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建立EOD“项目库+牵头行”制度

楼市   2024-12-16 19:04   北京  
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创新,探索建立EOD“项目库+牵头行”制度,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对EOD项目给予整体授信。


鄂政办发〔2024〕50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湖北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执行。

2024年11月30日


(此件删减公开)


湖北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行动方案


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绿色低碳发展的工作部署,围绕建设全球碳交易注册登记中心、全国碳市场中心、全国碳金融中心“三个中心”目标,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力争到2027年底,初步建成以碳金融为特点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工业企业碳账户体系、企业和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体系进一步健全,各项绿色低碳政策高效协同推进,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不断优化,绿色贷款年均增速不低于20%,绿色债券年均新增发行规模不低于200亿元,绿色保险增速高于行业整体水平,碳金融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金融在支持美丽湖北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二、重点任务


(一)构建“绿色资源—绿色资产—绿色金融”良性循环机制。建立绿色资源名录和绿色资产台账,健全湖北统一环境权益交易平台功能,开展绿色资产的确认、确权、确值。支持市场主体依托绿色资产价值发行绿色债券、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等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开展林业碳汇、农业碳汇、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用能权等绿色资产抵质押贷款。探索绿色资产回购、保理、托管等服务,支持环境资产综合利用。深化创新“电—碳—金融”“林—碳—金融”“农—碳—金融”等“行业(或企业)+碳+金融”协同交易模式,实现“绿变钱、钱促绿”的有效转化。


(二)依托中碳登资源聚焦发展碳金融。发挥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以下简称中碳登)作用和湖北区域碳市场先行先试优势,引导金融机构大力开展碳回购、碳债券、碳保险、碳担保、碳指数、碳基金等碳金融产品创新,探索发展碳期货、碳期权、碳信托、碳租赁、碳排放权收益结构性存款、碳资产管理、碳交易信用保证等碳金融服务,力争碳金融业务规模不低于10亿元。支持中碳登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业务合作,实时共享有关信息,做好碳排放权登记、公示和标识、冻结等工作。支持中碳登发布不少于10个碳指数产品,打造“中碳指数”品牌。推动组建武汉碳清算所。支持金融机构基于碳信用、碳足迹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


(三)发挥绿色金融对绿色低碳发展的牵引作用。大力推广绿色融资企业(项目)评价挂钩贷款、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碳中和债券等金融产品,强化“钱促绿”发展机制。提高低碳转型目标与利率定价的关联度,推动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项目获得优惠利率融资支持。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创新,探索建立EOD“项目库+牵头行”制度,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对EOD项目给予整体授信,对纳入政府绿色采购清单的企业提供绿色信贷支持。发展绿色科技金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的支持力度。开发绿色金融支持农业农村生态低碳发展模式,用于支持生态农业的绿色贷款余额不低于600亿元。


(四)做好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产融对接。聚焦美丽湖北建设,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研究谋划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项目,制定指导目录和项目清单,推送给金融机构。支持武汉市、襄阳市、宜昌市和黄石市国家级“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推动磷石膏无害化处置和综合治理。支持大别山、秦巴山、武陵山、幕阜山自然保护地和长江中游湿地保护和修复工程,鼓励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金融服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五)构建多层次的全生命周期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绿色股权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挂牌,力争2027年底绿色上市企业不少于16家,支持已上市绿色企业通过并购布局绿色全产业链,通过增发等方式再融资。充分发挥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的撬动作用,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绿色低碳发展母基金,形成多主体参与、多层级投资、全链条培育的绿色基金生态圈。发展绿色债券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转型债券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积极争取美丽河湖建设主题债券试点发行。发展绿色信贷融资,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对接美丽湖北建设重点项目融资需求,探索将资源环境要素作为合格担保品,深入挖掘环境权益价值,合理确定资产评估价值和抵质押率,绿色贷款在全部贷款余额中的占比不低于15%。发挥保险风险保障功能,按照商业化原则引导保险机构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和绿色项目建设,开展绿色保险险种创新。探索完善“股债贷保”联动机制,通过投贷联动、股债联动、保担分险等模式,解决绿色低碳领域投融资问题。支持符合清洁能源等条件的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合规发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产品。


(六)加强碳账户体系建设。加快控排企业和获得碳减排贷款企业的碳账户建设,实现企业能源数据、经济数据、其他涉碳数据自动归集、定期更新。建立健全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办法,鼓励市场评级机构将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纳入发债企业信用评级与跟踪评级指标,拓展环境信息披露应用场景。选择部分试点地区,引导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工作,逐步实现全覆盖。构建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企业环境信用信息与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湖北省中小企业融资信用平台(以下简称“鄂融通”)、湖北省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鄂绿通”)的互联互通。以大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试点,核算其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探索建立农业碳账户。


(七)推进碳普惠体系建设。出台全省碳普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探索形成10个以上碳普惠方法学及碳减排场景评价标准。推广“武碳江湖”“湖北碳普惠”等个人碳账户平台,探索构建多层次碳普惠减排量消纳渠道。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绿色消费信贷业务,围绕“衣食住行用”开发碳普惠金融产品。


(八)推动碳金融集成发展。加快建设“碳金融集聚区”,形成以中碳登大厦为核心,以武昌环沙湖产业带为载体的碳要素富集高地,实现碳交易服务、碳资产管理、碳金融创新、碳科技转化、碳普惠应用等五大产业协同发展。探索多元化气候投融资工具和服务体系,支持与气候相关市场主体发行绿色债券。围绕低碳项目建设,打造不少于50个低碳试点,探索创新碳金融支持模式,丰富碳金融场景应用。


(九)数字赋能绿色金融发展。大力推广“301”线上快贷模式、楚天贷款码等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深化应用,提高绿色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持续优化“鄂绿通”功能,推进平台与政务大数据实现数据共享,支持平台建设企业碳账户,运用“互联网+产业+绿色金融”对接模式,为企业和项目提供优质高效的绿色金融服务。每年金融机构依托“鄂绿通”投放的绿色贷款增速不低于20%。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卫星遥感、物联网等技术,提升碳核算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


(十)以“碳”为媒介强化湖北省的绿色金融影响力、辐射力。办好中国碳市场大会,提高湖北碳市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发挥湖北高校资源优势,组织开展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相关的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打造一批湖北双碳智库品牌。加强绿色金融政策宣传解读,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的经验做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十一)加强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引导有条件的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专业部门及绿色分支机构等,健全标准化、流程化、专业化的绿色金融管理架构。引导金融机构优化绿色低碳转型领域授信管理,提高绿色项目审批效率。探索建立生态信用行为激励机制,支持金融机构运用《湖北绿色融资企业(项目)评价指南》,将企业降碳、减污、扩绿等表现作为贷款审批、额度测算、利率定价的重要参考。支持金融机构建立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投资、绿色保险等方面尽职免责管理制度及实施办法。


(十二)加快培育绿色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支持碳核算核查、绿色认证、碳评级、环境咨询、绿色资产评估、数据服务等绿色中介机构发展,加强对绿色低碳项目和企业的识别、认证、评估以及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支持依托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鄂融通”等征信基础设施开展绿色供应链动产融资。发挥武汉双碳产业研究院、中碳登研究院等平台作用,支持绿色金融研究机构、专业智库和培训机构创新发展。


(十三)加强货币政策激励。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向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的重点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创设“鄂绿融”绿色低碳专项政策工具,单列1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支持金融机构向绿色企业(项目)发放低利率、中长期信用贷款及办理低利率贴现,满足绿色企业(项目)多样化融资需求。


(十四)加强“政银保担”合作。将绿色产品融资纳入新型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深化地方政府与担保公司和保险公司合作,引导保险公司开发生态产品类贷款专属履约保证保险产品,形成“银行+担保+保险+政府”的风险分担机制。


(十五)加强评价激励约束。优化绿色金融评价机制,在开展绿色信贷专项评价的基础上,探索开展绿色金融综合评价。对于评价结果较好的金融机构,在货币政策激励、财政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支持;对于评价结果较差的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综合评价、金融监管评级中予以体现,与金融政策工具的使用相挂钩。


(十六)加强人才提升保障。大力引进绿色金融高层次人才,搭建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在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打造“绿色通道”,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绿色金融人才,给予金融创新奖励。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科研院所设立绿色金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绿色金融研究机构,培养熟悉经济金融、环境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复合型绿色金融人才。通过省地共建、校企合作等方式,加大双碳人才培养力度,每年培训双碳专业人才不少于13000人次。


三、保障措施


优化协调联动机制,推动绿色金融工作信息共享、平台共用、问题共研,加强部门间政策协同,确保各项措施落实见效。完善监测评估机制,扎实做好绿色金融统计监测,不定期开展数据核查,严肃查处各类“洗绿”“漂绿”行为。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压实各方风险管理责任,切实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解读:《湖北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行动方案》

日前,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湖北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绿色金融方案》),现将《绿色金融方案》解读如下。

一、起草背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出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工作,王蒙徽书记要求进一步完善中碳登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王忠林省长多次到中碳登调研,要求研究制定我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和“三个中心”(全球碳交易注册登记中心、全国碳市场中心、全国碳金融中心)建设方案,高标准打造“碳中心”、高水平做好“碳文章”、高质量营造“碳生态”,更好推动全省绿色低碳发展。陈平副省长多次专题研究我省绿色金融发展、碳金融中心建设工作,作出具体安排。为进一步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会同省地方金融管理局、湖北金融监管局、湖北证监局、省生态环境厅、宏泰集团等单位起草了《绿色金融方案》。

二、《绿色金融方案》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绿色金融方案》包括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工作目标。提出2027年底,绿色贷款年均增速不低于20%,绿色债券年均新增发行规模不低于200亿元,绿色保险增速高于行业整体水平,金融在支持美丽湖北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重点任务。主要围绕四个方面提出16条举措。具体包括:

一是围绕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深化创新,提出要构建“绿色资源-绿色资产-绿色金融”良性循环机制,通过建立绿色资源名录、绿色资产台账,开展绿色资产的确认、确权、确值,支持市场主体依托绿色资产价值开展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在深化“电-碳-金融”模式的同时,创新“林-碳-金融”“农-碳-金融”等“行业(或企业)+碳+金融”协同交易模式。要发挥好绿色金融对绿色低碳发展的牵引作用,推动绿色金融与绿色经济活动相挂钩,发挥绿色金融激励作用,进一步强化“钱促绿”发展机制。要做好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产融对接,聚焦美丽湖北建设,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研究谋划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项目,形成清单推送给金融机构。

二是围绕突出绿色金融发展特色深化创新,提出要依托中碳登资源聚焦发展碳金融,包括大力开展碳金融产品创新、加强碳金融服务,推动组建武汉碳清算所等。要加强碳账户体系建设,包括归集企业能耗、碳排放、产量等数据,建立健全省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办法,构建环境信息共享机制等。要推进碳普惠体系建设,包括探索形成碳普惠方法学及碳减排场景评价标准,构建多层次碳普惠减排量消纳渠道,支持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绿色消费信贷业务等。要推动碳金融集成发展,包括加快建设“碳金融集聚区”,探索创新碳金融支持模式,丰富碳金融场景应用等。要以“碳”为媒介强化湖北省的绿色金融影响力、辐射力,包括办好中国碳市场大会,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研究,打造湖北双碳智库品牌,加强绿色金融政策宣传解读等。

三是围绕增强绿色金融服务功能深化创新,提出要构建多层次的全生命周期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统筹做好绿色股权融资、绿色债券融资、绿色信贷融资和绿色保险支持,形成多主体参与、多层级投资、全链条培育的绿色基金生态圈。要通过数字赋能促进绿色金融发展,包括强化“鄂绿通”功能,深化“301”线上快贷模式、楚天贷款码等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应用等。要加强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引导金融机构设立绿色分支机构,优化授信管理,建立绿色信贷、债券、投资、保险等方面尽职免责管理制度及实施办法等。要加快培育绿色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支持碳核算核查、绿色认证等绿色中介机构发展,支持依托中征平台、省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等开展绿色供应链动产融资等。

四是围绕增强绿色金融发展动能深化创新,提出要加强货币政策激励,包括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创设“鄂绿融”绿色低碳专项政策工具,单列1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等。要加强财政政策引导,将绿色产品融资纳入新型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形成“银行+担保+保险+政府”的风险分担机制。要加强考核激励约束,包括优化绿色金融评价机制,探索开展绿色金融综合评价,丰富拓展评价结果运用场景等。要加强人才引育留用,包括搭建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做好复合型绿色金融人才培养,通过省地共建、校企合作等方式加大双碳人才培养力度等。

第三部分:保障措施。通过强化协调联动机制、完善监测评估机制、健全风险防控机制,确保我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各项措施稳步、有序推进。

三、主要特点

《绿色金融方案》着眼于构建“绿色资源-绿色资产-绿色金融”的良性循环机制,打通“绿变钱、钱促绿”有效路径,加快推动以碳金融为特色的绿色金融创新发展。

(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要求。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等重要文件,认真研究人民银行等部门出台的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等文件,系统梳理国家支持政策,并体现在《绿色金融方案》中。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后,我们梳理了其中与湖北省关联较大的新精神,对《绿色金融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

(二)摸清找准湖北发展需求。一方面对照湖北省域战略规划、美丽湖北建设实施意见、小流域综合治理指导意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十大体系建设方案等文件,梳理绿色金融发展需求;另一方面通过走访行业主管部门、召开银企座谈会等方式,摸清绿色金融发展的难点堵点,针对性地研究工作举措。

(三)学习外地成功经验。吸收借鉴了湖州、衢州等绿色金融发展较快地区有关碳账户建设、“政银保担”合作等方面的工作措施。

(四)挖掘提炼自身典型做法。例如,在已有“电-碳-金融”模式的基础上,调研本地企业研究提出“林-碳-金融”“农-碳-金融”等“行业(或企业)+碳+金融”协同交易模式,探索打通“绿色资源-绿色资产-绿色金融”循环机制堵点的有效模式。

来源:湖北省政府网站

团队专注于政府专项债、专项资金、特别国债以及财政绩效的研究与成果推广应用,已为全国各地方政府提供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申报全流程辅导咨询服务、绩效体系建设与管理咨询服务。

参与发行区域包括北京市、河北省、广东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陕西省、黑龙江省、辽宁省、湖南省、河南省、 广西省等地区,辅导项目百余项,总投资额达千亿元 。

统筹各地方财政、发改等部门,以培训为依托,对项目进行遴选,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项目期限、收益情况、债务年度分布等因素,通过提供政府债综合辅导咨询 ,以保障项目申报质量,并协助地方财政部门制 定政府专项债券的绩效管理评价体系,以规范专项债资金的使用。

政府专项债可用于资本金领域

项目总投资资金来源由两部分组成,发行政府专项债与地方财政资金配套(或实施单位自筹)。地方财政资金配套占总投资额的20%-30%作为项目资本金,且需要财政部门出具资本金承诺函。

铁路、收费公路、干线和东部地区支线机场、内河航电枢纽和港口、城市停车场、天然气管网和储气设施、煤炭储备设施、城乡电网、新能源项目、水利、城镇污水垃圾收集处理、供排水、供热、供气、国家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大集成电路产线及配套基础设施17个领域专项债可用于资本金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禁止类项目清单-全国通用禁止类


服务范围:
  • 项目策划、谋划与遴选
  • 辅导完善申报资料
  • 审核项目资金平衡方案 
  • 审核财务评估报告 
  • 审核事前绩效评估报告
  • 审核法律意见书
  • 协助评审
  • 政府专项债资金使用绩效管理咨询

还可提供以下咨询服务:
1、规划和产业咨询服务:十五五规划、项目规划设计、产业规划等;
2、政府投融资:政府专项债项目谋划申报、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谋划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申报、特许经营项目全流程、EOD项目全流程、片区开发全流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咨询+培训服务;
3、申报咨询服务:农业、文化旅游、住建、生态环保等领域中/省资金、示范项目、试点项目申报;
4、绩效评价及评估服务:预算绩效事前评估及事后评价,政府专项债券事前评估及事后评价、PPP绩效评价及中期评估等;
5、工程咨询服务:可行性研究报告、政府采购代理、工程造价等及全过程工程咨询;
6、管理咨询:企业管理咨询、国企改革、平台公司转型等;

7、顾问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顾问、政府和企业投融资综合顾问等;

8、金融咨询:项目融资可研报告编制及金融机构资源对接,辅助融资到位;

9、其他专项服务:化债咨询、双碳咨询、REITs咨询等。

资金寻业务广告:

1、资金寻AAA的PPP或基建存量债务或金融债置换,江浙沪可AA+。

2、资金寻省属或地市级属国企低效无效资产盘活或出表的。

3、资金寻产业背景企业破产重组财投,需提供产投方。

精彩原创干货请点击阅读:

泛地产投融圈
聚焦泛地产/新基建投融资,为房企/建企/国央企/城投及金融机构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