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大为藏得够深的

体娱   2024-07-23 23:00   广东  
这几天,有部剧在后台被催了很多次,Sir一直没写——

被称为迷雾剧场又一次失败的《错位》。



不是不愿写。


而是在看剧的过程中,总觉得有一些若有若无的东西在勾着我,仿佛在说,其实这部剧没有那么简单。


Sir不愿早早地下判断。


如今。


看完最后一集后,Sir也终于肯定了自己的猜想:这部剧没那么差。

甚至,不应该如此“默默无闻”。

这不是一部适合当下节奏的电视剧。

你无法2倍速去看它。

也不是一部手刃渣男的家庭伦理剧,或是一部以“奇案”吸引眼球的短视频3分钟解读剧。

到底为什么。

Sir用10个细节,给你还原这部剧真实原貌——


错位


曾经的《奋斗》“CP”,马伊琍、佟大为主演;

韩三平监制。

先浅说一下故事介绍:

《错位》改编自日本作家松本清张的推理小说《交错的场景》,这部小说首次出版在1975年。

所以,它并没有像是紫金陈那般,在故事上有“网感”。

在警察追寻线索时,虽没有本格推理如此硬核,但,好在稳扎狠打地紧追每一个细微的线索不放,最后,挖掘到了案件真相。

这种见微知著的发现感,也让读者/观众在看到最后有一种恍然大悟的快感。

《错位》套用了小说里案中案的故事。

用一则奸杀案引出一本“抄袭”的小说。

他们发现凶案现场的描写与某一本畅销小说的内容一模一样。

可沿着线索走下去,却发现这部小说有“六页纸”并非原创。

到底谁是凶手?

而在这本小说背后,又牵扯出了一桩失踪案件......


Sir为了对照小说与电视剧之间的差距,还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看完了240页的小说(读书人的事,怎么会是摸鱼呢)。

故事框架近乎是完全按照小说的线索进行的。

并且,如果单纯从推理逻辑上去考虑。

在电视剧里有两处不错的改编——

一是,将男主角的杀人动机进行了合理化的补充;二是,某件重要证物被找到后,在证据链上也更完善了。


所以,《错位》的改编并不差。

但仅仅如此吗?

不。

接下来,Sir要聊的这10个细节,才是编剧、导演埋藏在剧里,真正的雕琢之处。

(P.s这篇字有些多,且涉及大量剧透,没看过的朋友请先收藏,待观剧后阅读)


01

在《错位》里,最耐看的、也最容易被曲解的一对夫妻,就是佟大为饰演的顾己明,与蓝盈莹饰演的苏真真。

一个穷作家攀上了富家女的故事。

但在他们二人之间,并不是“凤凰男飞上枝头”那么简单。

一个关键的细节——

手。

手,是他们二人关系的最常见的,也最易带入彼此内心情绪的主体。

也隐隐地交代了两者不一般的关系。

举例来说。

你看他们二人第一次出现时,镜头并不是给画面中的主角。

而是给了一双手。

女人特地牵了一下身边的男人。

虽看上去像是一种“打气”,但更像什么?

没错,一种“钳制”。


这是一场顾己明的新书发布会,西装革履的新晋畅销书作家被要求上台发言。

在他发表一番言论后,他却做了一个异常的举动——

向观众们介绍着自己下肢瘫痪的未婚妻,苏真真。

在观众窃窃私语中,苏真真并不知情地被拉到台前。

你仔细看,此时,是顾己明的手递上话筒,而苏真真对这一次的发言,满脸的不情愿。

这更像是对她的一种当众羞辱。


此时细节出现了,镜头又给到了这双手上。

仔细看——

苏真真的手在顾己明手中,无法摆脱。


请问,现在是谁对谁的“钳制”?

说白了。

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更多是一种互相利用的利益交换。

于是导演在此用了很多“手”的隐喻。

手代表着什么?

另一个更直白的例子——

苏真真在车祸之后,双腿残疾,未婚夫也跑了,在养伤期间,她在病床上画了一幅画,一个提线木偶。

也许,你会认为苏真真在瘫痪后只能成为提线木偶那般任人操控了?

但,其实她是想成为那只“手”。


利用“手”的力量,去操控别人,获得自己成功的人生。

而这个人,就是顾己明。


她爱顾己明吗?

并不爱。

跟他在一起,打造他成为成功人士,只是让自己的面子上过得去。

在她对顾己明表明心意的时候,你再看她伸出的双手——

仿佛是一种哀求。

而不是如爱人那般的撒娇,或是地位对等的牵手。


与这样的一双手对比的。

是顾己明与自己女友——

带着试探、羞涩的第一次牵手。


所以,在顾己明与苏真真之后的婚姻生活中。

你会发现,他们对彼此的情感需求极为同步。

同样在哀求对方——苏真真求顾己明成为自己的傀儡,顾己明求苏真真为自己的出书;

他们也同样在钳制着对方,苏真真无时无刻都在盯着顾己明的动向,以提防他出轨;而顾己明的肆无忌惮也是因为他明白,自己就是苏真真的另一双腿,他是她的“面子”。

所以,就算是在婚礼前,她早已发现顾己明有杀人预谋,就算是婚礼当前,警察找上门了。

她还是会选择跟他结婚。

顾己明知道,这个面子她不能丢。


最后,他们二人在黑暗的边缘越走越远。

也互为共犯。

他们的手也早就融为一体。

是爱情?更多的像是一种变态、扭曲的需求关系,最后,在他们早已坍塌的内心上,共同开出了一朵“恶之花”。



02
花、木、麦穗

《错位》里,草、木、花,也都是非常重要的意象。

比如,顾己明与前女友江娜因为杂志结缘,而那本杂志叫什么?

《南柳》。

而南柳的谐音,则是“难留”。

这注定是一个不好的开局。


不仅是这表面上的谐音。

我们再看,江娜向《南柳》杂志投稿的文章叫什么?

《麦穗》。

在里面记录了她在农村与爷爷相依为命的故事。

而这种淳朴的气息,打动了顾己明的内心。

没错,他能与江娜走在一起,也正是因为彼此身上的熟悉感,能让顾己明毫无保留地告诉她,自己的家庭。


以至于,在江娜怀孕后,顾己明为孩子取小名也正是“麦穗”。


后来, 当苏真真怀孕后,也想让顾己明取名,在睡的迷迷糊糊之间,他又将“麦穗”这个名字说了出来。

△ 就连取名字还不忘让自己小说“大麦”

而苏真真的反应呢?

她觉得这个名字“有点土”。


这正是苏真真和顾己明阶层地位的差别。

麦穗,是顾己明曾经认为最为至善至美有温度的东西,在这个金钱社会里,却毫无用处。

还是回到江娜。

在江娜身上,有着顾己明、苏真真没有的,极为纯洁的一面。

江娜几次与顾己明约会的小旅馆里,她都会带着鲜花赴约。

紫色的风信子——花语为仰慕、幸福、爱意。

其实也象征着江娜对顾己明的感情。

男友是一个专业的杂志社编剧,自己却是旅店的服务员。


之后,江娜又带来了洋桔梗——花语为始终如一的爱。

讽刺的是,此时,顾己明已经认识了苏真真,并且以非常利益的目的,向苏真真走近着.......


还有一场戏,也是以花表意。

顾己明抱着一束配色纷杂的花走进了苏真真的病房探病。

可注意看,苏真真床头放的,也是几支清雅的桔梗。


当苏真真将花递还给顾己明时,镜头给了他一个特写。

他看了一眼这束花,叹了口气。

接着,看到了她床头的桔梗,再看了看自己手里的这恶俗的花。

自然也明白了。

他们不是同路人。


而,导演之后又再给了苏真真病房的一个镜头。

桔梗花还在。

而那束打折买的,乱七八糟的花,早已不见。



03
红酒

红酒,在《错位》里象征着隐形的阶级隔阂,也是顾己明渴望的一种人生。

在顾己明与江娜第一次在小旅店里喝红酒时,江娜由于是第一次喝红酒,惊叹了一句——

原来红酒这么甜啊。


顾己明对于江娜没有喝过红酒,感到一丝诧异,但也不好表露出来。


但,他又曾几何时喝过好红酒呢?

在与苏真真的饭局上,他才是第一次喝到好酒。

就连举杯的方式,也变得毕恭毕敬。


喝完第一口之后,如何评价这瓶红酒的呢?

“这酒没有那么甜,但很好喝。”


而苏真真的回答是:多喝几次你就知道了。

言下之意是,我可以给与你这样阶级的生活。


对于评鉴红酒来说,他也还是以甜不甜,为“好喝”标准。

但他不知道的是,在另一个阶层的人来看,甜的,是廉价的。

你看,在警察的审讯中有这样的一个对话——

-买红酒花了多少钱?
-三百多
-买了几箱
-2箱
-在哪里买的红酒
-我们家门口超市

还没有发迹,成为畅销书作家的顾己明在以前也只能买得起这样廉价的红酒。


而在场的其他社员们,也因为酒太甜,而不再喝了。


为什么要着重“红酒”的戏份。

你再看。

有一场戏是顾己明在游泳池边,吃着母亲从老家带来的泡咸菜。

一边喝着红酒。

这两种行为,也象征着两种生活在他的身上严重地割裂开来。

他舍不得自己曾经的“乡间小路”,又不忍心放弃获得自己的“青云大道”,最后还是为了“贪婪”,而复出了自己的代价。

他想成为那个阶层的人,但,奈何脱不掉自己曾经的“乡野”之习。

这也是他的“错位”。


喝酒,就是一种身份。

曾几何时,还是编辑的顾己明在酒桌上为了巴结出版社的CEO。

而干了一壶茅台时。

被主编训斥:这酒是你能喝的吗?


如今的顾己明只想证明自己,配喝这酒。


04
眼镜

顾己明近视么?

在没发迹之前,他并不戴眼镜,甚至后来,有时候还会忘记戴眼镜。


但,怎么就近视了?

其实也可以推测,眼镜就是他另一个人格的表现——表成功人士。

有一个这样的镜头。

他与墙上岳父的照片,万海出版社董事长相重叠。

两个人面容相差不多。

特别,那一副眼镜。


这副眼镜,就是他的野心,也是他必须要向外人伪装自己刚强一面的道具。

在需要表露那个原来的顾己明时,他并不戴眼镜。

比如,在找枪手时。

他自知理亏,硬气不起来。


在他与自己母亲吃饭时,他也是一副乖顺的模样。


眼镜的作用,并非是要看得清楚。

而是需要对方看不清楚自己。

在顾己明小时候,爷爷曾跟他说过,纸人没眼睛,以防在不属于自己的世界看到不该看的东西。


但,当他长大之后。

再回到纸扎铺里,他却看到了点睛的纸人。


此时,在他内心坚守的秩序也彻底崩塌。

看见。看不见。

又有什么关系呢。


05
红色、白色、黑色

在剧里,红色,并不常见。

但,一旦“红色”出现时,它便是一种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欲望。

甚至是危险。

说得戏谑些,是警官姜光明(马伊琍 饰)发现隔壁的王叔叔与妈妈早已“互通款曲”,从外面旅游回来还不忘给妈妈带一件红色的旗袍。


而浪漫一些的。

是江娜与顾己明误打误撞走进的小旅店里,倾斜的镜头,与红色的窗帘。

让这本就躁动的心,在此刻有着些无法遏制的欲望。


而最值得注意的。

就是当他们进入小旅馆里,红色的墙壁上的那副版画。

也是江娜即将到来的“死亡预告”——

她将在这条路上香消玉殒。


当顾己明又起杀心时,红色斑驳的油画,与他拉开准备杀人后焚尸的电窑炉,映在自己脸上的那片红。

也是他内心在渴望“成功”面前,无法遏制的杀戮欲望。


白色,象征着他曾经的纯真。

在他哄骗江娜去野外时,他们一同穿着的都是白色的衬衫。


在他实施谋杀的时候,用刀向后刺去。

这并不是一个常见且顺手的方式,如果受害人稍微偏移,这刀也容易刺向自己。

但,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呢?


在杀死江娜后,顾己明的一部分也随之而死了。


自此之后,黑色,一直成为他身上最常见的颜色。



06
赛末点

在杀害江娜的前夜里,他们看似和好了。

但,顾己明早已动了杀心。

他们在旅店里一起看了一部电影——伍迪·艾伦的《赛末点》。


而《赛末点》的故事也正是穷小子威尔顿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立志凭借网球绝技混迹上流社会,最后,为了向妻子隐瞒自己出轨的事情,而向情人痛下杀手.......

电视上放的正好是情人诺拉希望威尔顿向自己妻子坦白时的一番争吵——


电影里的情节,正好与顾己明与江娜之间的纠纷吻合。

如果他出版那本抄袭的书,江娜就要向出版社告发,为了获得更好的社会地位与生活,他也只能痛下杀手。

有趣的是,在《赛末点》里,社会差距巧妙地隐藏在饭桌的对话里——

一边在讨论要什么牌子的老爷车更好。

一边是,曾经也洗过这个牌子的车。


一边是俄式鱼子酱配薄煎饼;

一边就是简单的烤鸡。


对威尔顿来说,美味的食物是一顿烤鸡。

之于顾己明来说,是妈妈做的红烧肉,只有逢年过节的那么一顿,最后还要用馒头把汤汁儿都吸干。

而苏真真说,这样吃,胆固醇太高了。


对于像是威尔顿、顾己明这样的人来说,因为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所以,做出每一个看似重大的选择时,都是他们需要全力以赴的“赛末点”。

他们没有什么可以输的了。

不如就赌一把。


07
一本书稿

但,你却无法痛恨顾己明这样的人。

他的可悲,也映照着每一个渴望成功,却又被人看不起的小人物。

尤其那一幕,听到旁边开悍马的男人说自己一脚油门好几百,而拒绝给他挪车。

他不得已要从车窗里钻进去时。

他委屈,又无可奈何,最后在车里嚎啕大哭。


这世界如此欺负人。

甚至,他的小说被在酒桌上被当做垃圾沾满了油点子。

或是随手就扔在地上,只因为他是nobody。 


但,也就在半年后。

顾己明翻身后,遇到另一个想让他提携的晚辈时,他却害怕酒桌上的酒撒在了递来的书稿上。

他完全可以以自己现有的地位,将曾经的痛苦报复出去。

可他还是擦干净,放进了自己的书包里。


他知道,这也是别人的命。

他那已经黑化的灵魂,却还是保留了一点点的善意。


08
肖邦《升c小调夜曲》

在顾己明实施他的杀人计划时,打开了车上的音响。


音响里传出的是肖邦最后一首小夜曲作品,也被称为遗作的《升c小调夜曲》,作为肖邦写给姐姐的一首夜曲作品,有时它也被称为“回忆”。

这首音乐,不单单像是江娜最后的一首歌。

也其实旨意在“遗作”之中。

顾己明抄袭的,是作家唐寻的遗作。

但,讽刺的是,他靠抄袭而火的作品《黑雨》,最后也成为了他的遗作。


09
斜坡

顾己明抄袭唐寻的那六页稿子里,有这样的一段话——

“他沿着斜坡往上走,雨水沿着斜坡向下流动......”

写的是一个杀人犯在雨夜的活动。


但,在顾己明杀人时。

你看,他也掉入了那魔怔的小说里——

他沿着斜坡往上走。


这说明了什么?

即便表面上闪闪躲躲。

但这件事。

其实早已刻入他的骨髓,成为了他的心魔。


10
短视频

最后一个细节,Sir想跳出这个剧来说。

在《错位》即将开播时,Sir是看到了短视频上的预告,而格外感兴趣——

因为,佟大为在这里够变态。

看短视频的介绍,差点就认为他就是奸杀案犯人,杀人后,再把过程写在小说里。


猎奇、好变态、够吸引眼球。

但,在看完后发现,剧里根本就没有这一幕。

诈骗?

可又一想,这跟电视剧的情节里,居然产生了相互印证——

台上的顾己明抨击短视频只会拉情绪价值,下了讲台,就让助手把刚才的演讲剪成小视频。


说是讽刺。

也是尴尬。

所以这是一次个例吗?

当然不。

肉眼可见,不管质量如何,越来越多的作品都在采取这样的操作,利用猎奇的场面,满足大家的眼睛。

这成了一种惯性。

为的,只是在短视频上获得更多的流量,吸引更多人入场。

可问题是。

当观众冲着大尺度而来,将观众的期待值拉满,却发现最终作品的面貌并非如此呢?

这样的流量,是否又会同时反噬到作品本身?

答案是肯定的。

就像《错位》,说到底,《错位》并不是一个烂剧,与当下那些粗制滥造的作品相比,它甚至在创作思路上,就摒弃了短视频的那一套。

可结果,还是逃不出这个怪圈——

很多人看了短视频刺激的宣传而来,然后却发现它的节奏如此“缓慢”,它的尺度如此收敛,它的三观如此不“与时俱进”,于是愤而弃剧。

完全没有耐心体验作品本身。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这种“另辟蹊径”的宣发的可悲。

也同时,是我们观众的可悲。

因为我们早已被短视频惯坏的眼睛,最终,还是反噬到我们自己的头上。

而这。

才是作品和观众之间真正的“错位”。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小田不让切








Sir电影
爱电影的人,一直关注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