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初年,北部有东突厥,是个游牧的奴隶主奴役许多部落的军事政权,占据戈壁沙漠的南北,经常掠夺唐朝北部,是唐朝的严重威胁。西北有西突厥,也是个游牧的奴隶主奴役许多部落的军事政权。它占据东起今新疆巴里坤湖,北起阿尔泰山脉,西到里海,南踰阿姆河的广大地区,天山南北,帕米尔和中央亚细亚都在其役属之下。反击突厥的掠夺和奴役,是广大的各族人民的要求。
630年,东突厥投降唐朝,戈壁沙漠以南完全归唐版图,唐又灭掉薛延陀,戈壁沙漠北面也归唐的版图。唐朝便在大漠南北,置府列州,设邮递,普遍建立统治机构。
唐在灭亡东突厥之后,向西用兵,到648年在天山南道建立了统治,到657年,灭掉西突厥。这样唐朝经二十八年的战争,解除了西突厥对唐的掠夺和对西域的奴役。
包括巴尔喀什湖、楚河流域和帕米尔高原、阿尔泰山南北的广大地区,全属唐朝的领士。
唐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要求。自东汉末年以后,我国陷于封建割据的状态。封建统治阶级的长期混战,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因而各族人民迫切要求统一。西域随着全国各地统一于唐朝,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唐在今新疆东部从630年到648年实行了州、县、乡、里的制度。伊州的州治在伊吾城(今哈密县城或其附近):西州,州治在高昌(今吐鲁番东南达克阿奴斯城)。
伊州和西州,在《新唐书•地理志》是和内地州、县并列在一起的,说明是和中原的地方行政机构完全一样。庭州,州治在金满县(吉木萨尔北护堡子破城遗址)。三州共辖十二个县。州内户口及赋税上报到户部,施政均和中原州、县一样。
唐在西域其他地区都实行都护府、都督府、州的制度,唐对原来的部落首领均给予加委,都护则由唐中央政府派遣。
唐朝在640年,于西州设置安西大都护府,后来迁至龟兹。到702年,又在庭州设北庭大都护府。这两个大都护府,都属唐的陇右道。
安西大都护府下辖都督府最多。在葱岭以东有龟兹都督府,治所库车,下领九州;疏勒都督府,治所今喀什,下领十五州;毗沙都督府,治所今和田,下领十州;焉耆都督府,治所焉耆,不分州。龟兹和疏勒两个都督府一北一南,西边辖地都到帕米尔高原。
658年,唐朝在今锡尔河和阿姆河间、咸海以东、哈萨克的东南部和乌兹别克,设有八个都督府。例如康居都督府治为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大宛都督府治为今乌兹别克的塔什干,安息州治为今乌兹别克的布哈拉,休循州都督府治即今乌兹别克的费尔干纳。
这些全是西汉以前居住在甘肃西部的月氏,迁来此地,支庶蕃衍,分为许多部落,史称为“昭武九姓”。据文献的记载,661年,唐在阿姆河南、葱岭以西,波斯以东(今土库曼)的地方,设有十六个都督府,如鸟飞州都督府、至拔州都督府等,将各部落分属于州、县,州八十八,县一百一十。
北庭大都护府下辖昆陵、濛池两都护府。昆陵都护府管辖天山北道,北至阿尔泰山,西止楚河,包括巴尔喀什湖广大地区。《新唐书•地理志》列举二十三个都督府归昆陵都护府管辖。濛池都护府管辖楚河以西原来西突厥的五弩矢毕部。
大都护府是唐在西域的最高权力机关,统辖军事、行政各方面的事务。主管官员为大都护,其下设有许多分工不同的专职官员。
唐朝曾派重兵驻屯西域各地。隶属于安西都护府或安西大都护府的有碎叶、于阗、龟兹、疏勒四镇,历史上称为“安西四镇”,来保护天山南北两条中西交通要道,便于迅速开赴各地,镇守西部疆土。
碎叶镇,是四镇中最西的一镇。位置在今巴尔喀什湖以南、楚河南岸的托克玛克。是当时中西陆路交通的中心。唐代的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译作“素叶”:“…•⋯清池(今伊塞克湖)西北行五百余里至素叶水城,城周六、七里,诸国商胡杂居也。”楚河,在中国文献上还曾称为碎叶河、吹河、潮河。
玄奘在唐初游历印度,曾路过碎叶,并且在碎叶城拜会当时西突厥的首领统叶护汗。在慧立的《大唐慈恩寺法师传》中有记叙。公元657年置镇后,唐朝政府十分重视,“保大军,屯碎叶城”。从长安派遣杜怀宝、王方翼等先后任安西都护,均曾镇守过碎叶,而且王方翼筑碎叶城在
679年,史籍记载得十分清楚。唐代的大诗人李白便是诞生在碎叶。唐代还有一个诗人岑参,曾在北庭大都护府任过大理评事、度支副使,写过许多有关的诗,讲到伊塞克湖的也不少,“伊塞克”,是突厥语,热的意思。伊塞克湖在岑参诗中称为热海,如“热海主铁门•••••”(《武威送刘单归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热海行送崔待御还京》)。唐代官员来往于道,巴尔喀什湖、伊塞克湖和楚河是多么中原人们所熟悉。又在塔什库尔干设葱岭守捉,控制帕米尔的山口。北庭大都护府辖有瀚海军(在庭州)、伊吾军(在伊州)、天山军(在西州)。
唐朝在西域推行了“均田制。”唐太宗曾派人在西州,宣布将当地官有土地分给官吏、乡绅和农民。出土的西州户籍册、地亩帐上,均署明“永业田”、“口分田”、“居住园宅”、“应受田”、“已受田”、“未受田”等字样。证明了均田制在今新疆东部已普遍地得到推行。
唐朝在西域进行征税,租庸调法也推行到了西州。
在天山南北两路的焉耆、龟兹、于阗、疏勒和天山山脉北麓的轮台等要镇征收商税。吐鲁番出土的户籍册残卷上多有注明:“课户”,“不课户”字样,即交租庸调户和不交户。唐代西州向人民征收赋税的文书《西州征物残碟》保存至今,上面注明缴纳租赋人的姓名和缴纳物品的名称、种类和数量。有的文书上还清楚地写着缴纳租赋的年份,如“开元十三年”(725年)。《高昌县征夫残牒》上还记载着征发徭役的情形。这些都说明了唐朝对西域的管辖,在新疆东部是和中原地区一样的。
唐朝还通过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向西北部和西部边疆征收贡税。而且是和陇西渭州、张掖甘州、酒泉肃州、敦煌沙州并列,可见和这些郡州,视同一体。
上述情况表明,在唐朝统治期间,西域统一于全国后,又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远比两汉更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种统一的加强,使西域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更为频繁,中原比较先进的经济文化对西域的影响更大。中原的养蚕术和造纸术,此时已传入西域。而制糖的方法,是此时由印度传入中国的。举凡这些,足以证明:唐代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远远超过两汉。
唐朝以后,中国出现了暂时的分裂局面。契丹贵族为主联合汉族地主建立了北方的辽朝。后来,宋朝建立,和辽朝南北对峙,其势力范围也达到天山南北及其以南。
1124年金朝灭辽的前一年,辽皇族耶律大石西走中亚,利用辽在西部的势力,建立政权,号西辽,国都设在虎思幹耳朵(今锡尔河北吉尔吉斯斯坦的塔拉斯城东),其疆域西到咸海,南面到浩罕,东部包括斋桑湖和巴尔喀什湖一带。统治达八十八年,在1211年灭亡。
免责申明:
本平台仅限于学术文化交流,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和首发媒介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做相关处理,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