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对于股市的下跌,很多媒体将其归因于中美金融战;
这种表述不仅非常的阴谋论,关键也没有什么根据;
所谓战争:
怎么滴也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吧?
但是我连硝烟都没有看见;
要是这样就“金融战”;
不太合适;
让我来讲讲,我对中美两国的理解吧?
在我看来,两国是产业化的比拼:
中国在去金融化;
美国在去工业化;
真正的结局,10年才能有分晓;
........
先来说说美国的去工业化;
美国是一个金融强国,犹太金融资本垄断的各种资源,让美国躺在攫取金融果实的温床上,所以在金融崛起的几十年里,美国的工业化流逝严重;
意识到问题后,美国这几年搞“制造业回流”;但是效果非常差,拜登《削减通胀法案》推动的总计840亿美元的制造业投资,包括很多项目:
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投资10亿美元的太阳能电池板工厂;
美国锂业巨头雅宝拟投资13亿美元的锂精炼;
韩国LG新能源公司拟投资23亿美元的储能系统电池生产设施;
当然,还包括台积电亚利桑那州的工厂;
而这些项目基本都已经难产;
所以制造业回流很难,美国现在进口最多的国家是墨西哥,而墨西哥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已经突破了1000亿美元大关。
不仅如此,现在美国引以为傲的传统制造业也在陨落:
波音公司不仅亏损累累,还各种出事故;
汽车制造业一片凋零;
而能够独立制造芯片的IDM模式的英特尔也不行了,剩下能行的芯片公司都是类似于英伟达、高通这些fabless模式的,生产制造丢给别人做。
美国在制造业空心化上很难回头;
因为利用金融窃取他人果实太容易了;
资本谁愿意苦哈哈搞制造业?
.......
而我们却在走一条相反的路线,即去金融化;
过去一些年,我国的工业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我国制造业占据全球30%的比重;
此外,金融行业也迅猛发展;
中国的金融体系,可以用三个词来归纳其特征:规模大、管制多、监管弱;尽管现在我们在金融体系上规模很大,但效率已经非常低下,很多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然而正是因为我们金融规模大,实力薄弱,所以没少吃亏:
譬如海外债务问题,我国整体的非人民币外债总规模接近一万亿美元,其中房地产海外债大概1700美元,包括像恒大发行的那种海外债;
假如借贷成本5%,在美元加息和汇率变动后,利率实际可以达到20%,谁受得了?
而像恒大这种暴雷之后,海外债能不兑付吗,答案是不能,因为海外债的发售需要国内的银行做担保,即“内保外贷”,出了问题,还是国内银行损失。
这种事情实际上很多:
因为国内的金融经验不够丰富,金融行业无序的壮大很容易被人家收割,或者在金融体系中不断倒腾,最终制造业辛苦赚的钱,还是便宜做金融的,或者是海外金融资本。
金融行业有一个名词叫“金融抑制”;
即国家对金融行业的管控能力;
如果金融业无限壮大,那么国家对金融行业的管控能力将不断被削弱,甚至很难管控,譬如美国的金融抑制就很低,犹太资本可以影响政府决策。
当然,也不可能完全消灭金融;
实际上我们要走一条特色的道路:双轨制
即计划经j与市场经j、国企与民企并进;
用国企来指引计划经j;
用民企来释放市场活力;
这其中金融行业要变得更加的“干净”,才能够压低资金成本,推动工业化更进一步。
这个讲起来非常的复杂;
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走在一条去金融化的道路上,金融行业在不断的收缩,这也是为什么市场炒作国有大银行的原因之一,因为随着去金融化程度提升,他们的地位会更高。
我们也看到了各种“退金令”;
总之金融行业的光鲜在中国行不通;
因此张雪峰说:
女孩子如果长得不漂亮,不要进金融圈;
男孩子如果家里没点背景,不要干金融;
这是有道理的。
在去金融化的路上:
未来金融行业的道路很难走;
A股也可能一直很难。
.......
现阶段,中美很难说什么金融战;
因为金融掠夺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其核心是金融化VS工业化的对垒;
最早金融立国的是英国,但随着金融业的强大,制造业流出,英国陨落,其路径很简单,发展工业,借助金融辅助工业,后期过度金融化之后,助推赚劳苦钱的工业流出,工业流出则失去制造力,军工也就衰退,军工衰退,金融也没有保障。
所以工业化、制造业才是立国之根本。
现在,到底是在高度金融化的环境中,美国能让制造业回流;还是我们能够抵挡住贸易战的压力,坚持去金融化,阻止工业化的流出。
还很难下定论!
鹿死谁手,10年才能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