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大爱的主题,尤其是充满了文化内涵
2)图文精良,尤其是语言一定要地道
3)多用途,作为泛读拓展,也可以作为精读备考的资料
符合以上标准的,也没谁了,只能是中国日报的特刊系列。
作为一枚新闻老兵,我深知中国日报出品的内容是扎实的、语言地道的,而且图文并茂,美术水准也是在线的。
这一波推荐是从龙年特刊开始,当时要过年了,我从好友那儿获得一份《龙腾中华》特刊,带着宝莉读了一整个寒假,收获颇丰。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我们不仅推荐了龙腾中华特刊,还推荐了“璀璨非遗”(living Heritage)。
之后,大家一直催问还有其他的吗?有就照单全收。
宝莉爹前段时间专门去了中国日报编辑部,沟通了4份重磅特刊。并第一时间拿到了“大美中国”胶版报纸合集。这份报纸深度聚焦了10组重要的中国世界遗产地。
↑我在中国日报编辑部看样刊
从语言难度上,要在B1+水平,初高中的娃甚至成人阅读没问题,但小学阅读能力好的娃,也是值得入的(价格美丽,闭眼入就对了)。你收获的不只是一篇篇的报道,更是一个一个的中国故事,以及学会用中国故事的地道英文表达。
今天把这3份特刊放在一起,详细聊聊。文末有链接↓
01.《璀璨非遗》
真的是超美的套刊啊!中国日报的“璀璨非遗”特刊是一个专栏,选取了十二项我国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通过生动的文章,搭配28个精美的版面设计,介绍这些非遗项目的前世今生。
太极拳、雕版印刷、针灸、茶等这些最具代表性的中华文化IP,都藏在这套特刊里。这些非遗的故事非常动人,常常是以小见大,把人物的情感与命运和非遗的传承,以及时代的背景紧密联结。
在用英文聊到一些主题时,大家经常词穷,问题就是相关输入不够。有了这套非遗专刊,你可以爽爽地聊了。举几个例子:
① 昆曲文化
(点击可放大查看⬆️)
这期特刊里有一个跨版专门讲了昆曲的复活,讲了年轻受众喜欢什么,古老的艺术如何跟现在的观众呼应,也讲了年轻演员的努力。
还讲了青春版牡丹亭的创作,以及跨国的影响力。
② 传统建筑&榫卯结构
这个主题就非常凸显北京故宫的建筑史地位:carving out a legacy,木工刻画出的古建筑,太有风貌了。
这里不仅讲了历史,还有如何修复古建,以及技艺的传承。
③ 针灸
一次外教课,宝莉跟外教聊到了acupuncture(针灸)可以治病的话题,外教一脸茫然,后来宝莉给外教讲了这门技艺,以及yin yang的关系。结束后,我惊讶她怎么了解这么多,宝莉指了指桌上的报纸,原来是从这份特刊里读到的。
这一版讲针灸的,版面排布有讲究。除了正文的部分,讲了针灸的历史和传承外,左侧搭配了一个信息side bar,一眼就能看清历史,下方又讲了重要的概念,比如“阴阳”“五行”。
这就是我经常说的,绝佳的非虚构阅读素材!作为读者,不能只会读故事,重要的信息怎么获取,也非常重要。
④ 茶文化
⑤ 剪纸艺术&书法艺术
⑥ 云锦
文章对于非遗技艺的描写也很到位。比如云锦这一篇讲了如何巧妙地织纱,如果呈现图案的花色。文章也探讨并呈现了传统技艺在新时代创新发展的可能性。
→详细了解(点击可查看):我拿下了值得吹爆的非遗报纸特刊
02.《大美中国》
整个系列包括:苏州园林、中国石窟寺、三江并流、新疆天山、平遥古城、大运河、长城、贵州梵 净山与喀斯特地貌、四川九寨沟与大熊猫栖息地以及皖南古村落与黄山。
《大美中国》梳理了各世界遗产地的丰富历史积淀与深厚人文内涵,更注重各遗产地“人”与“遗产”穿越时空的联结。通过讲人物故事反映遗产地传统文化、非遗和自然生态保护乃至人们生活的变化,让遗产活起来。
沉浸式体验中华文明的天地观、宇宙观与审美观。
① 苏州园林
在典雅的苏州园林门楣位置植入文章标题,敞开的门就是在欢迎读者进入到苏州园林之中去阅读与体验中国大美。
进入版面才别有洞天,园林建造的故事与园林艺术呼应,读来过瘾。有一个sidebar专门讲了【small details create the bigger picture】,举例说明了园林的设计精巧,读完之后,再回忆下我去过的拙政园、网师园,真真的是没错。
② 中国石窟寺
宝莉是特别喜欢石窟文化的。去年我们去了龙门石窟,她就心心念念再去其他石窟看看。这次现在大美中国特刊里开开眼!
③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讲了山西的建筑和晋商文化,直接被称为帝国的Wall Street,古时候的平遥老街堪比华尔街啊。
双林寺这一part不长,但写得不错,2000多尊彩绘泥塑佛像,个个栩栩如生!
④ 三江并流
《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这篇文章,详细解释了澜沧江、怒江和金沙江这三条大河如何平行流淌,以及该区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文章还介绍了这里的雪山、原始森林和各种珍稀动植物,展示了三江并流保护区作为一个生物多样性中心的重要性。
⑤ 大运河
标题就非常引人入胜!A FLOWING CULTURE, 流动的文化盛宴。大运河最早的功能肯定是运输,连通南北,但因为各种广泛的人员交流,也带动了文化的发展。贯穿运河的线路上,竟然有400处文化遗产。
这个图文的版面很有意思,左侧是地图和讲述文化遗产的信息,右侧精选了10个文化遗产并用精炼的文字做了概括:年画、皮影戏、昆曲、古典园林、果核雕刻……
另外一个版面的故事叫做The waterway in snapshots,这其实也是很有意思的切口。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了这些年大运河两岸水路的变化。影像记录,是另一种历史的呈现。
→详细了解(点击可查看):巅峰之作,一篇都不舍得放过,我要珍藏
03.《龙腾中华》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All evidence points to Chinese dragons moving freely between the worlds of Confucianism, Taoism and Buddhism. With their powerful claws gripping the imagination of generations of Chinese, they propelled their way across the country's cultural and artistic history, becoming an enduring phenomenon with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nation's consciousness. 龙的意象游走于儒释道之间,例证不胜枚举。神龙仿佛用它的利爪攫住了世代华夏儿女的想象,纵横驰骋于中华文化艺术创作史中,成为一个永恒的存在,深远地影响着整个民族的思想意识。
... the C-shaped dragon, was characterized by an elongated snout, an extremely streamlined body and flowing mane, which collectively imbued it with a distinct dynamism and gracefulness, and made it appear to be ahead of its time. C型龙,口闭吻长,鬣鬃飞扬,周身光洁如流线,造型生动优雅,有着超越时代之美。
点击图片
下单你喜欢的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