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经验】六安老年大学:领航银龄教育,打造老年学习新天地

教育   2024-12-08 18:05   北京  


六安老年大学创办于1988年。建校36年来,该校不断健全体制机制,规范教学管理,优化办学条件,争创一流老年大学。


以质立校
融入“两校一站”发展大局


如今,六安老年大学已发展为南、北两个校区。南校区于2023年春季学期启用,配备60间教室,建有多功能报告厅、体育馆、阅览室等。2024年秋季学期,两个校区共开设353个班级,报名6781人,15096人次,创历史新高。

以高质量立校为办学理念,该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品质发展也在提速:荣获“全国先进老年大学”“全国敬老文明号”“全国示范老年大学”和“全国老年大学信息化建设优秀单位”等“国”字号称号,也是“安徽省示范校”“安徽省老年教育先进单位”。2024年,该校成功通过中国老年大学标准示范校创建初步验收。

随着当地“两校一站”(社区老年学校、家长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融合发展工作的推进,该校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组织城区三所老年大学召开教学管理联席会议,研讨教学举措、交流办学成效。在六安市委老干部局指导下,为社区老年学校推荐授课教师,并推动形成社区老年教育教师孵化培养基地,当好推进老年教育向基层延伸的“排头兵”。


内优外引
形成校际合作新格局


以思政教育为抓手,该校抓实思政公共课、国学精品课、红色历史课等主流课程,配套各类重要会议精神专题报告、重要讲话精神重点解读等,让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思政教育入心见行。

同时,该校以创新驱动特色发展,与皖西学院、皖西卫生职业学院等高校开展实地学习交流,结合学员需求引入适老教育课程,优化课程结构,更为课程提质,因需施教。

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背景下,该校持续深化与上海两校的对口合作,重点推进“管理人员交流”“课程资源共享”“红色文化研学”“专家课程培训”四大合作项目,基本建成两地三校互访互享、互学联建交流合作的新格局。



由老教委牵头,市、县区两级老年大学也组建了文史、舞蹈、戏曲等8个联合教研组,利用暑期开展跨区域的专业研讨会,共同探讨老年教育规律。同时加大与上海老干部大学、上海市老年大学师资交流培训力度,为不断提升六安老年教育的整体水平搭建有效平台。

校际合作的基础上,六安老年大学持续深化“党建+参学践学”模式,研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银龄红色文化研学品牌,推动老年研学活动成为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新载体”。



广开课程紧跟潮流

教学相长各有所乐


广开课程,拓展老年教育课程的“宽度”,不断更新课程,增加老年教育课程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六安老年大学的历史课、庐剧课、电脑与智能手机课、音乐课“接地气”,更“冒热气”,为老年学员学有所乐,老有所为打造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接地气”的历史课受欢迎


历史班课程


2013年,王俊开始在六安市老年大学代课,先后讲授《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毛泽东诗词鉴赏》等课程。因教学效果突出,他获评2018年度安徽省老年大学系统优秀教师。

王俊为史学硕士,皖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六安市新四军历史和红色文化研究会理事。当学生从大学生变成老年人,学员年纪最大的97岁,年纪最小的40多岁,年龄跨度大,文化程度不同,课程怎么上?她将历史知识、社会热点、人生感悟结合,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介绍人物时,着重讲解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及人物的性格和特点。

辛亥革命与近代社会变迁,梁启超和他的家庭教育思想,从陈嘉庚到新四军中的华侨兵,金寨开国将军与大别山精神……王俊的教学内容突出皖西地方史和大别山革命史。“教学内容和方式都很灵活。”

王俊告诉记者,教学内容根据学员的兴趣和需求设计,课堂上加强互动,也在尝试实践教学的方式。

“王老师讲的历史课生动、有趣,很接地气,我们越听越爱听,不愿落下每一节课。”王俊老师也收获了越来越多的学员“粉丝”。而王老师也为学员点赞,“学员兴趣高,素质高,笔记做的是真好。”


传承非遗的庐剧课展风采


庐剧班课程


庐剧是安徽省的五大剧种之一,也是六安的地方戏曲。为更好地传承与保护庐剧,六安老年大学聘请国家一级演员、省级庐剧传承人冯晓薇进行授课。

“目前我在新校区代课,班里有六十多名学员。”冯晓薇介绍,年龄最大的80岁左右,最小的有50多岁,大家不仅喜欢庐剧,也都有一定的基础。

“但大家作为爱好者,大多是跟着感觉唱,可能唱的不是特别准确。”她发现问题后,从气息训练开始,再传授发声方法,比如真假声结合和假声发音等技巧,

她为学员们教授了皖西庐剧脍炙人口的唱腔,比如《绣罗衫》《今日高唱凯歌归》《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庐剧的主腔以及花腔小调音乐。

“经过学习,不少学员的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她告诉记者,庐剧的音域跨度很大,对嗓音要求高,但学员的水平提高很快,已有学员能达到票友上台的水平。

“要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了一个与庐剧爱好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她说,自庐剧班开设,已吸引一大批学员报名学习。学员不仅能唱庐剧,也对庐剧的起源与发展包括庐剧音乐有了更深的了解,提高了艺术鉴赏力。

他对学员的表现也特别自豪。“在学校的汇报演出中,大家将学过的唱段来了一场‘串烧’,效果很不错,得到了观众的肯定。”


紧跟潮流的手机课收获大


胡晴目前从事电脑与智能手机专业教学。一周十节课,他在学校的“出勤率”很高,也是该校特聘教师,已从教15年。

从电脑到智能手机普及,胡晴的课程内容在不断更新。“一开始是电脑教学,比如让学员学会用QQ,会下载图片、视频等网络资源,能完成电脑的常规维护和装常用的软件。”

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课程内容重点转向智能手机的使用,“熟悉微信、支付软件和导航软件的使用。”胡晴介绍,课程细分为不同的专业,有基础班、手机摄像和制作班和抖音短视频制作班,今年秋季学期新开了手机AI创作班。

“课程的更新,缘于学员群体的变化。”胡晴感慨道,15年前,学员没有任何电脑基础,要从键盘和鼠标使用教起,现在的学员普遍具备一定的操作基础,智能手机是首选。

“学员的需求和目的也发生了改变。”胡晴告诉记者,第一批学员希望会打字、会装软件和简单维护电脑,现在的学员,从最初会聊微信的需求,已变为强调要有个人的作品,“比如将平时旅游的照片整合在一起,形成作品。”

怎样让学员既能学到技能,又能乐在其中?胡晴直言,经过摸索,他总结出“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式。每节课设置一个实例,分步骤教学,当堂一步步演示,再带着学员当堂操作,现场解决问题。“下一节课先复习课程,再设置新的任务。”同时,由学校教务处牵头,汇集学校专业教师智慧和经验的教材也装订成册,方便学员课下操作与复习。

胡晴认为,课程建设与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支持密不可分。“一开始学员担心上课会使用很多流量,学校及时为大家解决,现在新校区已实现了校园WiFi全覆盖。”

“以前我从事电脑职业教学,现在做老年大学的老师,其实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很高。”他说,这么多年,对学校和学员都有感情,“所以(在学校)扎根了。”
 

老教师的唱歌课一座难求


沈彭,退休后即在六安老年大学上岗,已经有27年。她先后荣获六安老年大学“园丁奖”,省、市老年大学系统“优秀教师”等奖项。在六安老年大学建校30周年表彰大会上,她被授予“六安老年大学荣誉教师”称号。

沈彭的音乐课,深受广大学员的喜爱,一座难求。在教学中,她边弹边唱,带着学员唱响《歌唱祖国》《学习雷锋好榜样》等红色经典,也会教授《万疆》《游牧时光》等流行歌曲。

沈彭根据学员的兴趣和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并将专业的声乐知识和歌唱技法,转化为通俗易懂、诙谐风趣的语言,便于理解和掌握。

“学员们来自四面八方和不同岗位,在这里组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她说,在教学中,看到了学员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梦想的追求,而能获得学员的尊重与信任,深感欣慰,更坚定了为老年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



强师资 优课程 建平台


六安老年大学副校长周培发分享办学经验


强师资、优课程、建平台,六安老年大学多措并举,着力建设一所暖民心、惠民生的老年大学,引领助推当地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近日,该校副校长、办公室主任周培发也分享了办学经验。

课程是教学的载体。多年来,贵校推出的课程特别受老年学员欢迎,请问有何独到之处?

答:我校课程突出“大众性”,坚持“思政+通用+特色”的课程编排,以舞蹈、声乐、书画、智慧助老四大类为主,开办手工艺、太极拳、戏曲等特色课程,适时举办政治教育、养生保健、防诈骗知识讲座等。

紧扣新时代老年教育新要求,我校通过定期发放调查问卷、召开教师、班长座谈会等方式,深入了解学员对学科课程的多元化需求,立足调研结果,科学调整课程设置,增设手机AI应用、说文解字、咏春拳等9门新课程。

此外,我校创建了以智慧书画为代表的品牌课堂,依托多媒体先进技术助力教学,有电脑、智能手机实用、抖音短视频制作等课程,让老年学员更好地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


问:提到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贵校在智慧化发展方面成效显著,有哪些举措?

答:我校已建成信息管理平台,开通线上报名新渠道,实现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智慧教学”+“智慧管理”的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

我校也在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式的教学新模式,利用5G智慧校园系统和直播平台,针对13个班级开设11门线上直播课程。

线上,我校挖掘皖西特色,持续开发本校特色视频课程。其中,《庐剧演唱表演》《抖音短视频制作初级课程》入选“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一批全国老年远程教育优秀、特色视频课程”;《旅游文化》《小城画师》等四门课程入选“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一批全国老年远程教育特色微视频课程”。

此外,我校积极引入上海老年大学远程教育课程资源,为学员提供更丰富的优质课程资源。

问:教师是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者,其队伍水平关乎教学质量高低。针对队伍建设,贵校推出哪些创新措施? 

答:我校持续拓宽师资来源渠道,与六安市中医院、皖西学院、一中等长期合作单位签订有关支持老年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协议。建立老年大学教师信息库。修订《六安老年大学教师选聘办法》,优化教师选聘机制,系统梳理近五年授课教师档案资料,进一步健全完善师资储备库。目前,我校入库的教师数达80余人。

值得一提的是,尚未开设的专业,我校也把合适的教师信息记录在册,变“按岗求师”为“按需择师”,增加选配余地。同时创新设立特聘教师岗位,对同时满足特定6个方面条件的,招为特聘教师,为其购买“五险”。

我校着重加强教学规范化建设,严把授课教师业务关,实行教学质量监控和定期评估。教师上岗后,通过开展新聘教师培训、参加全省说课比赛、优秀课件评比、教学观摩月、与上海两校间教师互学互鉴等,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2024年,太极教师冯玉芳荣获全省“说课”活动优秀奖。

老有所学,学有所乐。贵校为老年学员搭建了哪些平台,展现所学成果,展示银龄风采?

答:我校先后组织学员开展“我们的节目”主题文化活动、第22届教学成果展示、中秋书法绘画创作鉴赏、“九九重阳健康向上”趣味运动会暨学员祝寿等系列活动,为学员展示风采搭建平台。

我校也注重学员组织的作用发挥,多年来致力于服务学校、反哺社会,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比如创新成立校朗诵研究会,拓展第二、第三课堂,完成书法、绘画、诗词、摄影4个研究会建设。

我校充分发挥校学委会和4个研究会的带头作用,依托校艺术团、“夕阳红”志愿服务团等,组织开展“送戏下乡”“送春联进社区”“送爱心进养亲苑”等“三送”志愿服务活动,引导老年学员发挥优势作用、服务社会大局。







来源丨新安晚报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纯公益宣传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精彩栏目推荐

← 左右滑动点击查看更多栏目 →





投稿/转载/商务合作


扫码添加编辑微信


社区教育大讲堂
致力于全国社区教育领域新闻资讯传播,学术论文交流,领导、专家讲座等综合性传播的新时代新媒体。全程服务于中国社区教育及老年教育工作各个不同群体的受众人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