。



“短视频+乡村振兴”,激活乡村发展新潜能。


短视频打破城乡信息壁垒,让乡村特产、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旅游资源能够被广泛传播,吸引了消费者、游客和投资者来投资和消费。2024年抖音累计销售农特产品71亿单,农货商家数量同比增长63%,年销售额突破百万元的农货商家超3.3万个;截至2024年7月,快手平台上粉丝破万的农技创作者也已达到4.5万人,全平台三农深度兴趣用户1.4亿个,乡村用户每日互动量达29.4亿次。不仅如此,短视频还成为农村创业的重要平台,涌现出“蜀中桃子姐”“张同学”“潘姥姥”等一批“新农人”,他们通过品牌化运营和供应链构建,不仅实现了个人创业,还带动了当地就业,展现了短视频在赋能乡村经济、推动乡村振兴中的广阔前景。


“短视频+教育”带来教育行业新增量。


越来越多的专业知识传播者将知识讲述从课堂扩展到网络平台,并通过短视频打破传统教育的空间和人群局限,逐渐建立一种共享式知识传播机制。在抖音平台,“双一流”大学公开课覆盖率已达93.2%,一级学科覆盖率实现100%,有400位教授、45位院士以及4位诺贝尔奖得主参与知识传播。《短视频平台共创知识传播新生态》显示,95%的受访者通过短视频获取知识,且每周平均55%的知识接触来源于短视频。“短视频+教育”的普及化趋势推动了相关市场快速扩张。据统计,“短视频+教育”从2019年的62.30亿元扩大到2023年的387.33亿元, 2024年仅第一季就已经达到了116.15亿元。


趋势三:全球化推动短视频、短剧跨国崛起。


短视频的快速发展并不是中国的个例,事实上,在全球的范围内,短视频是媒体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国外众多知名长视频平台都推出短视频功能,比如YouTube的Shorts,Instagram的Reels,Snapchat的Spotlight等等。但目前全球最受欢迎的还是字节跳动旗下的Tiktok。截至2024年4月,Tiktok的活跃用户15.6亿,全球下载量达到49.2亿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日均使用时长为58分24秒。最近,由于Tiktok禁封事件,大量国外用户涌入中国短视频平台小红书,小红书迅速成为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应用商店下载量榜首。TikTok、小红书等短视频平台的成功,不仅是技术、产业的实力彰显,更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体现。



短剧的海外发展同样成为引人注目的亮点。目前,已有40多款短剧 APP 进入欧美、日韩、东南亚以及中东等海外市场。根据测算,2024年上半年,短剧出海的总流水已突破23亿美元,预计全年将达到40亿美元。其中,面向海外市场的短剧平台ReelShort表现尤为突出,2024年上半年ReelShort全球收入约为5034万美元,成绩亮眼。可以说,中国短剧正在迎来属于自己的“大航海时代”。


结语


当前,行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短视频、短剧的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内容精品化和行业规范化,为行业构建了良好的产业生态。与此同时,短视频打破行业壁垒实现多领域协同创新,跨越国界推动文化和价值观的全球输出,实现了跨域链接、跨境共振,为行业带来的市场增量。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作为一个年轻的内容形态,其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比如量多质弱,内容创新乏力,变现路径依赖,用户红利枯竭,存量竞争加剧等问题。这些都需要行业各方共同努力、持续创新,才能突破瓶颈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单位: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监      制:史   杰

轮值主编:董潇潇

责任编辑:冯雯欣

后期编辑:张佳宁

国家广电智库
“国家广电智库”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致力于及时深入地解读广电行业政策,发布领导讲话、行业新闻、发展规划、广电法规、研究报告等,对广电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媒体融合发展、新兴媒体建设等重要课题给予重点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