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尽职调查(DD),即确认合作对手的风险和价值的活动。这不仅仅像审判犯人一样,按照详细清单进行逐项“审问”式的提问,而是一件充满悬疑、推理和理性判断的“极具艺术感“的操作。
理论上,对方药企有责任向我方的DD团队提供准确和坦率的信息(遗憾的是,并非所有公司都这样做,没有谁会像教堂面对神父那样,对自己项目和公司的情况进行“告解”!)
本能的,我们的就交易对手会有“夸大”项目价值的倾向,虽然没有严重到颠倒是非、故意掩盖风险那么严重,但这个结果就是会在PPT等文件中淡化瑕疵或将瑕疵掩盖在大量细节中。
所以说,作为一个合格的BD从业者,必须能够掌握DD 的“艺术”,像个侦探一样,抽丝剥茧的把项目信息挖掘出来,避免踩坑。
如何操作?请看胖猫整理的小TIPs:
01
药学的专业知识是关键中的关键
02
DD中的常见陷阱,有哪些?
永远不要相信 PPT!管理层的宣传材料、临床研究报告、FDA信函或其他原始数据之间,会存在巨大的内容脱节(我们还发现这些PPT,和我们能够找到的源文件,比如招股书、年报等文件的内容存在巨大差异)。 供应链!对于初创的Biotech来说,供应链往往是一个盲点,因为以他们的体量,大规模的生产制造活动是无法开展的。而现实情况要复杂得多,商业化的供应链工作需要在II期临床或者更早的时候启动系统的准备,如果没有这一点,大概率药物的上市日期会被大大推迟; 商业可行性!了解竞争、差异化点、患者、细分市场、护理标准等至关重要。如果上市后的药物没人买单那就滑天下之大稽了!我们会对候选产品进行医保以及KOL调查,经常发现医保不会报销,也没有KOL推荐处方的情况,那岂不是买了个寂寞!所以,商业可行性,不是吹泡泡,需要脚踏实地的拿到一线数据和观点。 IP的水很深。有公司使用了第三方知识产权(IP),但却要等到概念验证完再向第三方寻求许可。这使他们处于非常弱势的谈判地位,创造的价值越大,第三方的狮子大开口就越猛烈。IP的所有权也是经常扯皮的事情,有的公司从别人那里获得一项许可,但是几年才发现许可并非无条件的,并且越到后期条件越离谱。如果不仔细研究IP,专利费用会严重损害管线的商业价值。 一些公司的专利律师不够专业,公司技术或者管线的专利池设计不够科学,这可能为后续开发留下祸根。比如,同一项目如果提交了多个相似的专利时,可能会产生相互干扰的问题; 软性IP——人才(他们有多优秀?他们可能留下来吗?等等)在尽调中经常被忽视的是人。所谓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对于任何项目或业务的成功都必不可少。忽略掉人才,很有可能得到“裁员裁到大动脉”类似的下场!
03
DD关键问题清单——从哪里开始?
(为大家整理了一个通用的清单模版,详细版本见星球)
交易的性质是什么?支持该交易的证据是什么?与竞争对手比是否具有足够的差异化? 管线是否真的像对方所展示的那样?是否有偷工减料、存在漏洞? 药物上市和实现商业价值的途径是什么(两种不同的考虑)?是否有其他途径?在不同途径之间是否进行了正确的权衡? 后续的研发推进会有哪些不确定因素?如何解决?需要多长时间?成本是多少? 对方的团队能胜任这项工作吗?
04
差点忘了说,Dataroom管理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