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任小姐出海战略咨询在深圳举办的【咨询客户成功服务沙龙】第八期分享圆满落幕。活动主题聚焦在《海外品牌传播赋能》,讨论如何通过“5R合一”的方法论来实现本士化传播效果。本期活动特别邀请了美讯创始人&CEO Chris Pereira 与任小姐出海战略咨询创始人任朝茜,一起和各位现场跨境老板们聊聊海外pr与线下渠道拓展。
图|任小姐出海“咨询客户成功服务沙龙”第八期活动现场美讯创始人兼CEO Chris Pereira(彭家荣) ,北美与亚太知名企业战略专家。
港科大MBA,在中国生活工作超过15年,中文流利,为世界五百强在内的百余家企业提供品牌公 关咨询服务。曾在包括哈佛、哥大、耶鲁在内的30余所高校发表演讲。1.海外线下渠道如何拓展?
1)线下渠道的实际意义?线下渠道的坑有哪些?
2.海外PR与国内PR有什么不同?
1)线下渠道跨文化管理怎么做?花大价钱上大媒体为品牌背书是否可行?
任小姐出海【咨询客户成功服务沙龙】专为公司第一决策人,提供关于跨境企业发展与增长的战略级思考。
活动为闭门分享会,因此以下内容仅选取部分观点作为公开报道。
想参与后续5月份任小姐出海【咨询客户成功服务沙龙】活动,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活动。
01.
圆桌讨论主题一:海外线下渠道如何拓展?
Q1:线下渠道的实际意义?线下渠道的坑有哪些?
任朝茜:
在活动开始之前,关于本次活动的圆桌话题也跟我们的客户进行过交流,发现很多客户对线下渠道的需求很大。比如有个客户是做美妆的,认为上了线下KA渠道就说明了两件事:1)被当地的资本市场认可了;2)后续销量的增长有保证了。并且有客户还愿意花上百万的资金去进入这些渠道。所以想跟Chris聊聊,线下渠道的实际意义是什么?真的会销量大增、被资本市场认可吗?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到跨境卖家们进入线下渠道?图|任小姐出海“咨询客户成功服务沙龙”第八期活动现场
美讯创始人&CEO- Chris:
因为线下市场在北美占据70%的份额,而其他无论是亚马逊、TikTok等等的线上任何平台,都只占了市场的30%,所以线下市场是非常值得大家去拓展的。另外,如果你的品牌在线下具体的门店出现,是一个非常好的品牌背书,线下品牌展示不但为品牌提供有力背书,还能促进线上销售的良性循环。但是做线下销售并非易事,对于这一点我也踩过非常多的坑,给大家分享一些经验吧。首先,你得非常慎重的找人去做线下渠道, 有的咨询公司会给你承诺一个月给我几万块,我用半年或者一年的时间给你打通线下渠道,但是没有任何保障,因为大部分的人都是想坑你这一年半载的钱。
其次,在找相应资深人士,负责线下渠道时,应避免陷入对方因为月付款,而故意拖延时间以拉长服务周期的陷阱。因为真正有能力的人,本身就手握大量资源,能够迅速推动项目的进展。所以,为了避免这个情况,在合作模式上,应确保双方的利益紧密相连。当线下销售渠道越快实现销售时,他的利益也获得的越多。我建议大家跟任何合作伙伴在海外合作时,都要带上「深圳精神」 "不出结果我不付钱!” 做品牌确实是一个长期主义,但是并不是让大家长期花钱却没达到效果。图|任小姐出海“咨询客户成功服务沙龙”第八期活动现场并且,线下渠道和客户关系,我们各位跨境卖家真的不能全权外包给服务商。其实美讯在做这项服务的时候也只是搭线建联的角色,而非代理品牌。因为外包无法让自己掌握核心客户关系,客户关系全在外包人员手里。所以各位在建立线下渠道时,应招聘相关渠道负责人为内部员工而非单纯找外包。那么怎么做到建立自己的核心客户关系?给大家说两个曾经踩过的坑。
首先,线下渠道在招人上,你得招行业经验至少在10-15年经验,年龄在34-40岁之间的人。年龄不需要太大,我的经验告诉我,北美地区的人越资深越不愿意努力。其次,渠道开会时你得全程参与,不要相信他说今天又约了沃尔玛的哪个渠道,北美人都很会忽悠。关于“外国专家”这个身份也不要盲信,得让他每星期或每月拿出阶段性的结果才行。关于线下渠道,最先开始的渠道突破,不应该是像沃尔玛这样的大商场。因为刚开始他们会压榨你,并且谈的付款周期非常的长(沃尔玛是8-12个月才收到钱),现金流可能会面临中断。并且进入了,也不一定是个好事,他们会转头找10家竞品来和你竞争,想通过这种方式让你压价。
往往很多成功的品牌都是在一些中腰部、洲级连锁小商超成功的,商超规模大概在50-100家。这些中腰部渠道会更灵活、更愿意商家入驻,周期付款会好很多,一般是3-4个月。图|任小姐出海“咨询客户成功服务沙龙”第八期活动现场
圆桌讨论主题二:海外PR与国内PR有什么不同?
Q1:线下渠道,跨文化管理怎么做?花大价钱上大媒体为品牌背书是否可行?
关于这个讨论,我们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线下渠道。
我们有个客户也在海外每个月花费8000多美金去招聘了北美当地的PR人员,虽然最后呈现的结果回报很好,去年才700多万美金,今年就已经准备上 target了 。
但是他跟我反馈在这一年合作中,每天都提心吊胆的,因为涉及到相关管理问题,他在设立绩效考核上受阻,每月都会花很多钱在渠道上,短期难以拿到结果,风险非常大。对于跨文化管理,你这边有什么建议吗?
第二个是媒体PR,在媒体PR方面,我们很多客户想去海外大媒体上去发通稿宣发品牌,花大价钱为品牌做背书,你这边觉得是否有必要呢?美讯创始人&CEO- Chris:
首先,海外本地的员工是肯定需要的,假如沃尔玛这类大企业来找你合作,你没有当地人是接不了的。并且兼职招聘一个海外本地人,花费不是很高,最高几千美金一个月。
并且在跨文化管理上,美国是很自由的,是可以设立绩效考核的,在于你要如何给他谈。你给的薪资结构,可以不用设立死工资,你可以设立60%为底薪,剩下的40%按照结果的优劣来给。
图|任小姐出海“咨询客户成功服务沙龙”第八期活动现场在跨文化管理中我更建议各位卖家关心的事情, 应该是让招聘的这个员工明白为什么这个品牌很重要,他得认可你公司的价值,才能滋生奋斗的野心。其实我们招聘的海外渠道负责人,可以是一个拥有多重身份的人。我会倾向去招一个对渠道和销售都很在行的人,后续如果他很有野心,是可以发展为你美区的合伙人。并且母语为英语的话,哪怕不是媒体专家,但是之后你的媒体报道,让他代表发言,形象倾向于本地人也会对品牌有利。 首先我们要和用户换位思考一下,为什么你的用户会觉得品牌上了大媒体,比如纽约时报就会有背书感?觉得你很厉害?
如果你的客户画像是一位单亲母亲,她很可能并不看纽约时报。让客户觉得你的品牌很厉害,不在于大媒体,而是在于你的广告投放、KOL、品牌官网等等。
所以我们做品牌的知名度推广其实可以洞察核心用户需求,将营销做的更有针对性一些。垂类媒体是值得做的,但是像头部媒体纽约时报、CNN等等就完全不需要做。
图|任小姐出海“咨询客户成功服务沙龙”第八期活动现场
Q2:海外PR应该如何做?要不要去合作慈善机构?
紧接着上文的媒体PR话题,我们有客户提问,平时会找评测网站去做一些产品测评类的内容,也会去买一些海外媒体通稿做品牌宣传。除此之外,如果想扩大曝光量,让媒体帮我们发稿,建议发些什么呢?并且在接触到很多美国海外品牌,在品牌起步时期就会做大量的慈善活动。比如有个发带品牌叫 thelonghairs男士发带,专为长发男士而生的品牌,单品定价为12美金,就是组织了一场为癌症儿童“捐献长发”的活动,拥有了大量的PR宣发。但是我们在跟客户交流这件事时,他们的反应并不感冒,会认为这些事很简单,提到做慈善就是去动物庇护所捐东西就好了,并且觉得会有作秀的成份,所以并不重视。关于这件事你怎么看呢?
美讯创始人&CEO- Chris:
关于产品测评,我个人建议一个季度做个1-2天的产品测评就够了。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去打造公司创始人的个人IP,对品牌的使命感之类。比如,你定位为一个美国本土公司,但是创始人为女性+亚裔,这种话题就是现在的很多外国媒体想报道的热门。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出海企业”,一个外国人到北美来赚钱,那么就很容易被抵制,这也是为什么本土化品牌很重要的原因。品牌对于PR来说是也是一个“交朋友“契机,我们的PR人员去对外谈合作的时候不能很直白的说我们就是来赚钱的,而是要把品牌给美国带来了什么价值,要将社会责任感去不断地传递给我们的合作方。
图|任小姐出海“咨询客户成功服务沙龙”第八期活动现场关于慈善活动,深圳客户的反应,也很“深圳精神”,干实事不来虚的。慈善活动其实是一个品牌非常好的PR宣传,但做慈善活动这件事也有两个极端:第一个极端是慈善活动搞得特别的高大上、特别宏大,这种千万不要做,浪费时间;另一个极端是,我们自己做了慈善自己做宣传,自卖自夸这种事情,也不要做,都没有效果。我们跟慈善机构谈合作之前就要明确,慈善是件利益互换的事情,品牌给了慈善机构帮助,那么作为机构能给我们提供什么宣传或者利益。
这可能比较打破“做好事不留名”的中国思维,思维的差异让各位卖家也想象不到还可以这样去谈合作。美国的慈善机构其实也知道他们对于企业的价值所在就是“品牌宣传渠道”,所以大家去谈合作时千万不要客气,可以很直白的跟他们去沟通品牌宣传需求。并且慈善机构本身也衔接了多方资源,他们也会主动的去链接比如本地市长、媒体去给品牌做报道。出了媒体报道之后,也可以去找KOL做一个二次传播的加热。 并且在PR宣发上,我们要重的是质,而不是量。在海外批量发稿是没有价值的,记者也不会对重复的消息感兴趣。 图|任小姐出海“咨询客户成功服务沙龙”第八期活动现场
任小姐出海【咨询客户成功服务沙龙】专为公司第一决策人,提供关于跨境企业发展与增长的战略级思考。本次活动为闭门分析,以上内容仅选取部分观点作公开报道,想参与后续5月份任小姐出海【咨询客户成功服务沙龙】活动,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