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罚篮是篮球比赛中一种关键的得分方式。随着篮球竞技水平和比赛强度的提高,罚球频率逐渐上升。然而,在高强度比赛环境下,稳定罚球命中率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研究罚球过程中运动员的眼动特征及其与罚球命中率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
分析篮球运动员在不同强度下罚篮过程中的眼动特征。
探索眼动特征与罚篮命中率之间的关联。
研究假设
运动强度对运动员的注视区域分布和注视时间具有显著影响。
注视次数和注视持续时间与罚球命中率存在显著相关性。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名优秀的中国大学生女篮运动员,平均年龄21.56岁,拥有超过10年的训练经验,罚球命中率均不低于65%,均熟练掌握右利手的投篮技巧。
研究设备
Tobil Glasses 3眼动追踪器:捕捉参与者的罚篮视频;
Polar Team Pro心率监测器:监测参与者在不同运动强度下的心率。
运动强度划分
根据人体对运动负荷和心率的反应标准,将其分为三个强度等级:
高强度:HR>157次/分钟;
中等强度: 156-139次/分钟 。
低强度:138-120次/分钟。
实验设计
自变量:运动强度(低、中、高);
因变量:注视次数、注视持续时间。
实验步骤
实验前:参与者悉知实验要求、配备心率监测器、抽签决定测试顺序;
实验中:采用预定热身计划,通过折返跑、行进间运球、投篮等内容让参与者心率达到预定运动强度;在不同运动强度下尝试3次罚球,第一次用作数据分析,剩余两次用于备份;每位参与者单独测试,平均测试时间约20分钟。
罚球命中率测试
在每个运动强度水平下各测试100次罚球,并仔细记录进球数,最终计算出参与者在每个运动强度下的罚球命中率。
感兴趣区域(AOI)
感兴趣区域指参与者在罚篮状态下注视的特定区域(篮筐、篮板、篮网)。
实验方法
使用Tobii Glasses 3眼动仪收集眼动数据,利用Polar心率监测设备划分低、中、高三种运动强度;
采用组内实验设计,记录不同强度下运动员的注视次数、注视时间等数据,并分析与罚球命中率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
在三种不同运动强度下,篮框和篮网的平均注视次数表现出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P <0.05);
在三种不同运动强度下,篮筐、篮板和篮网的注视持续时间也表现出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P <0.05);
篮框占总平均注视持续时间的最高比例;
高强度下的罚球需要比低强度和中等强度的罚球更长的处理时间;
在中等强度下的罚球过程中,篮框上的注视次数与罚球命中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 <0.05);
在高强度下的罚球过程中,篮框上的注视持续时间与罚球命中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 <0.05)。
讨论分析
运动强度会显著影响运动员的视觉注意分配和信息处理效率。中等强度有助于实现最佳的注意力集中和信息搜索策略。
在高强度下,体力和心理疲劳削弱了运动员的注意力控制能力,导致注视分散和认知资源分配不足。
结论
运动员在罚球过程中主要关注篮筐的位置;
中等强度的罚球表现出最佳的注视稳定性和信息处理效率,而高强度下延长对篮筐的注视时间有助于提高命中率。
研究局限性
研究对象仅限于女篮运动员,可能缺乏普适性;
实验场景与真实比赛环境存在一定差距。
研究启示
教练员可以从运动视觉角度出发为不同水平阶段的球员制定更科学、详细的训练计划,以更有效的方式提高篮球运动员的罚球命中率。
基础阶段:教练员进行教学时,应提示球员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篮筐的位置,同时,应当加强球员的注意力训练,集中注意力是建立良好肌肉本体感觉和提高投篮命中率的前提条件。
巩固阶段:教练员在训练和交流赛中应注意把控运动强度,为球员们创造中等运动强度下的罚篮机会,巩固球员们罚篮命中率的稳定性。
提升阶段:在激烈的高强度比赛中,罚篮的得分很可能终结或逆转一场比赛的结果。为了从容应对这样的情况,教练员应适当安排高运动强度下的罚篮练习,指导球员调整呼吸,增加对篮筐的注视时长,减少注视次数,以达到提高罚篮命中率的目的。另外,高强度的比赛下对球员有更高的要求,教练员应不仅注意球员身体、技能方面的训练,还应加强心理方面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