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一九四九年举家搬离都柏林,
已经过去四分之三个世纪。
肖恩·斯库利身穿白色工作服站在画布前,左手提着颜料桶,右手握住笔刷。他画画时一言不发,身体有节奏地晃动着,很难说清是手腕带动身体,还是身体驱动手腕。过一会儿他停下来,稍稍退后几步,用手帕擦脸,然后定睛看着刚刚画上的色块。
他将另一个色块画在刚刚那个的下方,随着手腕的摆动,它们的边缘变得模糊,每一次都改变着边缘的纹理。两个色块彼此亲抚、交战、和解、分离,随后更多色块加入进来。仿佛洋流交汇。色块与条纹都是真正的实体,肖恩·斯库利将之视为世界与情感永恒波动的证据,五十年来他一直在画它们。有时候一个炙热的红,落日或者火焰,会被处理成天蓝色或者祖母绿吗,没有人确切知道,创作是时间的谜底。
《行者之夜》,肖恩·斯库利,亚麻布上油彩
182.9 × 182.9 cm,1998
他已经去过太多地方,抽象是生命的流放。童年时代在吉普赛人的家里避难,在伦敦的几个贫民窟辗转流浪,祖母的歌声散落其间——“当爱尔兰人的眼睛微笑,清泉也随之流淌”。后来,在摩洛哥、墨西哥或者巴塞罗那,以都柏林濒临潮汐的眼睛,他描述那里轻柔的光线与无垠的夜色。情动的色块以绘画或者雕塑的形式堆叠,如此自治,轻视重力。
肖恩·斯库利来过中国多次,通常是更北的地方。他的作品如今终于深入南方的腹地。在和美术馆,绘画与雕塑中的色彩会随着日光的厚薄泛起或浅或深的涟漪。
人们将目光投掷,如同投石子入海。
《陆线 星》,肖恩·斯库利,铝板油彩,215.9 × 190.5 cm,2017
关于艺术家
肖恩·斯库利1945年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在伦敦南部长大。他于1962年至1965年在伦敦中央艺术学院的夜校学习,并于1965年至1968年在伦敦克罗伊登艺术学院进行全日制学习。1972年,他获得纽卡斯尔大学的学士学位。同年,他获得哈佛大学弗兰克·诺克斯奖学金,并第一次造访美国,后于1975年移居纽约。目前他生活和工作于纽约和伦敦。
在横跨五十年的职业生涯里,斯库利获得了众多赞誉,并多次推出巡回展览。2014年,他成为首位在中国举办回顾展的西方艺术家。展览「随心而行:肖恩·斯库利艺术展,1964-2014」(Follow the Heart: The Art of Sean Scully 1964-2014) 先后在上海和北京举办,展出了逾100幅画作。斯库利于2013年成为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成员,并获得了一系列学府的荣誉学位,包括麻省艺术学院,波士顿;爱尔兰国立大学,都柏林;米格尔·埃尔南德斯大学,瓦伦西亚;爱尔兰国立大学伯伦艺术学院;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等。Hatje Cantz 出版社于2014年推出斯库利与备受崇敬的艺术评论家亚瑟·丹托 (Arthur Danto)的一系列文章和对话,斯库利于2016年发布著作《深处》 (Inner),其中包含了艺术家撰写的文章、精选演讲和采访。
特别鸣谢
肖恩·斯库利工作室
里森画廊
李龙雨
鸣谢
和的慈善基金会
蔚来
天地众行-艺术服务
展览团队
陈华宁、陈思羽、陈银曼、何颖潼、何枝华
黄鹤诚、利景浩、梁琼梅、林嘉欣
刘相利、邵舒、苏培怡、王思宇、吴扬
徐心怡、张鼎鸿、张凯怡、张吴裔、曾运香
李婧、王欣然、王一安、杨舒涵(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