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菌群移植是指将经过严格筛选的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以重建新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其原理在于利用健康捐赠者的肠道菌群来替换患者体内不健康的肠道菌群,从而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疾病康复。
近期,2024 年欧洲消化疾病周(UEG Week 2024)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隆重举行。来自全球顶尖的消化系统领域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共同探讨最新的研究成果、诊疗进展以及临床实践经验。关于粪便菌群移植的最新临床诊疗进展,欧洲消化领域的专家们分享了最新前沿进展,本文将梳理经常内容,以饕读者。肾细胞癌能进行粪菌移植?
TACITO 研究告诉你答案!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阿昔替尼是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患者的标准一线疗法。而肠道菌群的组成可能会影响 mRCC 及其他肿瘤的免疫治疗活性,粪便微生物菌群移植(FMT)目前可用于调节微生物群相关疾病。来自意大利罗马大学的 G.laniro 教授团队进行的 TACITO 研究探索了 FMT 对于改善 mRCC 接受 VEGFR-TKI 联合免疫治疗的疗效。图 1 G.laniro 教授会议视频截图
TACITO 研究纳入了 18~80 岁一线接受阿昔替尼+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 mRCC 患者,随机接受 FMT 或安慰剂治疗。患者在基线时接受直接结肠输注来自供体的粪便或安慰剂,随后分别在 90 天和 180 天时口服含有相同冷冻粪便或安慰剂的胶囊。图 2 TACITO 研究设计
研究共纳入 50 名患者,44 名患者可评估主要终点。结果显示,加入 FMT 治疗的患者 1年内有 66.7% 的人肿瘤没有进展,安慰剂组该数据只有 35%,P = 0.036(图 3)。图 3 TACITO 研究的主要终点
中位随访 28.0 个月后,FMT 组和安慰剂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分别为 14.2 个月(95% CI,0.9~27.6 个月)和 9.2 个月(95% CI,3.0~15.4 个月),FMT 组中位总生存期(mOS)未达到,安慰剂组 mOS 为 25.3 个月(95% CI,17.1~33.6 个月)(图 4)。与安慰剂组相比,FMT 组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 52% 和 28%;两组分别有 38% 和 44% 的患者达到疾病稳定(SD),分别有 8% 和 28% 的患者发生疾病进展(PD)(图 5)。安全性方面,仅安慰剂组的 1 名患者报告了相关不良事件并停用空白胶囊。图 4 TACITO 研究的次要终点
图 5 TACITO 研究的次要终点
TACITO 试验将 50 名患者随机分配接受粪菌移植或安慰剂,一年无进展生存率在粪菌移植组为 66.7%,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 35.0%,表明对于 FMT 可改善 mRCC 患者的免疫疗法活性,FMT 已成为克服免疫抵抗性的一种潜在疗法。这些结果为未来更大规模的随机临床试验提供了依据。
梭菌感染是全球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主要原因,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和伪膜性结肠炎。患者的结局可从无症状的细菌定植状态到严重腹泻,也可进一步发展为中毒性巨结肠、肠道穿孔、脓毒性休克,甚至死亡。目前,万古霉素是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法,但抗生素耐药性正在增加,有效的非抗生素替代品有限,而针对肠道菌群的治疗方法已经被证实是艰难梭菌感染的一种有效疗法。通过菌群移植恢复肠道菌群极大地改善了艰难梭菌感染患者的管理,并被推荐作为抗生素的补充疗法。早期使用菌群移植治疗首次或第二次艰难梭菌感染具有治疗潜力,但没有随机试验支持该方法作为一线治疗。来自挪威奥斯陆大学的 F. Juul 教授团队评估了原发性艰难梭菌感染患者接受万古霉素治疗后,粪便微生物菌群移植(FMT)与万古霉素相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图 6 F. Juul 教授会议视频截图
图 7 研究流程图
研究最终纳入 FMT 组患者 51 人,万古霉素组患者 49 人。临床持续治愈率方面,FMT组显著高于万古霉素组(67% vs 61%)(图 7)。该结果表明,使用粪便微生物菌群移植在治疗原发性艰难梭菌方面优于使用万古霉素组,为菌群移植作为一线疗法用于早期艰难梭菌感染治疗提供了证据。图 8 两组患者治疗艰难梭菌的疗效及安全性
随着肠道菌群相关基础研究、临床经验积累和细菌分离培养技术等的突破,粪菌移植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未来,粪菌移植有望为更多传统治疗方案疗效不佳的慢性病患者带来福音。尽管粪菌移植在多项临床试验中取得了显著疗效,但其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捐赠者的筛选标准、粪菌的制备和储存方法、移植途径的选择以及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综上所述,粪菌移植作为一种创新且前景广阔的治疗手段,特别是在对抗诸如艰难梭菌感染这类顽固性肠道疾病时,粪菌移植凭借其独特的机制,即通过引入健康捐赠者的肠道微生物群落来重建患者体内的菌群平衡,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此外,在癌症治疗领域,粪菌移植同样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随着粪菌移植技术不断进步和完善。从捐赠者的严格筛选、粪菌的精准分离与纯化,到移植途径的优化与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每一步都在向着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方向发展。这些努力不仅提升了粪菌移植的治疗效果,也使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接受度得到了显著提高。期待粪菌移植在未来会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为无数患者带来生命的曙光和康复的希望。
目前粪菌移植主要被推荐用于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在治疗 IBD、IBS、功能性便秘、恶性肿瘤等方面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本届 UEGW 会议上,G.laniro 教授团队分享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与安慰剂对比,粪菌移植可显著提高一线接受阿昔替尼 + 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 mRCC 患者 1 年内的无进展生存率。在另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中,F. Juul 教授团队发现粪菌移植一线治疗原发性艰难梭菌感染优于万古霉素。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很多疾病,包括 IBD、IBS、艰难梭菌感染和某些恶性肿瘤,都存在肠道菌群组成异常。粪菌移植可以重塑肠道菌群,纠正肠道微生态失衡,促进疾病恢复。此外,有研究表明,粪菌移植可改善恶性肿瘤抗 PD-1 免疫治疗效果,甚至使免疫冷肿瘤转变为免疫热肿瘤,提示粪菌移植可能存在免疫相关方面的治疗机制。这需要更多临床和基础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明确。
杨成海 医生
深圳市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委会常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委会委员
参与国家级及省级课题4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