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前,来和它再见一面吧 | HEM 馆藏

文化   艺术文化   2024-10-27 18:01   广东  

《南瓜》,草间弥生,玻璃钢,180 × 201 × 202 cm,2015

和美术馆藏 © HEM




这不是一颗平平无奇的南瓜。


在全世界你都能看到它。

密密麻麻的黑色波点,

大大小小布满亮色的表皮。

离我们最近也最负盛名的一颗,

长在日本直岛波光粼粼的海边。



《南瓜》,草间弥生,倍乐生艺术场(图源网络)




这也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作品

在每月的阿和绘画有奖征集中

总有精彩创意

让我们惊喜连连






🎃

10月30日起

陪伴我们半年的波点南瓜

就要回到它的小窝休息啦

快趁万圣节到来前

和它再见一面吧!





 自由奔放 

 独立自负 



草间弥生1929年3月22日出生于位于日本中部山区的长野县松本市,家族世代经营育苗场,批发种子与花卉。自小特立独行的性格与周围保守的环境格格不入,畸形的家庭关系与严苛管控也让她备受精神煎熬,以至于她从高中起就开始出现幻视与幻听,常常看到物体周围浮现光芒,还能听到动植物的低语。




草间弥生童年时的铅笔画,描绘了她幻视下的世界




1948年,在与家人进行抗争后,草间弥生来在京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就读京都艺术大学的预备课程,学习传统日本画和素描。保守的课程显然无法满足草间爆发式的创造力。

在还没有多少人能够读懂英文的年代,草间决定出走美国,主动将自己的作品寄给美国著名女性艺术家乔治亚·欧姬芙(Georgia O'Keefe),表达自己希望到纽约举办展览的愿望。



《残骸的积累(人格解体帷幕的囚徒)》
草间弥生,油彩、瓷漆、种子麻布袋,72.3 × 91.5 cm
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藏 © 草间弥生





对于像我创作的艺术,亦即那种在生死间搏斗、探究人类身份和生死意义的艺术来说,这里实在太小、太卑屈、太封建、太轻蔑女性。我的艺术需要更辽阔的自由,更宽阔的世界。



这一破釜沉舟的决定所幸没有成为绝路。销毁了自己在日本创作的大部分作品后,在纽约生活的17年间,草间弥生从居住在东村食不果腹的贫穷艺术家,成为家喻户晓的前卫艺术家,以大胆、突破伦理的偶发艺术和软雕塑作品闻名。



草间弥生与《通心粉女孩》,1964




 南瓜 

 快意人生的榜样!



在遭遇一系列生活上的变故后,1973年,已经成为纽约前卫艺术家代表的草间弥生决定回到日本,希望可以作为前卫艺术家的代表改变自己国家当代艺术领域保守的风气。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她频繁在各类机构及百货商店举办个展,逐渐奠定了自己在日本当代艺术界的地位。


1993年,草间弥生代表日本馆以“南瓜”为主题的镜屋第一次亮相威尼斯双年展。1994年开始,她又开始尝试创作大型户外雕塑。她的第一件作品,就是落地日本直岛倍乐生艺术场的《南瓜》。





 — 

很多年之后,南瓜成了我创作的主题。实际上,我很早就已经在拼命地画南瓜了。第一次看见南瓜是小时候跑到祖父那一大片采种场玩的时候,种着用于采种的百日草、日日草、旱金莲的田间小路上,到处点缀着南瓜的小果实和小黄花。偶尔朝深处看去,南瓜长大了,都快和人一样高了。

我拨开一排一排的百日草,把手伸进去摸,然后从根上把南瓜拔下来。这时,南瓜突然复活了,开始跟我说话。和南瓜接触时的手感之可爱实在妙不可言。刚刚摘下来的南瓜挂满了露水,闪闪发光。

《无限的网:草间弥生自传》





 — 


对我来说,南瓜的外形有一种超级可爱的魅力,我喜欢到痴迷的地步。我对南瓜产生浓厚兴趣,源自它“心宽体胖”的造型以及强大的精神安定力。


《无限的网:草间弥生自传》




草间弥生用黑色波点装饰南瓜

随着造型的高低起伏

大小不一的波点给作品

带来动态的韵律


在静置的雕塑中

我们仿佛感受到自然的律动

与植物永恒的生命力





摄影|刘相利
编辑|徐心怡 任飞潼





和美术馆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新城美和路6号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 10:00-18:00(17:30停止入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