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北街社区“五字诀”筑牢社区和谐基石

教育   2024-12-09 19:11   北京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其内部矛盾纠纷日益复杂多样。经济利益的冲突、邻里关系的紧张、婚姻家庭的变故……这些问题虽小,却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幸福感与安全感。基于对这一现状的深刻认识与积极回应,泾川县北街社区党委针对辖区老旧楼院多、困难居民多、个体门店多、流动人口多、矛盾纠纷多的具体特征,着力打造以“张凯垣工作室”为代表的社区治理矩阵,大力推行“民呼我应”社区治理机制,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积极推进和谐平安社区建设,努力增强居民生活的舒适感、满意度。

工作室以全国司法所模范个人、城市社区司法所负责人张凯垣同志的名字命名,吸纳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和调解经验的社区调委会成员、“两代表一委员”、“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成员及热心志愿者等共16人组成矛盾纠纷调解团队,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出“访查研解评”五字调解法,为居民解决了一件又一件烦心事,成为了社区和谐稳定的坚强后盾。



“访”字为先,倾听民声


“访”是矛盾调解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团队成员深知,要解决问题,首先要了解问题。认真倾听双方当事人诉说,使当事人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让当事人情绪以宣泄。通过观察当事人,了解当事人在争议中最关心的问题,了解案情更多的内容。他们定期深入社区,走进居民家中,面对面倾听居民的诉求与烦恼。无论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下,还是傍晚的余晖中,总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通过耐心细致的访谈,团队不仅收集了第一手资料,更拉近了与居民的距离,赢得了居民的信任与支持。




“查”字为基,摸清底数


“查”是对“访”的深化与补充。结合当事人的双方陈述,组织开展现走访调查,通过对邻里、亲戚、朋友等对象细致深入走访,全盘了解纠纷真实情况,在广泛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工作室建立了矛盾问题清单和各类台账资料。这些资料详细记录了每一起矛盾纠纷的基本情况、发展态势及可能涉及的法律法规,为后续的调解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依据。同时,团队还利用“信息化平台、网格化平台、四调对接平台”,实现矛盾纠纷信息的快速收集与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字为要,精准施策

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纠纷,工作室始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对调查走访了解到的信息进行汇集分析,实行全方位问题归集、多维度分析评估研判,通过深入研究,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制定科学合理的调解方案。在“研”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结合“五老”成员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热心志愿者的满腔热情,形成了多元化、立体化的调解模式。无论是经济纠纷的调解,还是邻里矛盾的化解,亦或是婚姻家庭的修复,他们都能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施策。对于调解队伍可调节的矛盾纠纷由调解员介入调解,调解难度大、涉及面广的矛盾纠纷,由社区、管委会综治中心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共同调解。



“解”字为本,化解矛盾


“解”是矛盾调解的最终目的。在调解过程中,团队成员始终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法育人,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谈法律,引导当事人双方换位思考,互谅互让,最终达到和解的目的。同时,他们还注重发挥社区资源的作用,与司法、妇联、政法、综治、公安等部门及“大党委”成员单位等协调,通过召开“居民议事会”、“大党委”会议等形成调解工作合力,依法开展调节,引入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专业服务,为当事人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帮助。在无数次的调解中,他们不仅化解了矛盾,更修复了人与人之间的裂痕,从而达到调解纠纷的目的,让社区重新焕发出和谐与温暖。



“评”字为鉴,持续改进


“评”是对调解工作的总结与反思。每一起矛盾纠纷的化解,都是对团队工作的一次检验。对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按照矛盾纠纷的表现形式和潜在危险,把矛盾纠纷当事人分类分级开展评估回访,对可能引发“民转刑”问题或者极端事件重点关注,安排三天内进行一次回访,如有新情况发生及时介入;对矛盾纠纷问题较小,危害程度不大的一般纠纷七日内进行一次回访,并将回访情况进行登记,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事了人和。


在繁华与宁静交织的县城一隅,泾川县北街社区“张凯垣工作室”的成员们用心践行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承诺,守护着社区的和谐与安宁。

投稿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北街社区

(免责声明:本平台为纯公益宣传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精彩栏目推荐

← 左右滑动点击查看更多栏目 →





投稿/转载/商务合作


扫码添加编辑微信


社区教育大讲堂
致力于全国社区教育领域新闻资讯传播,学术论文交流,领导、专家讲座等综合性传播的新时代新媒体。全程服务于中国社区教育及老年教育工作各个不同群体的受众人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