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抗体领域的BD交易频出,很多都是“名不见经传”的Biotech,团队规模不大,但是爆出的交易个个是重磅炸弹。
这背后离不开这些Biotech的合作伙伴——CDMO!
放眼全球,在抗体药行业的发展过程中,CDMO行业的存在也为生物药早期的研发立下了汗马功劳!
图注1:单抗药物临床研究报道趋势。1985 - 2020年,与单抗体临床相关的文献激增,同时也出现了不同的新技术:鼠抗(黑圆圈),嵌合抗体(白圆圈),人源化抗体(黑三角形)和全人源化抗体(白三角形)。
上个世纪80-90年代,抗体药技术面世,自此以后小型Biotech推动抗体技术不断更新迭代,在生产端CDMO的参与使得Biotech专心创新,最终抗体药物行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
好不夸张的说,CDMO直接促成了抗体药行业的做强、做大!
随着抗体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CDMO和Biotech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Biotech将单抗产品的生产外包给CDMO的合同也在逐年增加。
图注2:与单克抗相关的合同制造合同数量趋势。2000年-2020年与单抗相关的CDMO合同的年度和累计数量均激增。柱状图,年度交易;线状图,累计交易。截至2020年,已有22种上市的抗体药物通过和CDMO签订合同生产协议进入市场,约占2020年上市单克隆抗体总数的 20%。这也客观表明 CDMO行业在抗体药开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量变导致质变,合同数量增长的同时,合同的规模也在不断增大!自2010年以来,大于50亿美元的CDMO合同急剧增加。从甲方的研发公司的构成来说,除了初创的小型Biotech外,资金充裕的大型制药公司也开始把自己产品的生产制造外包给CDMO。图注3:单抗CDMO合同按开发阶段的分布。气泡代表合同的收入规模。可以看到,从蓝色圈到红色圈,CDMO合同的规模以及产品的构成发生了改变。还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点是,伴随着单抗行业的成长,许多CDMO企业也开发并形成了自有的抗体药物生产和开发的关键技术平台!这使得它们能够为Big Pharma提供超出其技术能力的服务。CDMO这种能力的变化也体现在合同的构成上。2010年前的合同内容几乎都是抗体药物的合同生产。然而,从2011年开始,合同开始涉及专利权的授权、技术供应和开发支持,这些体现CDMO技术能力的内容甚至能占到合同总数的一半。图注4:不同时期CDMO的合同内容结构。生产制造(黑色)、早期开发(红色)、开发/商业化许可(蓝色)、开发服务(绿色)、非排他专利(黄色)和其他专有技术(白色)。
2010年前,CDMO服务拥有药物发现技术但没有制造设施的Biotech,而后伴随整个抗体药物行业一起成长,通过积累制造经验来发展业务,同时获得上游药物发现研发能力。基于这些努力形成的技术平台又反向促进了扩大与Biotech在开发早期阶段的合作伙伴关系,同时拓展了Big Pharma作为更大的支付客户。这一点,可以通过CDMO持有的专利数量直观的体现出来!图注5:CDMO与抗体相关的专利数量,2002--2020年选定CDMO(Lonza、Samsung BioLogics、BI、FUJIFILM、Wuxi App和AGC Biologics)的PCT专利申请。专利类别包括单抗体制造(白色)、新型单抗(黄色)、制剂配方(蓝色)、单抗结构的优化(绿色)及单抗的发现(黑色)第一个是1997年生效的FDA现代化法案。该法案将生物制和生产制造申请合并为一份文件,即BLA;之前,获批后更换或扩大生产设施需要重新申请。此外,FDA将CDMO视为产品的部分所有者,因此Biotech要使用CDMO,必须共享敏感数据,并且CDMO的名称也必须出现在产品包装上,这极大地打击了Biotech使用CDMO的意愿。第二个因素是Big Pharma对小型Biotech的并购。并购行为,使得Big Pharma一方面承继了之前的CDMO合同,另一方面,由于并购资产技术的复杂和先进性,也迫使Big Pharma使用CDMO。第一个和第二个因素是外部因素,最后一个是CDMO本身为抗体药物行业的成长创造了不可磨灭的价值,这也是成了拉动CDMO行业成长和变革的重要因素。总之,在单克隆抗体开发的早期阶段,CDMO 补充了Biotech缺乏的制造能力。随后,CDMO扩大了与现有制药公司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了自己的商业模式,同时努力获得制造以外的能力。如今,基于其技术平台,它已成功建立了从研发到生产全生命周期合作伙伴关系。这些改变不仅有助于单抗的创新,还有制药行业的各个参与者制定业务战略提供有用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