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Holly。
英国知名媒体《每日电讯》曾统计过牛剑和G5录取数量最多的20所海外学校,中国学校占了7席,狄邦教育集团就是其中之一。
身为国内最早做公立学校国际部课程的教育集团,像人大附中国际部、上海交大附中IB部、上海华二国际部、杭外国际部、南外国际部等最早都是其协助创办、管理和运营。
在这样的思考下,杭州狄邦文理学校于2018年落地。从创办起,就在思考:
国际化学校要不被诟病学术差劲,很多孩子要花大钱在外面补课、搞竞赛;要不学生却卷上了天,校内竞争风气过浓,变成了洋高考。
「一所学术强、不用补课、给予关怀的国际化学校,有可能吗?」
7年过去了,我从一个叫姚贺的孩子身上,听到了回响。
入围了丘奖的故事
12月8日,素有「中国青年诺贝尔奖」之称的丘成桐中学科学奖总决赛正在清华大学紧张地进行。
丘奖于2013年设立,已经来到了第十七届,有2139个团队报名,提交有效论文969篇,历时半决赛、决赛两轮答辩,最终仅81个团队进入总决赛,他们将决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经济金融建模6个学科的金、银、铜、优胜奖,以及科学金奖共计61个奖项。
拿到东部赛区一等奖的姚贺,以《Coloring Problems on the Triangular Lattice(三角形格点上的染色问题)》课题,进入了数学最后一轮答辩,也是浙江的唯一一名学生。
他深呼了一口气,陪他进去的是他的第一个竞赛教练冯老师,其他导师在答辩室外焦急等待。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从答辩室出来后,冯老师只说了一个词:「稳了!」
冯老师是数学俱乐部的导师之一,从清华毕业后来到了这所学校,姚贺是他带的最骄傲的学生之一。
决赛答辩时,平时说话慢条斯理的姚贺,却全程没有一句废话,用最简洁的话、条理清晰地给评委一一讲出来。
「只要遇到数学上的问题,姚贺就特别专业,和以往状态完全不一样。记得以前刚加入俱乐部时,还是一个英语都听不懂的小孩呢。」冯老师特别感慨。
最终,姚贺拿下了丘奖数学优胜奖,这是浙江唯一一个数学奖。老师们都很骄傲,同属「巅峰计划」的同学们也高兴坏了。
什么是巅峰计划?
负责人李立老师说:「巅峰计划是学校分层教学的一部分,分为基础、常规、巅峰。每年我们都会选拔9-12年级学生进入最高阶段,姚贺是11年级被选中的,30人通过笔试,面试轮又淘汰了7个人,只留下23人。
每个孩子的学术兴趣都不一样,路径也不一样,但都给到最好的支持。姚贺是班上最对数学感兴趣的,我们很多导师都陪伴着他一路搞竞赛、做科研再到拿奖,真的特别欣慰。」
筛选是严苛的,学生不仅要精于阅读、写作,而且能够对一些社会话题拥有独立观点,并能用英文表达出来。一旦没有达到学术要求,会再度「回流」至常规和基础学术层级。
用姚贺的话形容就是,「不管是笔面试筛选,还是准入准出标准,就像提前预演了大学申请过程。」
丘奖总决赛刚结束,姚贺又马不停蹄参加了剑桥Fitzwilliam学院数学系面试。有了丘奖经验,再加上巅峰计划校内升学老师对他的模拟面试辅导,他更加从容了:
「我熟悉了面试流程和表达技巧,同时,校内合作校之一的英国国王学院学校老师和牛剑营数学导师,也帮我重点侦破数学专业面试。」
因为同属于狄邦教育集团,很多资源都可以打通为之所用,就像李立老师说的:
「巅峰计划不只针对杭州狄邦文理,是整个狄邦集团对高潜力学生提供的差异化、个性化学术扶持。」
当我接着问李立老师:「能进巅峰计划的学生,像姚贺这样,一定从小到大都是学霸吧?」
李老师笑着说:「他其实不是传统意义的学霸,我们见过不想上考培、只想打篮球的姚贺,也见过怎么都听不懂英语的姚贺。」
9年级刚从公立学校转到杭州狄邦文理时,姚贺并不显眼。
相比从小学就在狄邦文理就读的「老校生」,他第一次接触全英文授课,很多时候都听不懂,也难以和老师沟通想法,挫败感非常强烈。
第一次分班考试,生物学科对英语要求最高,他被分到了生物中班,相当于基础班,第一次期中考试也只拿了B。
「语言是我的第一个难关,整个9年级我的压力都很大,而且我是个I人(性格内向的人),很多时候不会主动寻求帮助,后来还是我同学鼓励我,我鼓起勇气加入了学校的考培计划,它对我太重要了!」
学校标化考试中心(考培部)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就像把补习班搬到了校内,学校每周一至周五的下午3:30至6:00都会开设常规标化课程,晚自习还安排一对一指导,只要学生申请,皆可参加,而且完全免费。同时寒暑假,学校也会开设考培集训营,为期15天,少量收费。
「我的第一个考培老师是张老师,她现在也是我巅峰计划英语课程导师。」
三年前,2021年11月,李立老师、张老师等归国留学生所组成的考培团队,正式入驻杭州狄邦文理。
这批老师曾在南外国际部授课,而且从13年开始就在狄邦集团上海总部做考培,拥有10年以上教学经验,教过的学生都是来自世外、平和、上中国际等顶尖国际学校。
很多学生的基础不一样,既有从托福80分提分到100分的学生,也有像姚贺这样从公办转过来、基础只有50、60分的学生。
姚贺最大的问题是听力,上课跟不上,为此,张老师带着他对每一篇听力做全文听写,一个词一个词地磨。
他的韧性和执行力也非常强,有时一道题目做错了就会问「为什么做错?其他选项错在哪?哪个解题步骤错了?」,有时一坐下来学习就高度投入,从不分心。
最终,仅用了一学期时间,姚贺的托福成绩就从60分提高到了95分。有了托福做基础,之后姚贺又用了一个暑假跟着考培老师准备SAT,都拿到了理想的分数。
和语言一样,姚贺一开始也并非「数学尖子生」。
9年级时,抱着玩玩的心态,他加入了学校的数学俱乐部,遇到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就是冯老师,从此彻底打开了数学的大门。
「数学俱乐部的老师很多都是国内外顶尖名校毕业的,像我的第一个竞赛老师冯老师,以及后来负责数学和进阶数学授课的仝老师,是清华、复旦数学专业毕业生,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将数学变成深刻好玩的事。」
起初,冯老师带着他一遍遍地过各种数学知识点,做一些定制化的训练。
到11年级,经过AMC等数学竞赛的磨炼,姚贺的数学能力有了一定提升后,冯老师就指导他做了一些数学科研项目,并一路闯进了邱奖决赛。同时,姚贺还申请上了杜克大学学术数学夏校,在顶尖大学沉浸式体验最前沿的数学学术氛围。
而这一切,他几乎都在校内,就全搞定了。
一所有学术深刻的学校
国际化学校现在是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被诟病学术不行,学校只停留在「提供课程」上,每个孩子基础不同,进步速度不同,不能提供配套的学术方案,单独的学生个体被隐形了。
还有一个极端是只关注学术头部的孩子,极力培养状元。
而杭州狄邦文理学校希望能根据孩子不同的能力进行规划,比如李老师提到就有一位进入了纽约大学的孩子,也是在巅峰计划成长起来的。
怎么做到的呢?
其一,中教是基础,外教是拓展。
学术好的国际化学校,中外教是如何定位的?学校体系、理念、课程结构等由外方根据经验建立,外教平均有11年以上的教学经验,以鼓励引导互动式教学、PBL项目式教学,让每个孩子参与进来,课程更为生动。
相辅相成的是中教,其课程安排更为扎实,对学生的知识输入更基础、体系化。
尤其是考培计划自纳入学校以来,给中方力量又加了一层码。他们不仅是一线考培老师,而且也是英语课程教学老师,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能深刻洞察每个孩子的学术表现。
其二,个性化教学是轨道。
学校有一个slogan——「让每个孩子被看到,让每个孩子做自己」,不仅每个孩子能自由选课,这只是第一步,而且每个孩子能享受的课程难度也要有所区别。
为此,每年学校依托多阶段、动态的综合测试,如期末和平时测试、作业、平时行为习惯和表现等,评估学生的学术状态和潜能,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方法、设定个人目标。
同时,针对数学、物理、生物等不同学科,学校设立中班和高班,高班进度更快、难度更高。
从今年开始,面向最高学术潜力学生的巅峰计划也下沉到9年级,进入IGCSE阶段就已经在不同起跑线。随之而来的,是根据孩子不同时期的状态,配备动态的班级调整。
我好奇地问姚贺:「站在一个更高的学术位置后,你会不会怕自己跌下去?」
他是这么回答的:「学校从不制造内卷,而是打造良性竞争,这样每个人有了追求更高目标的内驱力,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能互相推动、鼓励,不断挑战,见证彼此的成长。」
其三,导师关怀是后劲。
「中学年龄段的孩子很大程度上是慕强的,喜欢的学科也往往与他对老师的喜好密不可分,所以让导师深入孩子的学术和生活是必不可少的」。
在说起为什么杭州狄邦文理要建立导师体系,李立老师是这么解释的。
导师角色也是重叠的,就像姚贺的班级导师,也是他的竞赛和考培导师,每天相处时间超过4小时,情感连接非常紧密。
为什么每个班级有两个班导?因为将导师放在学科和考培体系之下,可以兼顾学生的学术课程和申请规划,每个时间节点都不出问题。
「我的导师经常给我分享他们在国外留学的一些经历,尤其是不同城市、不同州之间的文化和生活差异,那些经历都太有意思了。
我也想好了,未来想要在应用数学这块深挖下去,如果之后读研究生,也会找找金融方面的实习工作。」说起对未来大学生活的展望,姚贺不自觉地兴奋起来。
后来,李立老师悄悄告诉我:
「姚贺现在可是学校里的大红人,上次去澳门考SAT住在酒店里,很多小朋友都想和姚贺住一间,因为他生活中总是笑眯眯的,像一个和蔼的小大哥,大家都想和他交流,不管是学术上还是生活上的,对他有种天然的依赖。」
谁曾想,刚入学时,他还是一个因语言跟不上而苦恼的普娃呢?
🔽杭州狄邦文理是15年一贯制学校
招收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学生
高中开设A-Level课程
一所助力孩子勇攀学术巅峰的学校
共同学习,共创卓越
扫码预约开放日
我们是谁?
微信改变了推送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