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辛恬,一名从业多年的法律人,也是一位留学生妈妈。
最近,刷爆全球的TikTok大反转,一天比一天精彩——
美国时间1月18日晚,Tiktok官网显示「目前不可用」,紧接着APP停止服务,无数美国网友移民小红书后在线缅怀即将下线的Tiktok。然而美东时间中午,有人却惊讶地发现:
封禁12小时的Tiktok,竟然又迅速恢复了??
1月20日的今天,特朗普就职的第一天,他宣布将TT禁令延迟90天,又满血复活了!
■Tiktok被禁和回复的首页弹窗。
我们对抖音海外版的TioTok都很熟悉了,其是中国原创的、真正在全球形成现象级影响力的数字产品——
TikTok在美国每2人中有1人是其用户,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的Z世代青少年用户占1/3。
在18-24岁青年人中更达40%,并成其最大的用户,仅次于YouTube,排名第二,但其粘度甚至还略超YouTube。远远甩开了另外几款社交媒体,如Instagram, Snapchat, X等。
特朗普的小儿子、Z世代的巴伦,也是TikTok的忠实用户,正是他将这款APP力荐给了特朗普。「老爸,我不能相信你竟然不知道TikTok!」好在老爸听劝转战TikTok,现在已经有了1400万粉丝。
TikTok为他赢得年轻选民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他说「我对TikTok深怀好感」,并致函联邦最高法院请求叫停禁令,「留给他政治解决」。
为什么是TikTok成为现象级产品呢?
首先是它号准了时代脉搏,牢牢抓住了年轻一代的心。
短视频时长大多在几十秒到几分钟之间,满足了青少年们快速获取信息和及时娱乐的需求,内容丰富多样,互动性强,富有挑战性,可以自己动手拍摄、剪辑,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的创意。
同时通过在TikTok分享自己的生活、才艺和观点,将具有相同爱好的同龄人吸引聚拢,形成独特的社群文化,增强了人的归属感。
其次,TikTok的强大算法也确是木秀于林。
通过分析用户的浏览历史、点赞和评论等行为,TikTok可以快速了解用户的喜好,为他们量身定制个性化的视频,实现精准推送,更进一步增加了用户的粘性。
但这也确实是双刃剑。
在TikTok最高法院上诉案背后,还有一场针对TikTok「诱导青少年上瘾」的诉讼也在美国十余州开打。
其被指控通过算法设计诱使青少年用户上瘾,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诉请对TikTok实施重罚。肯塔基州检察长说到,「TikTok 用户 35 分钟内就会上瘾」。
TikTok则强烈反对指控。
抗辩称平台专门推出了青少年模式,提供了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对其指控有诸多不实:「近年来咨询了波士顿儿童医院数字健康实验室等专家意见,吸收了学界研究的最新成果,投入大笔资金开发了青少年模式。」
如不满13岁的小孩子不得注册,对18岁以下的限制每天1小时以内屏幕时间,超长需有密码,可通过家长设置密码控制,自动生成周使用报告供家长查阅。
同时对青少年用户的隐私、发私信、开直播、购物都有一些特殊限制,并自动过滤不适合青少年看的虚假、不健康内容。
■TikTok可开启受限制模式
TikTok的「青少年模式」虽确有待完善之处,但这并非是其被针对的主要原因。
一些网友评论道,数字产品的成瘾性问题,非TikTok独有,哪个社交媒体不是让人一刷就几个小时过去了。
更有网友指出:「真搞笑,真正的毒/品犯/罪不去打击,非要打击一款深受青少年钟爱的APP。」
也正如TikTok方辩称的:「在过去两年中,我们一直努力与各州检察长合作。令人深感失望的是,他们没有与我们共同寻找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来应对全行业的挑战。」
目前这十余州对TikTok的诉讼均在进行中。虽然这十几宗讼案,可能使TikTok面临经济处罚,但尚不致「要命」。
然而,山雨欲来,黑云欲摧。一路打到最高法院的上诉案,却是一场生死战。最高法院每年收到的上诉案成千上万,但无暇全部受理。9位大法官只会就约1/10的重点案件进行审理判决。
而TikTok上诉案,最高法院在48小时内决定受理,一周内就做出裁决,实属罕见。
关于Tiktok上诉案在最高法院的受理,先简述几个基本问题:
1.「不卖就禁」法案,全称为《保护美国人免受外国对手控制应用程序侵害法》(PAFACA),法案在国会经由两党高票通过,由总统拜登签署为法律。
■蒙大拿、弗吉尼亚及20个州法庭之友请愿书,呼吁最高法维持TikTok封禁。
2.TikTok是一家在美注册、总部设在美国加州的公司,Bytedance(字节跳动)是其母公司。
母公司与子公司,简单粗暴比喻,如同母亲与长大自立门户的儿子,有联系,但实质是两家人(区别于分公司,分公司类似于母亲的一只手臂)。TikTok作为一家在美注册的公司,其业务和数据存储均须遵守美国法律。
3.上诉到最高法院的此案,有两个上诉人:
一是TikTok公司及字节跳动,一是代表TikTok平台上众多内容创作者/用户团体,他们诉称如果关停,发布内容的权利将严重受损,这侵犯了他们受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的言论自由权。
被上诉人则为美国司法部。
特殊的最高法院审理
而在最高法院,此案双方激辩的核心焦点,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安全与国家安/全
美国政府律师称TikTok盗/用美国用户的信息。
TikTok方辩称在美国的运营遵守美国法律,没有任何不合规传输数据的情况。实际情况是,数据库由美国公司甲骨文运营,存放于美国。
而且根据美国法律,这些信息也不能交给TikTok或其他第三方,并且TikTok更与美国政府签有国家安/全协议。
现在最高法院强制剥离的裁决显示,在新的高科技年代,显然法官们已将国家安/全置于了最重要的考量。
2.言论自由与「隐形操控」
TikTok作为1.7亿人美国人使用的平台,如被封禁,实则「压制的是美国人的言论自由」。
本案内容创作者团体也诉法请废除该法案,称该法案「限制了美国人自由选择媒体平台、自主选择与出版商合作的权利,以及聆听他人观点的权利」。
TikTok方律师还打了个比方:AMC影院公司曾经也由中国万达公司控股,但如果美国政府借此就要审查在影院里放映的好莱坞电影的内容,也不行吗?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国会颁布了一项法律,将一个特定的言论平台永久禁止,并禁止每个美国人参与一个有超过 10 亿用户的全球社区。」
但政府律师指TikTok通过强大的推荐算法「隐形操控」,以难以察觉的手段潜移默化地改变美国大众的认知。如前所述,如果算法可以算作「隐形操控」,大概所有的新媒体产品都难逃「隐形操控」的命运。
现最高法院的判决,虽未提及「隐形操控」,但判决称「我们面前的案件涉及具有变革能力的新技术,这一具有挑战性的新背景要求我们谨慎行事。」
■TikTok律师安德鲁·平卡斯(Andrew Pincus)2024年9月16日在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就TikTok起诉美国政府案进行口头辩论后离开法院。
3.限制所有权结构而非限制言论自由
政府方称:封禁TikTok,不是因为平台内容亲/中反/美,而是「中国借此可操控舆论」。
「打击的是(拥有)平台的方式,而不是平台的内容」。
说白了,就是限制所有权结构,这是本案控方「法律上的一大发明」,如经最高法院确认,作为案例法国家,很有可能开创一个先例,尤其是对我们出海影响深远。
显然,最高法院的判决,表面看是在讨论言论自由,实质是能不能要求TikTok和字节跳动剥离。其核心是,「国会立法禁止美国公司和敌对国家和外国对手合作到底违不违/宪」。
意味深长的是,在最高法院的庭审辩论中,各方有意无意,都没有直面何谓「敌/对国家和外国对手」。
随着特朗普的上任,这件事又迎来了反转。
但他却是TikTok禁令的始作俑者。
此次在最高法院开庭前,他致函请求暂缓禁令,留待他「谈判解决」。这种行为被称作「法庭之友」,不算干预司法。「法庭之友」意见书,指与案件无关的第三方向法院阐述自己的观点,这在法律上并无约束力,但有分量的意见书大法官们的确会考虑。
而特朗普和Tiktok在就职典礼前后的亲密的隔空互动——
今天上任后,他宣布TikTok90天宽限期。
但按照美国的法律,如果特朗普想「救」TikTok,需首先废除两党一致通过的PAFACA法案,再由国会进行新立法,这难度非同一般。
新政府在执行「不卖就禁」法案上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可以延缓执行,但前提是「剥离要有进展」。
如今,联邦最高法院的裁决已出,特朗普称他将在不久的将来作出决定,「我必须有时间来审视情况」。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这一周,数十万「TikTok难民」蜂拥至小红书,呈现出「赛博世界人民大团结」的另一番景象。
每个个体都亲眼见证了什么叫大势,什么是人心,也让人更深刻感受到,「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虽然随着TikTok的复活,不少人纷纷回到了TT,这几天小红书上刷到外国人的概率也低了许多,但是有过了相遇,就会不一样吧。
我们曾经邀请过在多位美国大学任教的中国背景教授来聊天,深入了解大学的底层逻辑,建立自己的认知框架,让升学成长路越走越宽。
今天,我们把其中一期周教授的分享限时免费回听开放给读者们。
扫码添加小助手限时回听
领取大学学长学姐的书单
预约接下来的直播
#在留学前,从底层认知知美国社会和大学:
关注星标谷雨星球
不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