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卉男,秦一鸣丨以提高福祉为导向的全球学习型城市建设——基于城市发展阶段理论

教育   2024-12-09 19:11   北京  

以提高福祉为导向的全球学习型城市建设——基于城市发展阶段理

作者简介



国卉男,博士,硕士生导师,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上海市学习型组织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终身教育、成人教育、学习型城市的原理与政策(snowbird3529@sina.com);秦一鸣,博士,助理研究员,上海开放大学、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研究方向:应用型高等教育、终身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学习型城市建设作为推动城市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旨在通过促进知识的传播与创新,为市民创造更加优质的生活环境。本文基于城市发展阶段理论,揭示了城市发展阶段对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影响。初创城市、升级城市、成熟城市和转型城市各采取不同策略:初创城市聚焦卫生知识普及和城市治理,以脱贫解困为目标;升级城市注重提供丰富的文化服务,增强市民城市认同感;成熟城市强化健康意识教育,优化民生保障;转型城市通过规划引导与人力资源开发,推动经济转型。结合不同阶段学习型城市具备的多元、全纳、公平、可持续和包容等特点,文章提出以福祉为导向的学习型城市建设策略,旨在为全球城市规划者、教育专家及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与借鉴,共同推动学习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实现全球共同利益。

关键词城市发展阶段;学习型城市;人民福祉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79(2024)06−0102−09

在全球化时代,城市间的交流和合作日益密切,通过学习型城市建设共享知识和资源,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繁荣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然而,如何根据城市发展阶段有效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提高市民福祉并实现城市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还有待探讨。本文以提高社会福祉为导向,基于城市发展阶段理论,探讨全球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实践和成效,分析不同类型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策略与路径,以期为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城市发展阶段理论与全球学习型城市建设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的功能和结构日趋复杂,关于城市类型和发展阶段的研究应运而生。城市发展阶段理论是理解城市演变、规划及其管理的重要框架,也为构建学习型城市提供了多维度支持。从横向维度观察,城市发展有明显的集聚效应。早在20世纪初期,帕特里克•格迪(Geddes,2012)提出“组合城市”(Conurbations)概念,描绘人口组群发展(population-grouping)的特定形态,并基于对纽约城市群发展的前瞻性预测,提出城市生命周期理论。这一理论为城市规划者和管理者应对挑战提供了指导。从纵向剖面看,城市发展存在周期。城市生命周期理论一般将城市发展分为城市化、郊区化和分散化(Elliott1997,)或城市化阶段、郊区化阶段、逆城市化阶段、再城市化阶段(VandenBergetal.,1982,)。我国研究者把城市群发展分为雏形发育阶段、快速发育阶段、趋于成熟阶段和成熟发展阶段(陈群元等,2009)。整体看,城市空间会经历增长、扩张、衰退和市中心再复兴的阶段更迭(孙斌栋等,2023)。

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形式,都市圈通过促进城市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不仅能增强区域竞争力,还能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共同进步。这对学习型城市建设尤为关键。简•戈特曼(Gottmann1961,)分都市群为孤立分散阶段(1870年前)、城市间弱联系阶段(1870~1920年)、大都市带雏形阶段(1920~1950年)和大都市带成熟阶段(1950年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进入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新发展阶段。城市发展不再仅仅依赖资源的高效配置,越来越注重提升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环境的长远保护。新的发展策略强调多元化和可持续性,不仅追求经济效益,还兼顾生态平衡和社会福祉。这为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李凯,2024)。研究者(Saito,2022)基于日本仙台市的城市规划与扩张过程发现,现代城市扩张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扩展,更是城市功能、社会经济影响力的外延,核心城市的资源和功能向周边地区辐射,城市从单一核心区发展转向多中心协同发展,形成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

城市改变了资源的空间配置,城市集群中不同类型城市优势互补,能扩展城市间的社会分工,使产业要素在更大空间和更高层次上优化配置(周爵,2008)。在集群内部,发达经济体城市在先进生产服务业、科技创新和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占领先优势,发挥着对外辐射引领的作用,使得全球城市网络长期由新兴经济体城市主导(周振华,2023)。这一理念迅速被学习型城市网络建设者所吸收,不仅促进和发展了学习型城市概念,也促进了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理念的全球扩散,加速了学习型城市建设经验的全球传播(国卉男等,2022)。

为包容不同发展的阶段城市,集群建设是当前全球学习型城市的重要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UIL,2024)把五个集群主题凝练成四个:可持续发展、公民权和包容性(citizenshipandinclusion)、健康和福祉(healthandwell-being)以及教育规划和监测(educationalplanningandmo-nitoring)。这些集群利用以主题为重点的在线平台,促进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GlobalNetworkofLearningCities,GNLC)成员间知识、资源和实践的交流。每个集群由两个协调城市领导,将对某主题感兴趣的城市网络成员城市纳入其中。例如,可持续发展集群的协调城市是德国汉堡和我国上海。截至2024年9月,加入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成员城市有356个。

由于所涉城市多,各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和社会背景差异大,将全球学习型城市逐一归类为某一发展阶段并不容易,本文以获得全球学习型城市奖的48个城市为例,管窥当前全球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基本发展样态(见表1)。

表1学习型城市奖获奖国家的次数与类型

由表1可知,获奖国家遍及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等,有些地区的学习型城市建设表现尤为突出,如亚洲的中国和韩国,欧洲的埃及、爱尔兰和英国等。这些城市作为区域代表,在本土引领学习型城市发展,也参与全球学习型城市集群建设。基于城市面临的困境和解决之道,结合城市发展阶段理论,本文将获奖城市和部分特色明显的城市分为雏形发育阶段的初创城市、快速发展亟待扩张的升级城市、各方面相对完善的成熟城市和经历高速发展后需适应新时代的转型城市(见图1)。

初创城市升级城市成熟城市转型城市

具体来说,48个城市的发展阶段呈中间大两头小的特点,这和全球城市发展状况基本吻合(见图2)。各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的发展问题,如初创城市需要解决城市贫困问题,升级城市面临城市能级提升和人口蓄留的双重压力。但从“城市”这一概念的纵向发展看,几乎每个城市都会经历从初创到转型的发展历程,始终不变的是增进民生福祉。在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的框架下,这些城市正试图以学习型城市建设为抓手,拉动城市全面发展。

二、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的特点

提高人民福祉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价值目标。为了体现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的特点,本研究选择特征明显的部分获奖城市和全球学习型城市进行分析。
(一)初创城市:关注卫生知识普及和城市治理,致力于实现市民脱贫解困
1.强调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对于经济落后的国家来说,健康和卫生是城市建设的基石。非洲喀麦隆比科克市(Bikok)正面临着这方面问题。2024年,该市提出改善参与式治理、儿童和社区的福祉以及人口整体健康的建设目标。比科克市森林广阔,提出教育儿童重新造林、提升环境卫生的倡议,并增加城市的绿地数量。这些可持续发展举措的目的是维护健康和环境,防治污染和保护人民健康。在实践方面,比科克市通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建立伙伴关系,构建儿童友好城市的形式,来保护儿童权利,推动教育、健康与卫生领域采取可持续的措施。同时,该市通过建设“清洁学校”来教育和培训儿童和青年,使他们了解重新造林和卫生对确保健康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UNESCO,2024)。
2.使用治理手段,帮助市民脱贫解困。国际社会强调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形成合力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不少发展中国家以学习型城市建设为引擎,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加大资金投入、优化服务供给等措施,为处境不利的市民提供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和贫困。例如,2015年获得学习型城市奖的埃塞俄比亚巴哈达尔市(BahirDar),重视政府的管理与指导作用,通过整合资源推进共同建设。埃塞俄比亚教育部组织的成人扫盲综合教育项目帮助青年和成人提高读写和计算能力;高等教育机构为成人提供终身学习机会;私人和非政府组织提供面向小学生和大学生的培训和教育服务(Raúletal.,2015);非政府组织在设计和提供成人教育、基础教育和妇女赋权方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关注公平与普及,提高教育惠及面。教育的公平和普及程度是衡量城市文明进步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指标。该阶段的城市普遍使用治理手段分配和监管教育资源。巴拉圭伊比圭市(Ybycuí)自
20世纪70年代经济倒退以来,一直面临公民失业难题。2014年,伊比圭着力构建学习型城市,提出“伊比圭学习与发展”计划,设计了“政府日”活动;为妇女提供性别平等教育;组织儿童、青少年和成人阅读,开展扫盲教育(Raúletal.,2015)。伊比圭成为该国第一个学习型城市,也是首批获得学习型城市奖的城市之一。
(二)升级城市: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城市认同感,实现城市能级提升
1.提供丰富的文化服务,提高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能级提升对许多处于发展瓶颈期和现代化建设前列的城市非常重要。通过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学习型城市能够不断提升市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增强其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韩国面积小、人口不多,其学习型城市建设不以严格意义上的“城市”为单位,而以常规理解中的“区县”为单位。除了首尔、釜山等相对大型城市,该国有大量中等规模的“待发展”城市。韩国光明市是首都首尔市的卫星城,扮演着“郊外住宅区”的角色:许多市民住在光明市,工作在首尔。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光明市带来人口繁荣,但也限制了该市的发展和独立。20世纪末,由于没有高等院校,光明市无法充分满足市民高涨的学习
需求,也无法帮助市民自我完善,许多居民在经济状况有所提升后,搬到其他地方居住。为实现城市的持续、包容发展,满足市民的各类精神文化需求,营造更环保且设施齐全的城市氛围,光明市提出将建立终身学习型城市作为城市发展战略(蒋亦璐,2016)。光明市建立了“光明市终身学习中心”,后更名为“光明市终身学习社区中心”,将光明市成人教育机构连接成网络,开展面向所有居民的教育项目。同时,和韩国其他城市类似,光明市建立了终身学习委员会、终身学习部(在市政厅)、终身学习研究所等组织。按照发展阶段,光明市有计划地制定了学习型城市政策,将终身学习中心逐渐转化为光明市社区大学,构建了终身学习型城市的国际模型,为人才蓄留、城市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
2.构建学习型城市支持体系,提高城市服务能级。与光明市类似,韩国南杨州市(UNESCO,2024)建立了“1—2—3”学习型城市体系,这些数字指公民和终身学习设施之间的距离。“1”指市民10分钟内能步行到最近的社区学习空间,该空间被称为“学习灯塔”,是整个学习型城市体系的核心。学习灯塔不仅旨在促进学习,而且通过为当地社区居民提供见面和分享想法的空间,形成社区意识。“2”指居民20分钟内可步行至更大的社区中心,“3”指步行到图书馆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通过学习型城市建设,南杨州市着力推动当地人才专业能力建设,并凭借这一创新实践获得学习型城市奖。同时,南扬州市建立了多类终身学习机构,如经理学院、社区学院、绿色种植学院、CEO学院和传统茶礼仪教练学院等,培养志愿者、市民讲师,提高企业家和农业领袖的受教育水平。毕业生通过志愿服务和积极参与城市课程回馈城市。南杨州市还建立了人力数据库,600多人注册为公民讲师。在终身学习计划结束后,南杨州市鼓励毕业生组成学习型小组并登记备案,政府为这些团体提供持续支持,甚至为由学习型小组孵化的社区创业团体提供启动资金。目前,南杨州市注册有180个学习型小组,40个已孵化为企业(Raúletal.,2015)。
(三)成熟城市:强化健康意识教育,增进儿童等人群的健康福祉
1.应对青少年发展问题,促进健康与教育公平。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统计,墨西哥儿童肥胖率较高,儿童健康意识薄弱。为了应对这一困境,墨西哥城将建设学习型城市作为核心战略。该市通过调整教育资源分配,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有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关注培育居民健康意识,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从小培养孩子的健康生活习惯;积极推进教育福利政策,推进教育公平。这些努力取得了良好成效。墨西哥国家公共卫生研究所开展的评估表明,学习型城市实践已经对孩子的生活产生了明显影响,参与该计划的儿童肥胖率明显下降,从21.3%降至17%,这对公民整体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设学习型城市,墨西哥城正在为孩子们创造健康、公平的成长环境(Raúletal.,2015)。
2.优化民生保障,聚焦市民身心健康。市民身心健康是各国保障民生的重要工作,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始终把保障民生放在重要位置。二十大报告“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部分强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策略,优化人口发展战略”(习近平,2022)。尤其是后疫情时代,面对各种健康和卫生问题,各城市也着力解决疫情带来的各种次生问题。获得2022年学习型城市奖的上海,采用关注市民身心健康与卫生知识的普及。例如,近年来上海市民艺术夜校受到市民的好评,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且被上海市政府列为民办实事项目。该校为市民提供丰富的健康和卫生常识课程,涉及合理饮食、科学锻炼、疾病预防和日常保健等实用技巧(上海市群众艺术馆,2024),有效改善了市民生活方式。
(四)转型城市:以规划为引导,深度开发人力资源,推动经济转型
1.将学习型城市建设融入城市建设规划。大多数转型城市经历长期的高速发展后,传统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已无法为城市建设提供新动能,城市面临转型与发展问题。不少国家以学习型城市建设为抓手促进城市的整体升级,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建设热情。英国1995年就建立了学习型城市网络,连续多届均有城市获得学习型城市奖。英国从政策高度明确教育是提高个人福祉和城市整体福祉的关键因素。1998年11月,英国发布绿皮书《学习的时代》(TheLearningAge),强调英国迫切需要面向所有人建立终身学习体系(UKDepartmentfor EducationandEmployment,1998)。2009年3月,英国发布成人非正式学习白皮书《学习的革命》(TheLearningRevolution),目的是将21世纪的新观念带入人们的生活,帮助成人学习,推进健康的娱乐、市民自我价值的提升和社区发展。综上所述,英国通过政策手段,将学习型城市建设融入城市和国家的整体发展规划,以此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而以教育为着力点,加速经济转型,推动城市经济向更高质量和更高效益的阶段迈进。

2.以学习型城市为动力,深度挖掘人力资源存量。学习型城市建设让更多市民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同时通过提高市民的教育水平和技能素质,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爱尔兰贝尔法斯特(Belfas)市设立了劳工市场伙伴关系(LabourMarketPartnership,LMP)项目,通过采用协调和合作的方式,改善就业水平和劳动力市场条件,帮助更多就业者实现发展转型,找到有助于自身发展的职业。在“体面工作和创业精神”(decentworkandentrepreneurship)计划中,围绕维持和创造新的就业途径的目标,贝尔法斯特市制定了支持学习的举措,鼓励充分利用城市的资产和资源帮助市民获得体面的工作或开展创业(UNESCO,2024),让市民充分享受学习型城市建设带来的福祉,又通过市民的发展促进城市的进步。

三、国际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福祉内涵

(一)体现多元,实现UNESCO对学习型城市功能的要求

UNESCO(2023)将学习型城市定义为“增进个人权利和扩大社会包容度,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认为学习型城市应具备六方面的功能:有效调动各部门的资源,促进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包容性学习;振兴家庭和社区的学习;促进工作场所学习;拓宽现代学习技术的应用;提高学习质量和卓越表现;培养终身学习文化。围绕这些功能,学习型城市建设应具有公平与包容、合作与共享、可持续发展等特点。

(二)体现全纳,保障个体权利,促进人的终身发展

从定义看,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提升个人福祉。正如杜威提出的,每个人都具有自主性和实现人格平等与自由的机会,且自我是一个持续生长的过程,年轻人和老年人都具备学习的能力(洛克菲勒,2010);罗杰斯(2015)也提出“个人中心取向”的观点,重视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人的权利,强调个人体验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市民可以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和提升经济地位。同时,学习还可以丰富市民的精神生活,提升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社会福祉强调人的尊严、平等和全面发展,关注社会中的“所有人”,能够衡量个体的生活满意度(Cumminsetal.,2003),所有人都应得到社会关注(肖开益,2016)。学习型城市概念的内涵表明,要增强个人赋权和社会包容,有效调动各方资源,促进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纳学习,“全纳”涵盖各种阶段、各种状况的人群,旨在保证每个人平等的学习权利,并致力于通过学习促进每个人的发展。

(三)体现公平,保障各阶段的学习

国际学习型城市致力于构建包容性学习环境,让不同背景、文化和能力的居民都能平等地获得学习机会。通过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尊重,增进城市的社会和谐,提高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这也是福祉理论强调的重要方面。在公平方面,罗纳德•德沃金(Dworkin,2008)从福祉平等(equalityofwelfare)与资源平等(equalityofresources)方面阐述了平等的意义,认为福祉平等要求“在人们中间分配或转移资源,直到再也无法使他们在福利方面更平等”,资源平等则要求“在人们中间分配或转移资源,直到再也无法使他们在总体资源份额上更加平等”。这从社会福祉的角度可以理解为,社会应为不同的人提供平等的自由和均等机会,并在保证平等分配权利和义务的同时根据个体差别适当采取补偿措施(谢影等,2023)。其中,教育和学习被广泛认为是提高个人和社会福祉的关键因素。通过教育,人们能提升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做出更好的选择,提高生活质量。国际学习型城市都将完善和发展教育系统作为提升居民福祉的重要途径,包括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终身学习环境。

(四)体现可持续,构筑全民终身学习文化,迈向全球共同利益

国际学习型城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以福祉理论的视角看,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对居民的福祉至关重要。在联合国(UnitedNations,2024)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第4个目标(SDG4)为“确保包容、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强调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是改善人民生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社会福祉涉及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涵盖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第11个目标(SDG11)为“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和社区”。在这些目标的指引下,全球学习型城市以全球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构筑全民终身学习文化。在福祉理论的视角下,可持续学习不仅是个体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整体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习型城市建设从重视物质文化需要转向凸显美好生活的需要(徐文文,2023),将幸福生活与生活质量有效统一(李惠梅等,2013),并将发展的可持续性视为社会福祉发展的重要属性(黄甘霖等,2016)。学习型城市作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载体,正通过构筑全民终身学习文化,逐步迈向全球共同利益;通过终身学习文化的推广,激发市民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提升市民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进而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不仅能提高个人的经济福祉,也能为社区的和谐稳定和发展作出贡献。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型城市之间以教育为载体,充分共享学习与建设经验,极大促进了文化的交融,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合作提供了机会。围绕可持续发展目标,各城市正以关涉未来世代发展的立场,通过推广环保理念、发展绿色经济和鼓励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为居民创造更加宜居、健康的环境,提升环境福祉。

(五)体现包容,兼顾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体现集群效益

面对复杂多样的国际形势,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是面对世界大变局中层出不穷的挑战的关键(怀进鹏,202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举办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传播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原则、建设目标、建设维度及建设方案(苑大勇,等,2022)。在学习型城市网络的大框架下,面向更广范围的人民福祉提升,学习型城市以教育为抓手形成了跨越洲际的帮扶与合作。韩国光明市与第三世界国家——布基纳法索(BureukinaFaso)签署了教育备忘录,旨在推进后者居民的终身学习并支持青年的发展。光明市通过分享终身学习理念、扫盲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师培训项目协助该国,还为其提供电脑等学习设备(蒋亦璐,2016)。除主动帮扶外,城市之间也借助学习型城市大会开展交流与合作,如2013年伊比圭市到访北京参加首届学习型城市大会,具身体验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成果,并由此开启学习型城市建设,积极实施终身学习政策,推进公民参与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开展终身学习。这些举措促进了公民的社会参与,缓解了失业和城市贫困。通过资源的跨域共享,学习型城市之间加强了交融合作。

四、综合提升策略

基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福祉内涵,本研究从福祉构建、福祉维护和福祉提升(李琰,2013)三个层次探讨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路径。

(一)福祉构建:精准匹配城市发展阶段,定制学习型城市建设策略

在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的城市面临独特的挑战与机遇。城市发展阶段理论为理解城市演变、规划及管理提供了框架。未来的学习型城市建设应精准匹配城市发展阶段,定制推进策略。初创城市应聚焦基础卫生健康教育和提升城市治理能力,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解决市民的基本生存需求,如普及卫生知识、改善治理环境,帮助市民脱贫解困。升级城市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应注重提供文化服务和增强城市认同感,提升市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促进城市功能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成熟城市应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强化健康意识教育,特别是加强针对儿童等特定人群的健康福祉保障;关注民生保障,提升市民的整体生活质量。转型城市应考虑将学习型城市建设深度融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通过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推动城市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二)福祉维护:强化福祉导向,构建公平全纳的终身学习体系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面向未来世代的需求,学习型城市建设要从构建全面的教育生态系统入手,确保市民获得平等且持续的学习机会;构建开放、多元、包容的学习环境,完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使市民在任何生命阶段都能参与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提高社会福祉。学习型城市建设并非仅依靠教育力量就可完成,其实质是当代的城市再也不能单纯依靠土地拓展、人口集聚等来发展,而应建立在现代科技和创新的轮子上。多方面协同行动,形成合力,支持企业、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等参与学习型城市建设;以构建“技能型社会”为基础,形成多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建设学习型社会,让人人享有公平的学习机会、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及终身的配套服务,不仅能激活人才发展的一池春水,让每个人都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还能凝聚创新发展的蓬勃力量,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吴丹,2024)。习近平总书记(2023)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促进教育公平融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教育公平是学习型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关乎每个市民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发展,是社会福祉实现的基本前提。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城市需要关注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的教育机会,通过政策倾斜和资源整合,确保他们能获得必要的教育资源。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公平的期待也在发生着变化,由以往对量的追求发展到对质和量的追求,教育内涵式发展成为教育政策的核心价值取向(张慧,2024)。这就需要加大对低收入家庭和残障家庭的扶助力度,加强对低技能人群的教育帮扶,满足老年人等高需求群体的切实需求,发展高质量的终身教育,让每个人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都能获得出彩的机会;理顺社区各组织间的关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制;设立专门的社区应急管理机构,在治理理念、机构功能和角色分工等方面细致规划和整体部署,提升城市应对风险的能力,为社会福祉提供保障。

(三)福祉提升:关注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提升综合福祉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教育始终是强国兴起的关键因素。学习不仅是个人的需求,更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学习型城市建设应高度重视增强市民的创新意识,通过举办各类创新竞赛、创业培训等,激发市民的创新意识和潜能,提升其创新素养和能力,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断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帮助市民持续更新知识技能,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密切关注城市转变,不断优化城市规划和发展策略,推动城市间的协同与融合,共同迈向更加可持续、包容和高质量的未来;在集群发展的前提下,推动城市间的区域合作与知识共享,更好地发挥学习型城市群的作用,实现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拉帮带”。例如,我国可基于“长三角”“京津冀”“大湾区”等城市群,构筑本土化的学习型城市集群,促进知识和信息的快速流通,加速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在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正步入前所未有的加速期。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都以提升居民福祉为核心驱动力,积极探索和实践学习型城市的构建路径。学习型城市的深化发展,不仅是当前社会福祉提升的关键举措,更是对未来世代福祉的长远投资。在全球化和信息化交织的复杂环境中,教育资源应更加精准地配置至每个个体,学习型城市应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和文化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城市规划者、教育专家及政策制定者需紧密协作,充分利用科技进步带来的新机遇,创新学习型城市的构建模式,拓宽学习渠道,以智慧、包容、开放和活力的姿态,共筑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风尚。

[参考文献]

[1]陈群元,喻定权(2009).我国城市群发展的阶段划分、特征与开发模式[J].现代城市研究,24(2):77-82.

[2]Cummins,R.A.,Eckersley,R.,Lo,S.K.,&Okerstrom,E.(2003).TheAustralianunitywell-beingindex:Anoverview[J].SocialIndicatorsResearch,(76):1-4.

[3]Elliott,J.R.(1997).Cycleswithinthesystem:Metropolitanisa-tionandinternalmigrationintheUS,1965-90[J].UrbanStudies,34(1):21-41.

[4]Gottmann,J.(1961).Megalopolis:theUrbanizationoftheNortheasternSeaboardoftheUnitedStates[J].EconomicGeography,1957,33(3):189-200.

[5]国卉男,秦一鸣(2022).城市集群视域下学习型城市的价值驱动与全球图景——以“UNESCO学习型城市奖”获奖城市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42(23):54-62.

[6]怀进鹏(2024).在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的主旨演讲:携手推动数字教育应用、共享与创新[EB/OL].[2024-09-22].http://www.

moe.gov.cn/jyb_xwfb/moe_176/202402/t20240201_1113761.html.

[7]黄甘霖,姜亚琼,刘志锋,等(2016).人类福祉研究进展——基于可持续科学视角[J].生态学报,36(23):7519-7527.

[8]蒋亦璐(2016).学习型城市建设:理之源与行之路的探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9]卡尔•罗杰斯(2015).论人的成长[M].石孟磊,等,译.北京:世界图书馆出版公司北京公司:87-89.

[10]李惠梅,张安录(2013).生态环境保护与福祉[J].生态学报,33(3):825-833.

[11]李凯(2024).新发展阶段城市发展策略及可持续性研究[J].今日财富,(21):1-4.

[12]罗纳德•德沃金(2008).至上的美德[M].冯克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61.

[13]李琰,李双成,高阳,王羊(2013).连接多层次人类福祉的生态系统服务分类框架[J].地理学报,68(8):1038-1047.

[14]帕特里克•格迪斯(2012).进化中的城市:城市规划与城市研究导论[M].李浩,吴骏莲,叶冬青,马克尼,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6.

[15]Raúl,V.C.,Norman,L.,Katharina,L.,Mo,W.,Sunok,J.,&Sinéad,C.(2015).UnlockingthePotentialofUrbanCommunities[M].UnitedNationsEducational,ScientificandCulturalOrganization:51,105.

[16]Saito,S.(2022).Developmentofurbanplanningandexpan-sionofthecityareainmodernsendai:theconceptandrealityofconstruc-tionof"greatersendai"[J].JapaneseJournalofHumanGeography,74(1):21-26.

[17]孙斌栋,付钰,古荭欢(2023).城市生命周期理论:过去、现在与未来[J].地理科学进展,42(9):1841-1852.

[18]上海市群众艺术馆(2024).上海市民艺术夜校[EB/OL].[2024-04-20].https://www.shqyg.com/.

[19]斯蒂文•洛克菲勒(2010).杜威:宗教信仰与民主人本主义[M].赵秀福,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435.

[20]UIL(2024).Thematicclusters[EB/OL].[2024-09-01].https://www.uil.unesco.org/en/thematic-clusters?hub=38.

[21]UKDepartmentforEducationandEmployment(1998).TheLearningAge[R].London:DepartmentforEducationandEmployment.

[22]UNESCO(2023).UNESCOglobalnetworkoflearningcities[EB/OL].[2023-12-31].https://www.uil.unesco.org/en/learning-cities.

[23]UNESCO(2024).Globalnetworkoflearningcities:Belfast[EB/OL].[2024-04-20].https://www.uil.unesco.org/en/learning-cities/belfast.

[24]UnitedNations(2024).Goal11:Makecitiesinclusive,safe,resilientandsustainable[EB/OL].[2024-04-06].https://www.un.org/sus-tainabledevelopment/cities/.

[25]VandenBerg,L.,Drewett,R.,Klaassen,L.H.,&VIjverberg,C.H.(1982).UrbanEurope:Astudyofgrowthanddecline[M].Oxford,UK:PergamonPress:630-632.

[26]吴丹(2024).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人民时评)[EB/OL].[2024-04-1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1769361022003206&wfr=spider&for=pc


来源:《开放教育研究


精彩栏目推荐

← 左右滑动点击查看更多栏目 →



投稿/转载/商务合作


扫码添加编辑微信


社区教育大讲堂
致力于全国社区教育领域新闻资讯传播,学术论文交流,领导、专家讲座等综合性传播的新时代新媒体。全程服务于中国社区教育及老年教育工作各个不同群体的受众人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