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重装甲团:结论——德宣造神还是真实传奇?

文摘   2024-09-17 09:15   浙江  

全文总计19240字




1.行动目标实现

“瓦尔特劳特”行动:

作为第46装甲军主攻矛头一部分的“贝克”重装甲团完成了作战任务,并与第3装甲军下属的第16装甲师完成合围。
尽管被包围的苏第38集团军仍有部分步兵逃脱,但歼灭步兵本就不是“贝克”重装甲团的任务,因此无关痛痒。
行动结束时,德军已经占领战区,只是相较原计划而言稍有推迟。德军给予苏军的重创相比自己的损失而言要大很多。同时,“瓦尔特劳特”行动是一场针对苏军行动作出的快速反应,因此,尽管它是反击战,但归根到底还是一次“灾害防治”行动。

“旺达”行动: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这场行动的本质是第3装甲军试图为“施特默尔曼”集群解围——距离仅有8-9千米——到2月时已经宣告失败。尽管主攻方向前后更改了3次,但德军仍未能实现计划目标。
2月15日,在希特勒批准突围后,炮兵上将施特默尔曼命令口袋内的官兵分发剩余物资,同时炸毁带不走的重武器,根据一些信息来源,大部分伤重的人只能恳求自己的战友留个痛快,或是绝望自杀。2月17日,即2天后,2个军的残部开始突围,穿越近卫第4集团军和第27集团军的阵地,向西南方向突围。
在突围前,第42军大约有22930名士兵,该数字包括口袋北部的“B”级军级支队、中部的第72步兵师,以及南部的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师。“维京”师的装甲力量已经部署到位,突围力量得到了“维京”装甲团5辆三号坦克、2辆四号坦克、3辆三号突击炮、2辆“黄鼠狼”自行反坦克炮、1辆自行防空炮,9辆“黄蜂”自行火炮,3辆“胡蜂”自行火炮的支援。
截至2月17日,突围德军的前锋距离解围部队仅几公里距离,但反应过来的苏军随后意识到德军在突围,发起反冲击,歼灭和俘虏了大量突围人员。
第3装甲军没有能力突围至被围部队身边,但他们牵制住了苏军4个集团军的主力部队,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接近了被围部队,使后者的突围概率大为提高。
重装甲团的作战日志记录了贝克对这场解围行动的看法,倒是让整个情况变得更加微妙起来,内容如下:
来自口袋内的许多军官,士兵都说,敌人在口袋内的活动非常活跃,他们直到突围前的最后一天才有机会从周边地域获得给养,但解围部队却做不到这一点,特别是装甲兵车组,他们在所能想象到的最艰苦的条件下战斗了数周之久。
由于所有车辆都必须为解围部队运送弹药和燃料,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都吃不上饭。在最后的日子里,车组乘员唯一的食物是那些融化的干草,有几次,燃油只能请车组用桶从左岸搬到右岸(如利兹扬康)。
尽管补给困难重重,但在艰难的地形上我们依然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全靠官兵们的精力与勇气,解救了35000名被围人员。
被围部队直到最后一天仍在比口袋外的友军以更有利的条件下生存和战斗,如果他们能在突围时表现出一定的纪律性,如果他们能听从重装甲团团长的命令,那么不仅能保住更多的部队,而且还能保住一些重武器和装备。
截至2月28日,第1装甲集团军司令部已经彻底审查了被围部队和解围部队所有的作战报告,并指出双方的决定都没有错,突围人员面对着与解围部队相同的恶劣因素,因此,突围部队对于失去其战斗价值,有自己的理由。根据集团军司令部的说法,无论是突围还是解围部队,都已经达到了他们所能支持的极限,履行了他们的职责,并取得了这场解围行动中唯一实现的目标:从死亡的命运中挽救35000名德军士兵。
事实证明,“旺达”行动又是一场“灾害防治”行动,第3装甲军为之付出的代价是军辖内几乎所有的装甲单位基本丧失了战斗力,诚然,其中大部分是德军自己所为,但这对于布赖特和他的部下们而言也实在算不得什么安慰,不过,德军的战术性胜利依然在可以讨论的范围之内。
与此同时,苏联宣传中的“新斯大林格勒”未能实现,但作为对苏联无可争议的胜利而言,斯大林提拔乌克兰第2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大将为苏联元帅。
至于瓦图京,他和他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被完全排除在外,瓦图京奉命阻止德军突围,而斯大林在他的电报中只表扬了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行动。
1944年2月19日,瓦图京乘车时被乌克兰民族主义者伏击,身负重伤,于4月15日在医院逝世。
苏军也很好利用了南方集团军群几乎倾尽所有装甲力量正在解救切尔卡瑟口袋内的德军这一事实,同时对该集团军群侧翼发起了进攻。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第13和60集团军,在得到近卫第1和第6骑兵军的支援下,向曼施坦因的左翼发起了进攻,1月27日至2月11日期间,红军骑兵在沼泽地带中艰难的前进,第13集团军步兵第76和24军,配合近卫骑兵第8师,在当地游击队的合作下, 解放了由德第454保安师控制的罗夫诺(Rovno),该城在后来成为了苏军进攻南方集团军群的绝佳跳板之一。

2.双方损失:
苏联红军
“瓦尔特劳特”行动:
(当代几乎所有资料都提到“贝克”重装甲团共计造成苏军267辆坦克和自行火炮损失,该数字被提及于曼施坦因1944.2.18所发提名授勋电报中,详情见2018年第76次拍卖:Dr. Franz Bäke - Auszeichnungen und Dokumente des hochdekorierten Panzergenerals根据预备役中校贝克的报告,1944年1月24日至31日期间,该团共计击毁苏军坦克和自行火炮268辆,156门反坦克炮和其他火炮,112辆卡车和大量步兵武器,共计造成苏军1200人阵亡、1600人负伤、150人被俘见NARA, T314, R1094, F00054)。
在第46装甲军军部的报告中,该团在1月24日至30日的作战行动被确认击毁苏军251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请注意,31日另外报告了16个战果。
根据军级和团级报告显示,重装甲团在“瓦尔特劳特”行动期间报告称至少发射了274枚炮弹,这意味着,德军的战绩核查程序并非只是单纯的“数字把戏”。
根据第23装甲团2营的作战日志,在该团“267个战果”中,有75辆是其所为。
那么,进行简单的加减,可以得出:第503重装甲营在行动期间击毁了苏军192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短短一周,如此傲人的战果——“267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这份数据来源于德军自己,那么,苏军的报告能够佐证这一点吗?
如前所述,1月24日至30日期间,仅坦克第1集团军就有136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焚毁,其中有113辆在“贝克”重装甲团的进攻路线上。‘
在第46装甲军的进攻路线上,坦克第1集团军的损失可能更高(如前所述,即按照49.5%的焚毁率进行计算,228辆)。
坦克第1集团军在1943年12月24日至1944年2月1日,共计损失1181辆坦克和136辆自行火炮(合1317辆),其中937辆坦克和119辆自行火炮属于战斗损失(合1056辆),这1056辆中,又有523辆是除籍533辆后被修复不可恢复损失占损失总量的49.5%
如果将这个比例应用在24日至27日的坦克第31军和近卫机械化第8军上,同时假设这两个军期间没有得到补充,那么这两个军的战斗损失是156辆坦克和自行火炮,那么其中77辆为不可恢复损失
该数字相当保守,因为仅在27日当天,这两个军就在奥楚雷特纳和里博韦科火车站间的战斗中损失了92辆坦克,不可恢复损失为59辆,占64%。
坦克第3集团军近卫坦克第7军坦克第54和56旅与上述各单位的情况相近,这两个旅在25日至27日的战斗中损失了84辆T-34,这意味着,近坦54、56旅的战斗力在为期3天的战斗中,几乎降为零,而这两个近卫坦克旅在22日的数据是合计105辆T-34坦克
在“瓦尔特劳特”行动中,坦克第2集团军共计损失193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其中155辆是焚毁,具体情况如下(见内博辛著,斯大林的最爱: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战史pp.225-226):
坦克第3军:116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其中106辆焚毁
近卫坦克第11旅:43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其中27辆焚毁
坦克第16军:34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其中22辆焚毁
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坦克第7军的2个坦克旅:1月25日至27日期间:84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焚毁数不详(见CAMO, f. 3406, op. 1, gy. 81, li. 22
支援第38集团军步兵的自行火炮团和坦克团:29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其中11辆SU-76M来自坦克第94旅,另有4辆可能是来自自行火炮第1899团的自行火炮被重装甲团摧毁(见坦克第94旅、近卫自行火炮第9团、自行火炮第225、1899和1900团作战日志)。
综合上述数据,可得:1月24日至31日期间,第46装甲军当面的坦克第1集团军损失:
坦克第31军,近卫机械化第8军:228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近卫坦克第7军:84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坦克第2集团军:193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第38集团军:29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因此,最终数字为534辆,即使考虑到误差范围,该数字也与德军在1月24日至30日的报告(加上重装甲团的31日战果)战绩基本吻合。
1月24日至30日期间,第46装甲军军部上报:共计缴获、击毁苏军52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反坦克炮179门,其他火炮113门;反坦克枪103支;127辆汽车、4辆拖拉机、1列装甲列车以及大量迫击炮、机枪和小口径武器。苏军伤亡总人数为4370人,被俘总人数为2758人。    
该军上报的520辆战果中,有48%——即251辆战果由“贝克”重装甲团取得。如果加上第3装甲军和第8航空军在行动中所取得的战果,德军共计缴获和摧毁苏军701辆坦克和自行火炮、468门反坦克炮、223门其他火炮、338支反坦克枪、302辆各式机动车辆,苏军伤亡总人数在8000人左右,被俘总人数为5436人。
即:德军事后所声称的,已经摧毁或重创苏军5个坦克军或机械化军和9个步兵师的消息,是八九不离十的。德国陆军,在“瓦尔特劳特”行动中仅凭6天便成功打残打废了当面苏军的坦克第1和第2集团军。

1944年1月24日至30日期间第46装甲军上报战果

苏军总是试图将很大一部分德军在报告中声称“击毁”的战车脱离战场进行维修,因此,早在1942年9月,陆军总参谋部(OKH)就命令东线各部队在报告里对战斗中所击毁的坦克进行区分:
战车焚毁
战车丧失作战能力
战车被空军摧毁
即如若A战车在己方阵地前,或前线地段本身,因射击而丧失作战能力,或在前线地段因射击而燃起明显火焰,那么A战车会被归入“被击毁”名单。
在其他所有情况下,战车只得被报告为“伤残”——即失去战斗力。
被击中和被击毁的概念决不相同,如:所有被击毁的战车都是被击中的,但并非所有被击中的战车都会被击毁。
在行动期间,虎式坦克与豹式坦克的射击距离相较口径较小的德国火炮而言,更远,且命中目标后造成的破坏力更大,因此,在与虎豹交手的坦克旅报告中,常见到坦克焚毁的记录。
如果战车被击中履带,瘫痪,但原则上仍可以投入到战斗当中。
如果战车在己方阵线前方“伤残”,必须动用一切力量炸毁,使其即使落入敌人手中也无法发挥战斗力。
在“瓦尔特劳特”行动与“旺达”行动中,往往掌握战场主动权的是德军,因此苏军无法转移那些被击毁但没有失去战斗力的战车,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德军能够准确得出战果的原因之一。
在苏军的作战日志中,那些往往只是被记录为“只中了一枪”的战车尽管理论上仍可以使用,但由于战场主动权不在手里,因此实际上成为了不可恢复损失。
这些是战斗损失,同时也有“最终损失”——即修理部门在拖走那些受损的战车后,经确定无法修理,或需要移交后方工厂进行大修后,便会从名单中划去它们,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战车大多数情况下不会物归原主。
综上所述,一些被击中的苏联战车可以被修复,但大部分成了废铁,或是在送到维修基地后宣布除籍。1944年1月21日至31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损失513辆坦克和146辆自行火炮,总计659辆


德国陆军:
1944年1月24日至31日期间,该团除籍5辆坦克(1辆虎式,4辆豹式,均在战斗中损失),12辆坦克受损见NARA, T314, R1094, F000540)。
这一数据不包含被车组自行炸毁的2辆虎式坦克,以及被党卫军第1装甲团误击的1辆虎式坦克。如若包括上述在内,该团在该行动期间总计损失4辆虎式坦克,4辆豹式坦克,但应指出,被误击的那辆虎式坦克很可能参加了“旺达”行动。
当然,该团还因为苏军和其他技术原因损失了更多的坦克,但那些损失都可以得到修复。
1月24日,该团有34辆虎式坦克可动,截至31日,有18辆(约53%)可动。
1月24日,该团有47辆豹式可动,截至31日,有15辆(约32%)可动。
遗憾的是,目前仍无法依此推断可修复战斗损失与可修复技术损失的总量和百分比,因为有些坦克在连日战斗中往往多次修理,不过,至今未能发现有相关的档案。
冯.曼施坦因也在他的回忆录《失去的胜利》中提到了“瓦尔特劳特”行动:
[......]除了700辆坦克、200多门火炮和500门反坦克炮以外,预计敌人还阵亡了8000人,仅有5500人被俘。两次攻势共计击溃敌人14个步兵师、5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然而,敌军无疑有部分人员成功突围。
不过,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的说法显然让时任第38集团军司令的基里尔.谢苗诺维奇.莫斯卡连科极为不满,在他的个人回忆录中,他尖酸刻薄地斥责了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当时连战连败,直到后来才在回忆录里打了胜仗,这才有了苦涩的慰藉。
曼大帅在他的回忆录中声称,他的部队在“乌曼缺口以西”(德第4和第1装甲集团军之间的缺口)包围并击溃“坦克第1集团军大部”,同时声称该集团军阵亡8000人、被俘5500人,损失700辆坦克和大约500门反坦克炮,他的梦想似乎还不满足于此,还补充说:“在这次战斗中,我军击溃了14个步兵师,5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
原来是希特勒元帅无从释放的想象力得到了极大舒张,我坦克第1集团军截至1月28日尚有67辆具备作战能力的坦克和22辆具备作战能力的自行火炮,至于“500门反坦克炮”,我要指出,在整场战争期间,没有哪支集团军同时拥有这么多的反坦克炮。
失去的东西(此处似乎双关书名)纯属无稽之谈,如果曼施坦因的幻想能对的上现实,那么他的装甲集群早就可以用一周时间推进至基耶维特Kijevet),而不是从文尼察把指挥部向东迁往基辅或者向西迁往普洛斯库罗夫(Proszkurov)。
最有趣的是,希特勒分子当时实际包围我军单位并非是坦克第1集团军,而是我38集团军,被围部队中没有任何所谓的“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甚至是步兵师数量,也不是曼施坦因声称的14个,而是6个。
曼大帅的数据也就到此为止了,所有这一切仅仅意味着,作为司令员,他不了解对手的组织架构,他不知道坦克军中没有步兵师,也不知道第38集团军在文尼察方向,这其中,只包含坦克第1集团军的一小部分。
我想很可能是这位苏联将军对他的德国同事在战后的回忆录中未能提及他指挥的部队而感到十分不满,事实也确实如此,为何?因为德军在和第38集团军交手的时候非常轻松,真正麻烦的是坦克第1集团军和即将到来的坦克第2集团军。
这位前38集团军司令员可能忘记了自己的经历,因为曼施坦因两次都提到了“14个步兵师”,而不仅仅是“瓦尔特劳特”行动。作为一名集团军司令员,莫斯卡连科为何会不知晓坦克第1集团军当时由2个坦克军和1个机械化军组成,而近卫坦克第1军此时正在隔壁的第40集团军麾下作战?
莫斯卡连科的统计口径更是不知所云,以1月28日,而不是1月24日为依据,以此来反驳曼施坦因,不过他这么做肯定有他自己的理由。需要补充的是,坦克第31军和近卫机械化第8军试图收复第38集团军自1月24日以来失去的阵地,但德军不断前进的装甲矛头将他们包围在位于佐佐夫地区的“堡垒”中。
莫斯卡连科似乎在他的回忆录中完全遗忘了近卫坦克第7军的2个坦克旅,以及坦克第2集团军的到达,这位将军对此表示“我不记得”。尽管该集团军——近卫坦克第11旅被莫斯卡连科本人下令对“贝克”重装甲团执行反冲击,但却没能给予他们足够的侧翼保护。
如果要论证德国同事的说法是完全杜撰的,那么莫斯卡连科只需要查阅自己部队的档案便可。
在他的回忆录中,莫斯卡连科还提到了以下内容:
我们没有组织外部解围部队解救第38集团军的行动,原因是经过一个月激烈的先攻后守战斗后,第38集团军和坦克第1集团军都损失惨重,而且补给基地也被切断,致使后者受到了彻底的削弱。第38集团军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该集团军下辖的3个军有2个军遭受了激烈的战斗,只有右翼2个步兵师状态完好,但不可能把他们派去填充中央或左翼的战斗,因为他们需要固守围绕口袋所构筑的阵地,然而,该集团军没有预备队可堪一用。
正如前面所述,苏军确实组织了对第38集团军的解围行动,代价便是坦克第2集团军损失惨重,主要原因在于“贝克”重装甲团于1月27日至29日期间向东面发起了“不惜一切代价”的突击,以接近第38集团军被包围的官兵,将他们封闭在口袋内。
而解围行动在1月29日上午取得了成功,不过莫斯卡连科将军在提到第38集团军和坦克第1集团军被战斗削弱时,部分说法与前文相互矛盾。
1月24日至30日期间,第38集团军共计损失约32%的人员,即19923人见CAMO, f. 236, op. 2673, gy. 401, li. 28),其中1778人战死、6216人负伤,11288人失踪,另有641人因未知原因被列入损失名单(见CAMO, f. 445, op. 9005, gy. 215, li. 32).。由于第38集团军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故这段时间的档案也是残缺的状态。
截至1月30日,在11288名失踪人员中,根据第3和46装甲军报告,这其中有5436人被俘,其余5832人中,可能有几百人最后冲出了包围圈,回到了自己的部队,但其余很可能成为了战死者或俘虏。
在一周时间内,第38集团军永远失去了约13000人左右,占1月24日统计人数的21%左右。
1944年1月,乌克兰第1方面军失去火炮数量(见CAMO, f. 236, op. 2673, gy. 975, li. 272)如下(简单的库存加减):
378门45mm火炮
105门57mm火炮
682门76mm团炮、师炮、高射炮(
80门122mm火炮
5门152mm火炮
40门37mm高射炮
33门85mm高射炮
当然,读者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思考能力去相信谁的说法更真实。
有位受人尊敬的军事历史学家,好吧,也就是罗伯特.福泽克 Robert Forczyk),在他的著作《东线坦克战1943-1945:红色压路机》(Tank Warfare on the Eastern Front 1943-1945: Red Steamroller)中指出,德军关于“贝克”重装甲团在1944年1月24日至1月30日期间的说法“实际上是无稽之谈”,诚然,他不相信坦克第1集团军遭受了如此惨重的损失,因为近卫机械化第8军和近卫坦克第11军的两位军长都没有战死。或许他应该指出,近卫坦克第11军在1月份根本没有和“贝克”重装甲团交手,至于坦克第31军?他未曾提及。
然而,档案不会欺骗读者,“贝克”重装甲团在“瓦尔特劳特”行动期间共计击毁苏军267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为止付出的代价是3辆虎式、4辆豹式,当然,我不应该算上那辆被误击的虎式。
我们完全可以肯定,因为结论就是正确的,“贝克”重装甲团创造了1:38的传奇交换比!
如果再考虑到那些受损再修复的坦克,那么也就是48:267,依然是5.6倍。

“旺达”行动:
根据苏方数据显示,在科尔孙-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中,苏军共计击毙德军55000人,另俘虏18000人。
德方数据给出了截然不同的数据,1944年1月24日,第11和42军共有65000人,其中在口袋内约有54000名德军和约5000名Hiwi人(辅助人员)。2月16至17日夜间,约45000人开始突围,其中有36262人突围,其中尚有作战能力的德军人数有27703人,负伤者7496人,以及1063名Hiwi人,另有4163人已于早些时候的空运行动中撤离。如此一来,共有40423人成功突围见NARA, T313, R72, F7310455)。
据统计,“施特默尔曼”集群在口袋内共计损失约18500人,如果从1月24日算起,至2月18日,共计损失约24500人(该数字包含突围时损失的约8700人),其中,集群司令、第11军军长炮兵上将威廉.施特默尔曼(Wilhelm Stemmermann)在2月18日乘车上坡时汽车抛锚,车辆被苏军反坦克炮直接命中,本人当场被炮弹碎片炸死。
经被俘德军申请,苏军批准了他曾经的部下将他埋葬

威廉.施特默尔曼骑铁授勋标准照
1944年2月22日,国防军公报刊登了施特默尔曼的死讯:
集群司令炮兵上将施特默尔曼,该集群在切尔卡瑟地区被围,他以坚定不移的态度指挥了部队的突围,本人在最后一天倒在了自己的汽车内,国防军永远失去了一位久经沙场的部队领袖。

“施特默尔曼”集群共计损失约50辆坦克和突击炮(不含自行反坦克炮和自行火炮)
奉命解围的第1装甲集团军和第8集团军,2月1日至20日期间,共计损失10338名士兵,和约240辆战车。
其中,第3装甲军在2月1日至20日期间共计损失约4000名士兵,如下(见NARA, T313, R74, F7312637):

Elesett:阵亡
Megsebesült:负伤
Eltűnt:失踪
Összesen:总计

1944年2月1日至20日,第3装甲军最终损失,即除籍损失:
见NARA, T313, R70, F7307094 and F7307176


第1装甲师除籍11辆半履带装甲运兵车
除坦克和突击炮以外,“警卫旗队”装甲师另外除籍2辆半履带装甲运兵车、2辆“黄鼠狼”自行反坦克炮、1辆“黄蜂”自行火炮,以及1辆侦察装甲车。此外从十月镇撤退时被迫炸毁1辆虎式。信息源见帕特里克.阿德特(Patrick Agte)著《米夏埃尔.魏特曼——二战中最成功的装甲指挥官》(Michael Wittmann - erfolgreichster Panzerkommandant im 2. Weltkrieg)pp.131
第16装甲师除籍44辆半履带装甲运兵车、1辆侦察装甲车、1辆“胡蜂”、1辆“野蜂”自行火炮,以及2辆“蟋蟀”自行步兵炮。见NARA, T314, R209, F000807

第17装甲师除籍10辆半履带装甲运兵车, 2辆“野蜂”自行火炮、1辆“黄鼠狼”自行反坦克炮,此外表格中的数据应当指出,6辆四号坦克、2辆三号坦克和9辆半履带装甲运兵车并非是“除籍”损失,而是被送到后方大修。见NARA, T314, R209, F000807

第3装甲军除籍138辆坦克和突击炮,但根据后来调查发现,其中45辆是与苏军直接交战中被毁(35辆被击毁,10辆因触雷),93辆是因为技术性原因,其中35辆是技术性损失,43辆是因为无法拖走被迫自毁(见NARA, T313, R70, F7307176),并非是牵引车辆短缺,最主要的原因是恶劣的天气与泥泞的地形,以及苏军永不停止的骚扰活动。
就半履带装甲运兵车而言,德军除籍79辆,其中31辆是被苏军直接摧毁,另有48辆被迫自毁(见NARA, T313, R70, F7307176)。

奉命为重装甲团提供火力支援的“蟋蟀”自行火炮

1944年1月23日,第503重装甲营保有69辆虎式,其中34辆可动。1944年1月,该营除籍3辆虎式(不算入误击那辆),2月除籍19辆。
1944年2月29日,第503重装甲营保有虎式坦克57辆(包括接收的10辆补充坦克)。
该营1月与2月的损失相差如此之大,目前推测是分别在1月31日至2月3日,以及2月29日,在修理期间,一些受损的虎式坦克被宣布无法修复,因此进入除籍名单,很有可能在这之后被拆下可用的部件,随后注销。
因此,尽管直接死于苏军炮火的坦克和突击炮数量并不多,但由于恶劣因素过多,被列入永久不可恢复损失名单的坦克和突击炮数量大大增加。
1944年1月23日,第23装甲团2营保有86辆豹式坦克,其中47辆可动,在1月,除籍4辆。2月4日至20日期间,损失19辆豹式坦克,其中6辆属于战斗损失。
1944年2月29日,第23装甲团2营保有豹式坦克57辆,但只有3辆可动。
根据苏方数据,苏军在科尔孙-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中损失80188人,其中战死与失踪者24286人。
不过,根据最近解密的档案来看,苏军的损失更为严重。1944年1月20日至2月20日期间,乌克兰第1方面军阵亡16545人、负伤46410人,失踪14997人(其中大部分是第38集团军所为);乌克兰第2方面军阵亡10669人、负伤34613人,失踪1886人,这意味着共有44097人阵亡和失踪,81023人负伤,即苏军损失125120人。见泽特林与弗兰克森合著,《科尔孙口袋:德国陆军在东线的包围与突围,1944年》(The Korsun pocket : the encirclement and breakout of a German army in the East, 1944)pp.283-284
同时,乌克兰第1方面军损失1711门火炮和512门迫击炮,乌克兰第2方面军损失221门火炮和154门迫击炮。
根据德方数据,在科尔孙-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中,乌克兰第1、2方面军共计损失约9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800门反坦克炮(第1装甲集团军与第8集团军共同造成损失),此外,第8航空军和地面防空部队报告称共击落红空军58架战机。
1944年2月4日至18日,第3装甲军对这一阶段的作战行动作了报告:
1944年2月4日至18日期间,我军共摧毁或缴获敌人606辆坦克和自行火炮,336门反坦克炮、72门火炮(包括16门火箭炮),俘虏1346人,给予敌人重大杀伤。
见NARA, T313, R70, F7306883。2月4日至23日期间,第1装甲师共计击毁约14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其中4辆是SU-152)以及约70门反坦克炮,见斯托夫著,《第1装甲师师史 1935-1945年》pp.537
根据苏方文件,2月4日至21日期间,部署在第3装甲军前进道路上的各单位战斗损失如下:

Alakulat:军事单位

Kilőtt vagy aknára futott összesen:总计被击毁和触雷(损失)

Ebből kiégett:焚毁


表格中的坦克第16军的损失包括自行火炮第1441团(损失12辆,其中6辆焚毁),以及重型自行火炮第1542团(6辆SU-152,可修复),见CAMO, f. 307, op. 4148, gy. 224, li. 406;自行火炮第881团(6辆SU-76M焚毁),重型自行火炮第1540团(3辆SU-152焚毁)、自行火炮第1818团(5辆SU-85焚毁)。
尽管总损失依然触目惊心,但考虑到消耗炮弹和“焚毁”这一统计口径的存在,该数字依然有可能是“最低损失量”。
可知,苏军总计损失406辆T-34、5辆KV-85、91辆M4A2和“瓦伦丁” Mk.IX、71辆SU-76M、38辆SU-85和12辆SU-152.
根据坦克第2集团军作战日志,1944年2月的“旺达”行动期间,截至2月24日,除籍147辆战车,其中125辆是T-34、3辆“瓦伦丁” Mk.IX、3辆KV-85、1辆SU-152,10辆SU-85和5辆SU-76M(见内博辛著,《斯大林的最爱: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战史》pp.254)。
另一方面,根据坦克第2集团军作战日志显示,在“旺达”行动结束后,又有一批战车除籍,这是战时统计与战后统计的数字前后存在差异的原因。
“旺达”行动结束后,截至2月24日,坦克第2集团军阵亡807人、负伤1099人、624人失踪,总计2530人。司令员波格丹诺夫解释说,他的部队由于后勤问题、多次战术机动问题、地形恶劣问题,步兵坦克间存在脱节及无法形成有效合作等问题,2月的损失剥夺了该集团军约70%的战斗力。
在行动期间,坦克第2集团军多数情况下的对手是德军“贝克”重装甲团,其损失大部分也由其造成。
根据乌克兰第1和第2方面军作战日志显示,1944年1月21日至2月20日,即“瓦尔特劳特”行动与“旺达”行动期间,遭受的最终损失(即“除籍”)如下:
见CAMO, £ 240, op. 2799, gy. 193, li. 63

Időszak:时间段

harckocsik:坦克

önjáró lövegek:自行火炮

苏军总计除籍坦克和自行火炮1552辆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德军所报告的战果记录,绝非是有意或无意的吹牛,而是具有相当可信度的的依据。
不过,有一点必须得强调,即德军报告中所击毁的苏军坦克和自行火炮称得上是准确,但与除籍损失不符,因为名单上的部分战车此前就已经多次修理过。可以说,德军在战报中夸大自己的战果,但是统计战车是否仍可以使用的口径意味着双方的报告并非都是完美的。
苏军基层指挥官从最开始就没有把他们的报告建立在一个基础上——即他们的上级可以依靠他们的报告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而是选择执笔者所描绘的情景会被如何上级看待的思想去撰写。尽管基层指挥官们往往会出于补给需求准确上报了自己的损失,但在上报敌人的损失时(脱离实际)多采用与己方数据同样高的损失,甚至更高,这样做的后果便是在指挥链中形成了一条“虚假链循环”——即导致苏军往往无法准确得出德军的真实损失。
根据苏方报告显示,他们宣称德军在科尔孙-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初期损失了3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而用于解围行动的第3装甲军又损失了600辆坦克和突击炮,总计900辆。有趣,这个数字倒是与德方宣称的苏军坦克和自行火炮损失数相吻合。
1944年2月,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火炮和反坦克炮、枪,损失((简单的库存加减))如下(CAMO, £ 236, op. 2673, gy. 985, li. 123):
45门45mm火炮
9门57mm火炮
104门76mm团炮、师炮
10门122mm火炮
18门152mm火炮
3门37mm高射炮
29门85mm高射炮
393支14.5mm反坦克步枪
举个例子,坦克第6集团军下属的步兵第47军损失状况如下(见CAMO, £ 930, op. 1, gy. 200, ti, li. 74-74b):

167. löv. ho:步兵第167师

2. gd. Id.ho:近卫炮兵第2团

340. löv. ho:步兵第340师

可以指出,苏方的报告准确还原了德军的战果。不过,要对“贝克”重装甲团的战果进行一个总结还是必要的,在这里,就要抛出一个概念——“可动差”——即昨日上报可动战车数量与次日上报可动战车数量的差值。

因此,在行动期间属于苏军直接摧毁的坦虎豹将被视作“最终战斗损失”;

被苏军直接命中但仍可修复,最后却因为无法拖走而只得自毁的虎豹将被视作“最终战斗后勤损失”,但该统计范畴将包括在战斗中受损,最后在维修基地内宣告不可恢复的坦克;

最后便是那些因技术性原因而无法战斗,并因无法拖走而不得不自毁的虎豹,它们将被视作“最终后勤损失”;

那么,如下:


okozott és elszenvedett páncélosveszteségek:造成与蒙受的损失

kilőtt szovjet páncélosok:击毁的苏联坦克

saját bevetési fogyaték:可动差

saját végleges veszteség:最终损失

harci:最终战斗损失

harci-logisztikai:最终战斗后勤损失

logisztikai:最终后勤损失


可以看到,“贝克”重装甲团在两次行动期间共计击毁苏军501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而为之付出的代价是22辆虎式坦克与29辆豹式坦克,总计51辆。
不过需要指出,“瓦尔特劳特”行动期间宣布受损的坦克很可能在修复后参加了“旺达”行动,因此两场行动期间的损失存在明显差异。
对于德军而言,这份损失相当沉重,尤其是考虑到1月24日第503重装甲营34辆虎式可动,以及第23装甲团2营有47辆豹式可动。
第503重装甲营确认战果至少是384辆,第23装甲团2营确认战果至少是117辆。这是项杰出的成就,但并非是这两位勇士独占。切尔卡瑟战役期间,第2装甲团1营隶属于第16装甲师。该营在其营长——格奥尔格.格吕纳(Georg Grüner)上尉的指挥下,在1944年1月24日至2月24日期间——击毁至少250辆苏军坦克和自行火炮,因此,在第503重装甲营之后,第16装甲师是两次行动期间总计击毁榜的“假想亚军”(见NARA, T314, R209, F000735),可惜的是,格吕纳上尉在切尔卡瑟战役结束后被授予骑士铁十字勋章,但在当年3月11日阵亡,3月26日追授橡叶饰。

1915年2月9日出生于德属西南非洲(今纳米比亚)的温德胡克(Windhuk),是一名殖民地农民的儿子。年少时返回德国

1936起年在第1装甲团接受候补军官培训,1938 年在第4轻装师(后改组第9轻装师)第33装甲团担任少尉 。经过波兰战役南线的战火洗礼后,1939年10月被授予二级铁十字

因在西方会战中的出色表现,1940年9月1日被授予中尉衔,同时出任连长,后参加了南斯拉夫和希腊战役。

“巴巴罗萨”行动后,前往东线,指挥第33装甲团1连在南线作战,先后参加了塔尔诺波尔(Tarnopol)、乌曼(Uman)、基辅(Kiov)方向的战斗。1941年9月获一级铁十字,9月获四等装甲兵突击奖章、1941年10月18日获金质德意志铁十字,1941年11月23日凭夺取米尔哥罗德地区附近桥梁及后续防御战中的杰出表现获骑士铁十字,但在战斗中负伤。

伤愈后,出任装甲兵军校教官,后在法国出任参谋一职。1942年8月晋升上尉,1942年12月出任第100装甲团2营营长,1943 年4月返回前线,在意大利南部的萨莱诺地区指挥隶属第16装甲师的第2装甲团1营,1943年冬开始在东线作战,在1944年1月至2月期间指挥其部下至少击毁250辆苏军坦克和自行火炮,后于1944年3月1日晋升少校。

1944年3月11日,在卡缅涅茨-波多利斯基口袋中阵亡。3月26日,追授其橡树叶(第436枚)。


因此,该团的虎式坦克与苏军坦克和自行火炮交换比为22:384,即每试图击毁1辆虎式坦克,苏军要付出17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被击毁的代价;豹式坦克与苏军坦克和自行火炮的交换比为29:117,即每击毁1辆豹式坦克,苏军要付出至少4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被击毁的代价。
在两次行动期间,重装甲团与当面苏军坦克和自行火炮的交换比为1:9.8,即约等于1:10。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1944年2月25日解散,“贝克”重装甲团与苏军现有6个坦克集团军中的5个交过手,它们分别是坦克第1,2,3集团军,以及近卫坦克第5和第6集团军。
人们确实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战果如此之多,那么想必也涌现了一大批装甲兵王牌吧!
需要指出,纠结于这样的事情毫无意义,在战斗结束后,军-师级会核实战果,要进攻的苏军坦克兵规模越大,那么战斗就越激烈,反之战果就越难以精确到个人。在小规模战斗中,确定是何人何时击毁较为容易,但到大规模冲突时,没有时间,也不会有多余的精力去核实,或许在一天的劳累结束后,他们只会说:“嘿!我今天砸碎了俄国人一堆坦克”。


3.战斗支援与后勤

步兵:

在“瓦尔特劳特”行动中,“贝克”重装甲团起初得到了第101猎兵师与第254步兵师的支援,但多数步兵无法时刻伴随作战。
突破了苏军防线的重装甲团在等待第4山地师第91山地猎兵团3营的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该师不是装甲师,无法乘坐半履带装甲运兵车,也没有自己的重武器,如重机枪、重步兵炮,只得坐在坦克上和重装甲团并肩作战。
在”旺达“行动中,贝克的重装甲团不再以独立单位出场,而是先被分配给第16装甲师,然后是第17装甲师。
支援重装甲团的是第17装甲侦察营,他们可以伴随坦克作战,在泥泞和苏军火力允许的范围内也可以,从视野来看,他们可以弥补坦克视野局限性带来的被偷袭的风险。从战斗力来看,该营仍不如正规的装甲掷弹兵营,侦察营主要使用Sd.Kfz.250,从运载人数上看,要少于Sd.Kfz.251,此外人数也不满足作战需求。

技术支援:
”瓦尔特劳特“行动开始时,该团没有自己的架桥单位,也缺少足够运力将设备运到河边,因此白白耗费了宝贵的时间。
第4山地师拥有自己的工兵部队,但无法时刻伴随重装甲团开展行动。
在“旺达”行动中,重装甲团作为第16或17装甲师的一份子,可以得到来自各师,甚至是第3装甲军本身的技术支援,尽管天气和地形带来的恶劣因素使得解围任务几乎是以超人的表现完成,但总体来说还算令人满意。

空中支援:
在两次行动期间,重装甲团得到了来自空军的大力支持,其中主要作战机型是Ju 87和Fw 190。那些苏军防御工事在被虎式与豹式坦克攻击前就已经被德国空军彻底“翻新”过了一遍,德国空军对重装甲团推进起到的作用堪称是“不可磨灭”的。
1944年1月20日,第4航空队保有625架战机,其中441架是战斗机,夜战机,轰炸机,可以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1944年1月17日,空军第2集团军保有480架战机,其中118架是战斗机和轰炸机。
德军可以动用108架战机用于支援作战,而苏军可以动用152架,但后者的数量无法抵消德方的空中优势。
“旺达”行动前(基于2月1日数据)双方空军差距略有减少,但德国空军占据上风,其580架战机中,有390架是战斗机或轰炸机;空军第2集团军此时有508架战机,但只有135架为战斗机或轰炸机见CAMO, f. 236, op. 2673, gy. 287, li. 5)。
红空军无法阻止德国空军,因此后者几乎可以肆无忌惮地支援友方陆军作战。
1944年2月11日至16日,第8航空军共计出动564架次支援第3装甲军作战。
在“瓦尔特劳特”行动期间,重装甲团的补给部分依靠陆路,部分依靠空运,重装甲团补给情况如下:

Időpont:日期

Löszerkészlet a meglévő fegyverek arányában:现有库存与弹药补给

Lőszerkiutalás:弹药运输量

Kilőtt 8,8 cm-es gránátok (Tigerek):8,8cm炮弹(虎)消耗量

Kilőtt 7,5 cm-es gránátok (Pantherek):7,5cm炮弹(豹)消耗量

Tömeg (t):重量(吨)

Darabszám (db):件数(枚)

见NARA, T314, R1095, F000455-000496


第503重装甲营和第23装甲团2营燃油消耗量如下:

23/II. páncélososztály (liter):第23装甲团2营(升)

503. nehézpáncélos-osztály (liter):第503重装甲营(升)

见NARA, T314, R1095, F000536


在“旺达”行动期间,尤其是第二阶段,此时的重装甲团严重依赖空运,而不是陆路,因为泥泞和天气严重阻碍了陆路运输补给的速度,此外负责掩护补给车队的德军作战力量根本没有能力彻底阻止苏军步兵和坦克对补给路线的袭扰。
2月12日至20日期间,第3装甲军(不包括重装甲团)共计收到316.2吨弹药,216100升燃油,24.1吨口粮,以及一些通过空运送到手里的医疗物资(见NARA, T313, R72, F7310686)。2月12日至16日期间,共计空投163.2吨弹药和150900升燃油见NARA, T314, R209, F000424
口粮尤其不足,因此只得采取特别措施,根据第503重装甲营的鲁贝尔回忆:
由于口粮几乎没有,我命令我的炮手瓦尔特.荣格瞄准俄国坦克的炮塔,希望他们不会焚毁,这样我们就能得到他们的面包了。
有一次,我们抢到了一大箱美国腌牛肉,还在一辆卡车上发现了一同半满的200升伏特加,不幸的是,它尝起来有股柴油的味道!
在两次行动期间,德国装甲兵车组几乎没有认真休息的时间,下面继续引用鲁贝尔的话:
1月24日至2月14日,我和我的车组们没能看到一栋房子,我们就睡在自己的虎式坦克里。
驾驶员和通讯员的座椅很舒服,相当于现在汽车里的躺椅;装填手的座位不舒服,但他可以在他的位置上伸个懒腰。炮手和车长的座位可就要老命了,比起我的位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还是更喜欢车体后部温暖的发动机舱。即便如此,我们开辟战线的速度肯定还是要比步兵快。

战斗经验:
重装甲团作战日志在总结”瓦尔特劳特“行动时写道:
重装甲团在第18炮兵师自行火炮的支援下,完成了进攻和防御两方面的任务。
重装甲团以其好运的队列和每个士兵的战斗和进攻精神,遵照命令顽强前进,粉碎并歼灭了敌人。
1944年1月24日至31日的报告由预备役中校贝克发话,团副官拉佩中尉执笔,撰写:
1944年初,德国虎式坦克与豹式坦克在技术和战斗力层面优于苏联绝大多数坦克和自行火炮,这点毋庸置疑。
一名在“瓦尔特劳特”行动中被俘的苏联坦克兵证词:
中队装备了10辆崭新出厂的T-34,配备了[俄制]9-RM电台[改进型],通讯范围为160-225米。
1月25日左右,3辆T-34被派到佐佐夫卡执行任务,侦察员回来报告说,他们都死了。
1月27日晚,其余7辆T-34被集中在一个编队内(共20辆),向西方向执行侦察任务,在黑暗中我坦克失去了与友军的联系。黎明时分,5辆T-34集结在奥楚雷特纳西北方的树林中,一辆虎式出现,击毁了所有坦克。
有趣的是,这份证词中提到的1月25日很可能是遭遇了重装甲团的虎式坦克,而1月27日很可能是遭遇了党卫军第1“警卫旗队”装甲师的虎式坦克。
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未能发现第503重装甲营或是第23装甲团2营关于两次行动期间的战斗经验报告。
不过,有2个使用相同车型的单位(第506重装甲营和第1装甲团1营)提交了此类报告,下面仅列举第506重装甲营的报告:
敌人动用了大量口径不同的反坦克炮、轻型火炮和迫击炮,活动频繁,且拥有大量弹药储备。反观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缺乏弹药。
敌人的装甲部队出现频率很高,几乎所有进攻都得到了来自他们后方的重型自行火炮支援,且攻势常有大量步兵伴随。在机动战中的步兵攻击屡屡得手。
俄军在外围的联合炮群十分有效,尤其是在工事构筑完全的情况下,即使是机动战,俄国人总能找到适合构建阵地的地方,与德国士兵相比,这点值得警惕。在战斗中,敌人一旦意识到自己被发现具体位置,便会放出大量的烟雾迷惑视线,他们的大多数卡车都是美制[斯蒂贝克],[车上有]充足的穿甲弹[......]
维护好舱盖下边的弹性铰链,铰链被反复撞击后会脱落,可能会伤到装填手。
和老式坦克一样,炮镜没有雨刷,炮手很难用手够到炮镜。
电台处仍有充足空间填塞更多炮弹,多余空间没有充足利用。
收集袋应该加大,以便容纳更多的弹壳,装填手往往在收集袋装满六枚弹壳后没有时间清空它,导致更多的废弹壳堆积在地板上。
MG 34/40经常卡壳,装填手几乎所有的战斗时间都在清理火炮,而不是清理前方的障碍。不幸的是,这也可能意味着MG 34/40在战斗中一弹未发。请核查是否有将MG 42塞入坦克的可能性,更高的弹药消耗是可以被接受的。
完全有必要为虎式战斗室供暖,虽然冬服供应充足,但不能在战斗的时候穿上,否则会影响装填效率。
如果虎式坦克被击中,就会被反复击中,车组通讯时常会失灵,这是非常让人不快的。最好有个备用通讯装置,比如坦克车体内安装提示灯。
如果战斗时间过长,旋转闩锁装置会自动松开,因此虎式即使轻微倾斜,其炮塔也会偏向侧边,这可能导致炮弹偏离射击目标,炮手也会因此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苏军坦克兵在两次行动中均遭受了惨重伤亡,原因不仅是因为德军坦克火力强大,也与自身的技战术水平低劣有关,坦克第2集团军一份撰于1944年1月30日的报告指出(见CAMO, £ 307, op. 4148, gy. 206, li. 56):
致坦克第3和16军,以及机械化第5军军长:
可以看到在防御战中存在滥用坦克的情况,我们的坦克没有采取伏击的姿态,而是正面对敌,在开阔地上向敌人射击,坦克没有掘壕,也没有伪装!
这种做法显然大错特错,平白无故增添了许多本不必要的损失。
集团军司令员[波格丹诺夫]命令:
1.各军军长在防御战中,不要让自己的坦克开到开阔地上,与敌人的装甲部队面对面,而是采取伏击策略。
2.必须对坦克进行彻底的伪装,掘壕固守,做好朝敌人坦克和步兵射击的准备。
3.遭遇敌人坦克时,不应反击,而是等候时机,反击应等到出现有利局势时再实施,通过攻击敌人侧翼或后方来摧毁敌人。
坦克第1集团军在1月的表现也是乏善可陈。
自行火炮团本应该被配属给坦克旅执行火力支援任务,但实际战斗中往往充当坦克的角色,掩护步兵冲击德军阵地,增加了暴露在德军火力之下的风险,并蒙受了本就不必要的损失。
交通管制几乎不起作用:堵塞是家常便饭,行军方向错误也时有发生,浪费了大量本不必要浪费的时间和精力,导致赶到战场的实际时间比计划时间滞后太多。
该集团军缺乏技术救援车辆,只得将本应该用于进攻的坦克用于救援。
该集团军发现T-34无论从装甲还是火力上出发都被虎豹爆杀,76mm火炮的威力不足以敲开虎豹的天灵盖。
有人提议将T-34的首上加厚到100mm,并配备一门85mm火炮,“可以在2000米开外击穿德国坦克的装甲”。

“旺达”行动的经验:
第1装甲团1营的战斗经验报告主要涉及2月11日至17日期间:
在我营最后一次行动中,30辆豹式坦克连续出动6天,证明了豹式坦克的卓越性能,而训练有素的人员、精心的保养维护以及正确的技战术等因素至关重要。这6天期间。我营共击毁苏军89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50门火炮。
尽管敌人的阵地异常坚固,但我们只有6辆坦克除籍。在这次行动期间,我们得到的经验如下:
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充分利用精密火炮带来的长射程优势,在2000米的距离上就可以开火,几乎所有被摧毁的目标都是在1500-2000米的距离遭到豹式坦克射击,因此弹药消耗也较低。
我们无法用迄今为止早已滚瓜烂熟的编队形式来驾驭战斗中的豹式集群,坦克间距必须再扩大一倍,同时,各部队之间的协同必须更为密切。
应不惜一切代价避免豹式坦克卷入近距离作战,为此,战前实施侦察是有益的。事实证明,可以先派一队豹式坦克前进至1000-2000米的距离上,迫使敌人开火,这是一套效果不错的程序,因为豹式坦克在2000米开外就能予以敌人打击。
豹式坦克的对敌角度非常重要,因为它除了正面都很脆弱,排长必须要留下1辆豹式坦克在其后方,以应对侧面随时的威胁,这辆坦克一般处于前车后方1000米处。
当进攻规模达到团级时,以下流程被证明是十分有效的:
由四号坦克接管侧翼,然后豹式坦克开足马力向前冲去,仅凭大规模部署便可以摧毁大部分俄国人的信心。
对敌人固若金汤的工事采取集中打击,这将致使工事内的俄国人被迫放弃继续操纵该武器的念头,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T-34的车组将不费一枪一弹爬出来接受被俘的命运。
这样的集中打击策略既可以使用高爆弹,也可以使用穿甲弹,用多少,由车长自己决定。对俄国坦克兵的审讯表明,他们对7,5cm Kwk 42席卷过T-34车体所留下的弹孔印象十分之深刻,因此他们将尽量避免与豹式坦克正面交锋,即使是我们在寡不敌众的条件下作战亦是如此。

向前

尽管豹式坦克发动机得到了改善,但应注意履带的磨损程度,特别是在冬季,最好换上运输履带。
坦克第2集团军2月份的作战经验表明,德国人打算让虎式坦克在突破防线时同时发挥尖刀和狙击手的角色。先是由侦察小队接近苏军的反坦克阵地和坦克阵地,在确定炮位位置后,虎式坦克开始工作,用火炮(最远可达2000-2500米)开始逐步毁灭苏军的反坦克力量。
坦克第2集团军尽量按着SU-152不动,只有在虎豹出现时,SU-152才会出现在战场上。
SU-85主要被用于支援步兵,或配给坦克旅执行进攻,在后一种情况下,他们与T-34同呼吸共命运。
T-34的76mm火炮至多可以在500米以内对虎豹造成威胁,但后者在1500-2500米开外便能对T-34展开屠杀。
SU-85和SU-152本可以成为对付虎豹的有效武器,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没有得到正确运用,他们经常过早地开出自己的伏击位置,或提前开火,暴露自己的位置,随后呼啸而来的是虎豹发射的炮弹。至于SU-76M,被统一认定“对敌坦克效果不佳”。
以上内容见内博辛著,《斯大林的最爱: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战史》
火炮将被部署在距离150-300米的地方打击(主要从侧面和后方)虎豹,然而,等坦克第2集团军意识到时已经为时已晚,对于阻止德国装甲兵前进而言根本毫无意义。截至2月10日,只有1个自行火炮团和几个炮兵连抵达。
坦克第6集团军的自行火炮团与坦克旅的合作经验如下:
坦克必须掘壕固守,以伏击姿态面对敌人,但必须留下一些坦克作为预备队以待反击时机。炮位间须互相掩护,如果有缺口,则有友军炮兵掩护。
德军坦克往往会绕过村庄,而坦克旅往往要用3个小时来应对德军坦克来袭,坦克进攻时必须得到自行火炮支援,而后者将在坦克队列后方250-300米处移动,伴随坦克进攻的自行火炮必须确保坦克侧翼安全,并使用火炮轰击敌人。
集团军司令部建议,自行火炮的战地指挥权应该交给坦克旅,因为自行火炮往往会脱节,无法履行自己的职责。
自行火炮只敢占据隐蔽位置射击,不敢开到开阔地上,因此与坦克的合作脱节。在战斗中,发现SU-76M的火力不足以与敌方坦克交战,为了提高其火力,需要配备更多穿甲弹,最好是用85mm火炮取代76mm火炮。
实战经验表明,仅装备57mm火炮的“瓦伦丁” Mk.IX应该作为自行火炮(德军语境下的“突击炮”)在坦克集群两侧打击敌坦克和突击炮。M4A2有很多缺点,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履带较窄,因此抓地力不如T-34,所以在泥泞的道路上行驶更加困难。
应尽一切措施加强M4A2的履带抓地力,而不必铺设沙土。
M4A2和“瓦伦丁” Mk.IX不是德军虎豹的对手,因此,像机械化第5军在“旺达”行动第一阶段做的那样,用这种坦克来对付虎豹实在是一记蠢招,因为他们遭受的损失远高于他们给予德军的损失。

苏军反坦克小组的活动:
前38集团军司令莫斯卡连科在他的回忆录中记录如下:
我们把最大胆、最有天赋的战士集合起来,组成反坦克小组,他们拥有很强的体力和战斗经验。每个小组由3-4人组成,配备冲锋枪、反坦克枪、反坦克手榴弹。他们将潜入敌人后方,独自生存三天,完成任务后返回。
这些小组的主要目标是德军集结区、射击阵地、加油站等处的坦克,这些坦克往往是位于阵地后方内,或是在前线地段受损,但无法拖回。
好吧,此事在莫斯卡连科的回忆录中亦有记载。1944年1月28日至2月1日期间,这些反坦克小组在原第38集团军的防区内摧毁德军39辆坦克(其中4辆是虎式)、5辆突击炮、6辆半履带装甲运兵车,13辆摩托车,自身1人阵亡,6人受伤(见CAMO, f. 236, op. 2698, gy. 1165, li. 25)。
哦天哪,我们亲爱的莫斯卡连科同志如果看到了这份报告,定然会高兴地原地升天。
如果莫斯卡连科同志觉得这些所谓的病急乱投医举措能够改变苏军坦克、自行火炮,反坦克炮等武器根本无法在正面对抗中战胜虎豹的现象,那么我将不得不相信苏军在切尔卡瑟战役期间击毁德军900辆战车了。

德国“大型猫科动物”的黄金时代即将终结:
1944年3月,苏军开始接收第一批配备85mm火炮的T-34/85,以及装备122mm火炮的JS-2,此外,配属85mm火炮的新型穿甲弹也于1944年2月正式开始批量生产。
2月13日,在莫斯科的斯大林批准了红军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新作战条例,该条例纳入了许多在以往战争中惨痛教训所总结的经验,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军自1941年以来在战术层面上被德军完全制控的局面,就在这天,“贝克”重装甲团在达苏科夫卡和切塞科夫卡地区共计击毁苏军近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但这是东线战场一个时代之终结的开始,自科尔孙-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之后,德国人将渐渐发现苏军会通过改进甲弹技术和改进技战术条例来最大程度上减少装甲战术对抗层面中的劣势。
不过,武器好不好用,还得看是谁用,上述段落也不是说红军坦克兵自1944年3月以后再也未曾受过如科尔孙-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那般惨痛的损失,只是战争到了这一阶段,基层的指挥能力将占据胜利天平的重要分量,有且只会越来越重。
德军的战术优势一直在被压缩,但他们仍可以在无数的战斗中创造无数传奇的事迹,而这份全二战独一份的姿态将直至1945年5月第三帝国落日。

贝克博士受到阿道夫.希特勒亲自接见

虎式,以楔形进攻

译者的话:

在这里也是感谢各位能够赏脸阅读我的译作,这本书到此也是正式完结了,最开始磕磕碰碰,质量不好,后面开始提升,因而我的确考虑将所有的篇章集合起来,重置一遍,让读者老爷一次过个爽。

“贝克”重装甲团是支传奇的部队,他们的事迹对于早年国内的德棍群体而言(或许也是对于现如今的德棍而言)杀伤力颇大,整场大战期间,战果最大的的虎式与豹式坦克协同作战的例子,便是“贝克”重装甲团。虎与豹,皆是坦克发展史上最出名的坦克之一,而强强合作,创造传奇,这样的桥段虽然老套,但总是个经久不衰的故事。

话题扯远了,总之,原书的质量很好,我自认为我的翻译水平实在是愧对原作,如果有哪位是匈牙利语专家,望指出错误,我会改正。

最后的最后,感谢各位的支持,下一本是同个作者的德布勒森口袋


“贝克”重装甲团完结撒花



敲开地狱之门gwwn
一个菜鸟公司垃圾桶水平的战史党经营的个人贴吧的官方账号!欢迎留言讨论!也欢迎去看看B站盖昭襄王。月收入5000以下请勿打赏超过5元。诚信招募投稿作者,每文依文章质量稿费8-15元人民币/千字,另打赏归原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