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雇佣人类」的AI时代,死磕艺术的人将是赢家

教育   2025-01-07 13:32   上海  

大家好,我是加菲。

目前,一则「停止雇佣人类Stop Hiring Humans」的广告席卷美国,吓得许多人都在惊呼:

未来AI真的要来了!人类还能做什么呢?

也早有人研究了这个问题,并给出了答案——艺术。

这是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最高等级的结晶之一,其背后所代表的思维,早早就成为了刚需,也被更多人看见了:

不仅艺术院校,就连综合性大学也很偏爱这类学生,不少被顶级名校录取的学生都会提交作品集,艺术爬藤早不是什么新鲜事。

更重要的是,未来AI时代所具备的四种能力——跨学科能力、链接性、情感韧性、创造力——最佳培养途径,就是艺术。

借用歌德的话,除了艺术之外,没有更妥善的逃世之方;而要与世界联系,也没有一种方法比艺术更好。

只不过,在我们传统所接触的艺术教育里,总是把艺术教得古板,直到我遇到了被称为「艺术届哈佛」的RISD,才真正体悟到为什么有人说:

在未来,也许只有死嗑艺术的人,才能走到最后。

艺术届天花板
在全球众多设计院校中,成立于1877年的罗德岛设计学院RISD是艺术与设计完美融合的典范,校园与藤校布朗大学相邻,学生可以共享两校的资源。
RISD每年录取率极低,被称为艺术界的哈佛,这不仅源于其在艺术领域的成就和众多知名校友,更因其对学生综合素养、人文内涵的要求之高,在艺术类院校里无出其右。
跟中国艺术教育看重临摹和技巧比起来,以罗德岛为代表的美式艺术教育不仅格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是一贯注重理念和作品背后的深度思考和个性。
这些能力,都是AI时代极其刚需的能力。
这些年来,RISD的录取率也持续走低,能真正走进这座艺术天花板大门的人少之又少。
为了给成千上万对艺术设计感兴趣的孩子们提供体验RISD大学教育的机会,其在50多年前,就开办了原汁原味课程的暑期学校。
而作为全球最知名的艺术夏校,对中国孩子来说,一直一位难求。

另一面,艺术的浸润也具备本土性。扎根于不同的土地,就会绽放出不同的花儿。艺术不仅是在校园内,更来自环境的滋养。
于是,在种种因素促成下,2022年,RISD终于在中国落地了官方夏校,把最王牌的课程搬了过来
夏校课程完全由RISD设计,只是授课地点从美国转至上海,课程信息均可在官网查询,申请在官网完成,教学团队由RISD在职教授以及RISD毕业的校友导师组成完整保留其特色教学方式。
这样的师资、课程、圈子配置,别说在全国了,哪怕在全球,也只有这里有。
所以,当我得知17岁的美国人Truva Akarra,放弃了就在家门口的RISD本土夏校,决定飞到中国来参加项目时候,也自然很理解了:
「我父母都是RISD毕业生,对母校学术质量的信任无需多言,我又很喜欢中国文化,在RISD官网发现有个项目既能享受本校师资,还能来中国上夏校,就毫不犹豫报名了!」
三年来,已有超过100名海内外学生参加过RISD中国夏校,师从大师的影响显而易见,几乎所有人都提到:RISD改变了他们对于艺术的认知。
「你看看孩子们来之前的作品,肯定想不到他们在短短时间内有这么大的变化。」RISD中国夏校负责人Emily笑道。
她递给我一本装订精美的2022-2024项目回顾手册,随便翻一翻里面的作品,不难发现其不管是排版、质感还是作品丰富度,都堪比画廊的宣传册。
果然,Emily告诉我「为了这种独特的质感,光是纸张,我就花了很多心思,来表达对学生用心作品的喜爱尊重。里面的每幅作品都是孩子们的心血,虽然过程很艰辛,但拿到的那一刻,就感觉一切都值了。
翻看作品集,每一幅经由RISD教授和老师指导过的作品都极具个性,让人挪不开眼睛。
有的有哲思🔽

作者:Sanyukta Shewakramani

有的打破了边界🔽
作者:Melody Liang
有的结合了自身经历🔽
作者:Enya Chen
有的融入了新的材质媒介🔽
作者:Sarah Lin
除了思维上的提升外,近水楼台先得月,夏校也有着升学上的优势。
据Emily介绍,RISD官方特别为中国夏校学生提供了作品集审阅(portfolio review)的机会和实时连线招办主任的招生说明会众多学生在申请RISD时都会直接使用夏校期间创作的作品,且每年都有RISD中国夏校学生成功斩获offer。
因为经过RISD夏校的洗礼,他们已经足够了解艺术的本质,重建自己对于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理解,跟RISD所倡导的艺术教育理念高度契合。
陈丹青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人文艺术教育里,往往教出学生有知识没文化、有技能没常识、有专业没思想。」
RISD夏校给孩子们带来最深远的影响力,就在于此——不仅强调技能,更强调文化,不仅强调专业,更看重思想。
图注:上海赫贤作为RISD在亚洲地区唯一的夏校合作伙伴,负责提供场地、后勤和学生支持。

为什么死磕艺术才会赢?
陈丹青说过:「艺术是一种感觉,不是一种科学,也不是一种理论。」
艺术所代表的感觉、链接、直觉、情感流动等,都是人之所以为人和机器的本质差异。
而在AI时代,人要更像人,人不能像机器,才能「赢」。这也是孩子们在RISD学到最重要的一课。
究竟是怎么学到的呢?
我总结了孩子提到最多的三个词,试图真实还原这次最独一无二的体验。

第一个词:评图Critique。
这是RISD大学最重要的「批判式学习」法,也被原汁原味搬到了夏校中。
位同学需展示作品,接受师生点评,每个学生也必须为同伴作品提出建设性意见,杜绝一味夸赞或贬低。
Emily坦言,起初许多同学面对评图环节不知所措,他们几乎从没亲历过这样的课堂,尤其是不少孩子自我严格,内心细腻而,在这里,你必须接受来自教授、老师和同学的建议,有直面批评的勇气。
在RISD的老师与校友导师的耐心引导下,他们开始学会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建议,从细节入手去分析创意构思、技术运用、色彩搭配和创作手法。
学生们也从最初的畏惧,逐步转变为勇于接纳,进而学会正视自身的 「不完美」,而这也是我们迈向认知自我与世界的必由之路。

图注:夏校课堂上的critique环节
第二个词:自由感。

目睹孩子们全情投入、废寝忘食地创作,也看到他们在短短几周里破茧成蝶,蜕变成长的Emily由衷地感叹:

「RISD为孩子们带来的不只是顶级艺术课程,更是经由课程打破了原有刻板的艺术教育,引进另一种极为稀缺的自由的艺术体验里,建立起批判性思维和自我认知。」
Alice自幼热爱绘画,家人2022年便关注了RISD夏校,但因年龄未达标,直至去年才得以成行。
虽然一开始她感到颇为吃力,但最终创作出了有趣味的插画作品:「在我看到了无限的可能性。从前,我犹如困于自己的狭小天地,可在这里我才惊觉创作竟有如此多的花样,彻底拓宽了我对插画的认知边界。
像Alice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
Cody说,起初报名夏校时,他以为不过是又一个集训营,充斥着高压氛围。可第一节课程刚开场,他发现课堂自由随性:
「我最大的感触是,相较于基本功,我们的创意以及对事物独特的见解更为关键。我们理应更畅快地表达自我。
第三个词,个人视角。
参加了三周项目的Sarah表示,与高中常规课程截然不同,RISD老师并非着重于传授绘画技巧,而是鼓励学生尝试多种媒介进行创作:
「第一周做黑白练习,我们会选用炭笔、素描等不同媒介作画,老师甚至让我们闭着眼挥笔,去用心体悟每一道笔触。」
以面具制作课程为例,老师将任务拆解为一系列阶段性课程。
在第一周,学生们专注做五官的绘画训练;第二周,他们将创作巨幅自画像;到了第三周,则开始制作面具的模型。
每周的教学目标环环相扣,其实都是为了引导学生突破传统艺术教育的局限,将创作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地掌握从构思到完成的整个创作流程。
老师并不追求学生画得多精致或多写实,而是希望通过创作激发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细节,理解真实的透视和比例,以及更深刻地感受这个世界。
Emily也欣慰地发现:有些学生因基本功欠佳,便自认作品低人一等而踌躇不前,但经由RISD特殊的教学法,学生会意识到一件佳作,绝非仅取决于线条是否笔直、光影是否精妙,而在于作品背后对现实世界的洞察,以及艺术家独特的、个人的视角。

左边学生:Queenie Liu 右边学生:Anabelle Su

 
艺术更在教室外
艺术是一门从不被象牙塔束缚的学科。艺术学习不应局限于课堂,它更需要与现实世界直接碰撞,去产生真实的情感流动。
而这也是高度机械化、虚拟化的AI时代,最为珍贵的能力之一。
所以,在RISD中国夏校里,课堂之外,Emily花了许多心思构建了一个艺术家们与未来准艺术家构成的独一无二的圈子。
除了原班师资人马外,还特别邀请了RISD 的毕业生担任校友导师,成为了同学们最信赖的哥哥姐姐。
他们与同学们吃住在一起,作为过来人,不仅能提供学业和技术的支持,还不断给陷入创作瓶颈期的孩子们提供「情绪价值」。
图注:孩子们都非常感谢校友导师
Anna原本打算学习时装设计,但与夏校老师和校友导师深入交流后,发觉自己更钟情于纺织专业。
虽说时装设计与纺织联系紧密,学习内容与方向实则大相径庭。时装设计聚焦艺术与设计巧思,纺织则侧重科学与工程技能。而这样微妙的差异也只有过来人才会更懂。
更难能可贵的是,RISD夏校所汇聚的人,不仅有学界精英,还有一线从业者。
每年Emily都会邀请业内翘楚为学生分享前沿经验。诸如上海UCCA Edge总经理卞卡老师,从跨界艺术家的视角分享作品展示技巧和职业规划路径,而清华+哈佛毕业的青年建筑师覃斯之老师,则分了很多实际工作中的挑战与收获。
毕竟,对仍处于人生数字路口的学生来说,要不要申请艺术类院校,申请哪所学校、选择什么专业一片迷茫,而当与已经身处圈子里的人交流后,就会渐渐明晰自己的方向。
当学生越了解职业的真相,跟过来人交流,便能透过他们的视角,窥探未来的轮廓,进一步理清自身选择,真切触摸艺术行业的脉搏。
此外,孩子们还会走出课堂,去看各大艺术展,逛美术馆。
陈丹青说过的那句话:「美术馆是一座我永远无法毕业的大学。」徜徉其中,也能体会到一座城市所带来的艺术滋养。
还记得上文写到的从美国飞到中国参加夏校的Truva吗?这三周的体验,完全超出了他的期待。
他不仅体验到了原汁原味的课程,结识了中国朋友们,还去了上海的诸多艺术展,深入了解了当地的文化,还明确了申请RISD的决心。
而为了让更多孩子能更早接触原班人马带来的纯正艺术教育,经慎重研究,从去年开始,RISD中国夏校终于放宽了年龄限制,最小8年级就能参加。
「只有越早明白创造绝非仅靠一味的重复描摹,更在于捕捉世界、自我成长与自由想象,我们才离未来不被AI取代的人更近了一步。」Emily感叹道;
「而这也就是RISD来到中国,只做最正宗的艺术教育,坚持不汉化的终极价值之所在。

🔽RISD官方夏校来中国了!
名额有限

申请平台1月22日开放
感兴趣的先扫码咨询
招收 8-12 年级学生🔽

我们是谁?

信息大爆炸下,我们相信深度思考的力量,像栽种庄稼一样做好教育,做内卷时代下的长期主义者,用真实的内容缓解家长焦虑,并用有价值的项目助力青少年成长,让升学、成长之路越走越亮。

微信改变了推送规则
请关注并星标谷雨星球
一起让升学成长越走越亮

谷雨星球
有洞察也有温度的原创国际教育社区,打破信息差,让升学成长路越走越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