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挑一”寻找独角兽,“创•在上海”连续8年获奖数全国第一

文摘   2025-01-12 08:14   美国  

“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首个总决赛将于2月打响。通过初赛、复赛和预决赛三轮比拼,从万余个报名项目中闯出的16家企业入围

作为全国创新创业大赛的地区选拔赛, “创•在上海”大赛是上海发掘优质企业的重要渠道,已连续8年保持地方赛区报名数全国第一、获奖数全国第一。今年,大赛在多元主体参与、市场化筛选、提升赛事影响力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首次设立总决赛环节,新增“以投代评”模式,近两年获得股权融资的企业可直接晋级复赛。

此次,由IDG、小苗朗程、科创母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推荐的69家企业,有52家获得市科委创新资金支持,立项率达75%,是平均立项率的3倍。

互联网“老兵”闯入算力新赛道

经投资机构推荐,专注于打造网络互联芯片的的云脉芯联直接晋级复赛,也是入围总决赛的10家小微企业之一。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永锋有过做芯片和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经历,此次创业选择的是算力基础设施这一新赛道。

“网络互联芯片相当于信息高速公路上的新能源汽车,即使单个芯片的技术有差距,但多个芯片互联起来,就能形成更强大的算力底座。”刘永锋说。

经过两年多艰苦研发,云脉芯联的第一颗高性能网卡芯片一次性流片成功,并在12纳米上实现量产,成为我国首颗高性能网卡芯片。该芯片可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和低延迟的网络访问,可应用于搜索、推广等场景。

刘永锋透露,云脉芯联的发展策略并非“单打独斗”,他们与多家国内头部GPU厂商进行协同,也与多家国内算力企业开展深度适配。公司产品在上海市智能算力公共服务平台国产GPU集群环境中完成百亿和千亿参数量级大模型训练的适配和测试,跑出了与英伟达网卡芯片相同的算力。

新材料革新50年成熟医疗器械

上海以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同样是被投资机构“送”进大赛的企业,其产品涉及冠脉、心衰、结构性心脏病等多个领域。2022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曾用公司自主研发的高分子人工心脏瓣膜为一位80岁老人进行了手术,患者至今状态良好,被誉为“瓣膜市场颠覆性产品”。

人有四个心脏瓣膜,一旦发生问题只能手术解决。目前,心脏瓣膜市场由生物瓣膜和机械瓣膜两类产品构成。生物材料在人体内有钙化风险,因此生物瓣膜寿命仅有10年左右,虽然该产品已有50多年历史但至今仍需要手工缝制,植入机械瓣膜则需终身抗凝,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以心医疗的心脏瓣膜采用其自主研发的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制成,具有零钙化、低凝血、高生物相容性等优点,从目前已做的12例临床手术的术后随访情况看,均好于预期。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钟伟钟伟表示,高分子心脏瓣膜的市场前景乐观,仅介入主动瓣这一类产品,预计2027年国内市场规模就达70多亿元。

大赛助力“三高”企业飞得更高

自2012年创设以来,“创•在上海”大赛已成为上海创新创业生态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3年来,大赛累计吸引超7万家科创企业报名参赛。其中,1.7万家优质企业通过大赛获得共计20亿元创新资金资助,近920家企业在全国赛中斩获优秀,走出了盛美半导体、泰坦科技、和元生物、宏力达信息等一批科创明星企业和“独角兽”。

参赛企业身上高科技、高增长、高附加值等“硬指标”越来越多。比如,2016年平均每家参赛企业拥有1.3项知识产权,2024年提升到15.6项;2016年每家参赛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为158万元,2024年增长到429万元。

经过大赛磨砺,一批具有成长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及创新成果引起了市场和政府的关注并获得支持。据不完全统计,2021至2023年,大赛获奖企业累计获得投融资247亿元,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融资113亿元,生物医药企业融资104亿元,单个企业平均融资508万元,投资强度逐年增长。

为给优质参赛企业提供更好服务,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升级了创业学堂、创孵学院、梦想沙龙、未来之星、创·加速营等品牌赛事服务。入围总决赛的灵昉科技创始人臧凯表示,“创·加速营”的投资人和科技专家与他一对一交流后,帮他厘清了公司未来发展的商业逻辑和技术路线,收获了重要成长。


我爱瓣膜
聚焦结构性心脏病领域最新进展,技术动态、行业资讯及相关法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