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程:升学考试

文化   文化   2024-12-31 20:33   北京  


每周一期  周二发布
本期目录

吴瑛 在线

1、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归去来兮帖》(06)(盐城/吴瑛)
高新东 在线
2、这条小鱼在乎(盐城/高新东)
金丰利 在线
3、新疆纪事之初来乍到(乌鲁木齐/金丰利)
徐邦义 在线
4、这就是接受再教育?--《五〇后青春档案》(23)(镇江/徐邦义)
王宏程 在线
5、升学考试--《红尘•鹿鸣巷纪事》/《住瓦屋的男孩》(19)(盐城/王宏程)
王宏程 在线

《红尘·鹿鸣巷纪事》(19)


《住瓦屋的男孩》之:

升 学 考 试

盐城/王宏程

前几天周南校长就通知过,本校六年级毕业班全体同学,今天下午要到学校集中,在五点前赶到临海县海宁初级中学报到,参加明天举行的全县1966年初中招生考试。

县文教局在全县各所初中都设立了考点,海宁公社所有完小报考初中的小学毕业生都集中在海宁初中参加考试。民社小学的应届毕业生到这时候也仅剩下了11个人,其中9名男生,2名女生。

大约在招生考试前的两个星期,仁宗老师曾要求所有要求升学的同学都要填写一张报名表,报名表上有许多项目,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同学如实填写自己的出生年月、家庭出身、家庭主要成员、主要社会关系和本人平时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等状况,还必须在“工中班”和“普中班”两个自愿选项中选择一项填写。

原来由于前几年小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小学毕业生数量快速上升,为了让这些希望升学的大多数孩子能够继续读书,临海县委、县人委决定进一步加强对“两种教育制度”的领导,在全县初中段尽可能扩大招生,让更多的小学毕业生获得继续受教育的机会。

 

临海县从1958年3月随着大跃进的浪潮,开始大力兴办农业中学,在一周内全县办起24所农中,招收学生1275人。1959年经过调整,将24所农中合并为18所,学生2249人。农中开设的课程有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农业知识等,对学生实行半耕半读。即半天上课学习,半天参加劳动,或农闲上课,农忙劳动。各个办农业中学的公社划拨出专门的土地给农中办小农场,以方便农中学生学习和实验实习。

1959年,全县农中有粮田519亩,棉田1260亩,养水牛19头,养猪836头,养兔445只,养鸡养鸭726羽,养鱼66400尾,养蜂56箱。临海县裕华农中是全县农中的样板,还办有糖果厂、造纸厂、编织厂和缝纫车间。裕华、鼎中、时丰、新丰4所农中的学杂费、生活费自给有余,小海、大桥、老墩等9所农中大部分能自给。《新华日报》《光明日报》相继介绍了临海县大办农中的经验。

1959年5月,省委书记处陈光书记在瀛洲地委书记的陪同下,视察了裕华农中,对临海全县大办农中的经验很满意。接着裕华农中的代表出席了全国群英会。随后省外和省内一些地区相继派出代表团来考察学习临海大办农中的经验,于是临海办农中的经验以极快的速度传遍了省内外。

启蒙读书比较晚的逸尘姑姑其时正值小学毕业,恰好赶上了这波浪潮上了农中。逸尘奶奶对子女上学的事一直不遗余力的支持,虽然这时候逸尘姑姑的年龄已经有点大了。

随着连续的大饥荒和经济的断崖式衰退,农中尚未毕业的逸尘姑姑和她的许多同学很快一起提前离开了农中,多数农中也不得不实质上处于关停状态。1962年,根据省委和瀛洲地委关于在恢复国民经济中继续调整文教事业的精神,决定临海全县只保留裕华、大桥两所农中,其余15所都改为青少年业余学校。一时曾风声水起的农中潮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了过眼烟云。

事物都有他自己的规律,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转移的。

 

1964年后,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和中苏关系的交恶,按照中央“反修防修”和“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战略需要,省、地委要求教育部门把兴办半耕半读学校作为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大事来抓。临海全县的农业中学又重新迎来了发展机遇,也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海宁初中除招一个普中班外,也按计划增招了一个工中班。工中班是海宁初级中学的一项新的尝试。海宁初级中学的工中班参照农中的教育模式,依托海宁工业企业在全县的相对优势地位,采取半工半读的教学形式,为临海的小学毕业生开创了新的升学模式。

 

上个星期周南校长特地上海宁小街上的照像馆,请来了海宁最富盛名的铭贵先生为大家拍摄毕业照,还为每个毕业的同学拍摄了一寸大的单人证件照片,贴在毕业证书上。毕业生集体照的背景是办公室前面场地东南角的那棵大楝树下。按照照相师傅的安排,班主任仁宗老师端坐在中间,两个女生在老师面前对着镜头屈腿而坐,逸尘和另外一个小个子男生站在老师两侧,另外几个个头高一点的男生则站在老师的身后。

就这样,逸尘和他的多数同学都是平生第一次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自己的身影。有趣的是,当照片洗印出来后大家才发现,大楝树上面居然坐着学校所在生产队的一个20来岁的吴姓成年男人,只是却不知道周南校长为什么没有参加这一次拍照?

 

今天恰好是星期六。

在家里吃过中饭的同学们早早地来到学校,按照老师事先的要求,每个学生都带上了一条小被子和1斤2两米,另外还带上了几角钱,以便交伙食费等等的需要。

这届毕业班的班主任,也是连续两年教逸尘他们语文的仁宗老师,让同学们在办公室前面排好了队,请周南校长为大家讲话。周南校长写得一手漂亮而且壮实的毛笔楷书。学校和大队、生产队需要写大标语时几乎都来学校请他帮忙,他也乐得秀一秀自己扎实的书法功底,赚得几声喝彩。

仁宗老师是正牌子的师范生,虽个头不大,却充满了活力。他文化底蕴深厚,讲起课来生动形象又深入浅出,常常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又如繁星点点的夜空,让孩子们不由得产生探索的欲望。仁宗老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加上他又格外平易近人,也总是喜欢和他的学生们打成一片,所以仁宗老师深受他的学生们爱戴。

无疑,仁宗老师是逸尘和他们这届同学最受欢迎的老师。

 

周南校长原先已经在课堂上对同学们参加升学考试讲过了许多次,这时又作了最后一次战前动员: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明天上午就是我们每个同学以自己的优异成绩向党和人民回报,向自己的父母回报的时候。”

“同学们都要沉着应战,以最好的状态,最严谨的态度,发挥出自己解题的十八般武艺,认真对待试卷上的每一道题,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示出来。”

“我们每个同学都要严格遵守纪律,要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海宁中学的一草一木,爱护我们民社小学的荣誉。”

其实周南校长讲的内容,仁宗老师也已经在班上讲过了好几次,讲得也更细致、更周全。只是周南校长在大家出发前再强调一下,也是完全必要和非常及时的,这算是一场大战之前的动员令。

下午两点,同学们在周南校长和仁宗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发了。第一次参加这样集体的长途步行,大家都感到异常兴奋。

从民社小学到海宁初中估计不会少于8华里的路程。

 

海宁公社一共有4所完小,分别是海宁镇小街上的临海县海宁小学、海宁乡下的马家小学、垛上小学和民社小学。乡下的这3所完小分别座落在海宁公社南片的马家舍大队,中片的飞航大队和北片的团爱大队。逸尘读书的小学就是在海宁公社北片团爱大队的民社小学。

民社小学创办于全国大力兴办人民公社的1958年,故学校取名为“民社小学。”是纪念创办人民公社的意思。民社小学的施教区涉及海宁公社三十里河北的团结和团爱2个大队。

民社小学座落在海宁公社团爱大队第四生产队。团爱大队当时另外还有两所初小,分别是座落在团爱三队、有一二年级复式班和三年级2个班的双河初小,座落在团爱七队的一二三大复式一个班的双龙初小。

 

下午四点多,一行11个学生和两个老师顺利抵达海宁小街太平巷里的“松先生”家。仁宗老师和周南校长要去离陈家小院直线距离不足五十米,转弯抹角也不过二、三百米的海宁初级中学,先打探一下学生住宿和考场安排的情况,也让同学们先在陈家小院这里休息片刻。

松先生姓陈,大号陈远松,陈姓位列海宁地方陈杨李施卞5大姓之首。松先生的父亲陈老先生诗词书法俱佳,是妥妥的一枚老文化人。据说,陈老先生曾经和蒋中正文胆陈布雷先生的公子同事,1949年前在一起供职于湖南长沙铁路局。松先生的太太姓杨,芳名启鸾,是海宁工具厂的总账会计。杨会计是海宁小街大户杨家的女儿,自幼受到大户家庭文化的熏陶,读书识字,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尽显文雅幽静的大家闺秀风范,又唱得一口字正腔圆、委婉动听的京剧,是小镇业余文工团的当家花旦,台柱子,和陈家这位风流儒雅的松先生也算是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好姻缘。

松先生这时候还很年轻,他清瘦俊朗,仙风道骨,更好一口严凤英的黄梅戏《天仙配》和《女驸马》。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

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哇,好鲜艳哪……”

每每到此,总能令人拍案叫绝,赢得掌声一片。

只是听说前几年才工作时,或许是在工作和生活中遭遇过一些不公正的对待,或许是感觉自己的才艺无法获得释放。年轻气盛的他曾写过一部题为《昏天黑地》的长篇小说。据说是因为小说中影射了当年公社的一些领导,在后来的某次运动中,“松先生”曾受过质疑,所幸经调查说只是酒后闲聊,况且他已醉倒如泥,如何去影射他人?至于所谓小说更是子虚乌有。所以松先生尚未因此受到纪律处分。不过也使得后来的松先生不敢再涉猎文学,生怕一不小心会陷入“利用小说影射现实”的巢穴。

据说终归于据说,同学们谁也没有见过,也不知道自己的陈老师那部小说究竟是写了什么?甚至也不知道究竟写成了没有,总之这个据说最终无疾而终。

不过这些一点也不影响同学们对心目中作家的崇拜情怀。在牧乙、逸尘他们几个喜欢看小说、听故事的同学中,松先生算是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松先生出身于小镇书香门第的文人形象也在他们心目中变得更加清晰。

在逸尘他们这届十几个学生上四、五年级的时候,松先生曾任教过他们的算术课,松先生的算术课讲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给逸尘和他的同学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只是到了逸尘他们这届同学上六年级时,逸尘他们的算术课才由当时调入民社小学的周南校长接手。

 

“松先生”家小小的院落,座落在小街太平巷北首尽头。小院院门朝西,进小院门是一耳房,从耳房进入院门是一小院。小院里有一眼水井和一个微型小花圃,小花圃里长满了牡丹、芍药以及其它一些花花草草。狭小的院子充盈着淡淡的清香和浓郁的书香气息。

松先生家的祖宅本来是四间高大气派的青砖小瓦屋,后来松先生的父亲把祖宅一分为二,给松先生和他的弟弟一人两间,并从院子中间隔成了两个相互独立的小院。小院整洁清爽,一尘不染。到底是书香门第,到底是街上人家。让逸尘他们这些乡下来的娃娃们羡慕不已。

 

因为明天是学校招生考试,这时海宁初中的学生都已经离开了学校,在离开学校之前,这些学长已经把学校教室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安排得妥妥当当。

海宁初中把逸尘他们的宿舍安排在学校不做考场的教室里,地上的小青砖地坪上已经铺好了一层稻草。

仁宗老师和9个男生正好用5床被子放在稻草上做垫被,还有5床被子做盖被。一颠一倒两人同脚,正好是一完美组合。

男生们铺位安排好了,女生由海宁初中另行安排,当然也很是妥当。乡下的孩子见识少,难得上一回街,尽管同学们都十分好奇,但乡下的学生听老师的话,只是在校园里三三两两小转了转,谁也不敢溜到小街上闲逛。逛着逛着,逸尘感觉好像要小便,就和牧乙一起去寻找厕所。厕所在校园的中心路路东侧靠近东河边,河的对面是总部在四岔河的上海农场的砖瓦厂,厕所西面是一片桃园。

桃园里长满了桃树。这时候,桃树上结了很多桃子,只是还没到成熟的季节,这些桃树上的桃子,和逸尘他们原来见过的那些桃树上的桃子完全不一样。老师告诉他们说这叫蟠桃,这让逸尘想起了《西游记》里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和王母娘娘的蟠桃园。

他不知道这个蟠桃和王母娘娘的蟠桃园的蟠桃是不是一样的?

 

很快,学校晚饭铃声响了,晚饭之后,是海宁初中为这些来自乡下,其中一部分学生将会通过明天的考试,被录取到这所学校,成为堂堂正正的初中生们举办的联欢晚会。

时任主持海宁初中工作的石钢副校长因故被暂停工作,学校日常工作由仅剩的学校唯一领导,教导主任江林标老师代为主持。

联欢晚会则由高中毕业于临海中学的海宁初中最年轻漂亮的美女老师瑞云担纲司仪,主持晚会。

瑞云老师走上临时搭建的小舞台,李老师一曲《茉莉花》一出声就获得全场热烈的掌声;布雷老师的京胡独奏《送公粮》让师生们听得如痴如醉;几个青年男教师演出小合唱《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也是民社小学仁宗、“松先生”和方舟老师他们熟悉的旋律。

一阵又一阵热烈而欢快的掌声,海宁小学和农村完小代表上台演唱。在仁宗老师和周南校长的鼓励下,梅琪上了台,他向大家躹了一躬,大大方地献唱《社员都是向阳花》。

掌声再次响起。

………

晚会已接近尾声,人群中突然有人提议:“欢迎江主任来一曲好不好?”

“好!”又是一阵掌声,有人接着喊:

“江主任,来一个。”“江主任,来一个。”

很多人跟着喊:“江主任,来一个。”“江主任,来一个。”

一位身材不高、文质彬彬,戴着一副金边眼镜的20多岁男老师走了上了舞台。江主任把眼镜朝上推了推,清了清嗓子。

“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千遍那个万遍哟下功夫。深刻的道理我细心领会,只觉得心里头热呼呼……”

这是一首刚刚走红的歌,会唱的年轻人很多。

“哎,好像那——”

全场会唱不会唱的的老师和同学们也都跟着,独唱俨然变成了重唱和大合唱:

“旱地里下了一场及时雨哎,

哆哆哆来来,

小苗挂满了露水珠哎……”

“哆哆哆来来,

毛主席的雨露滋润了我呀啊,

我干起了革命劲头儿足。”

……

 

第二天上午两场考试,第一场是算术,另一场是作文。这一年初中招生考试只考语文和算术。这个时候语文考试是不考语文知识的,只考一篇作文就成。

作文题目有两个:一个是《我的同学XXX》,一个是《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

逸尘选的是第二个题目。

(未完待续。关注《人民作家》,欣赏更多精彩!)

栏目主编:桑   淼

任编辑:韩云鹤

文稿编辑:明   俊

往期回顾
(点击标题查看)

《红尘·鹿鸣巷纪事》长篇纪实小说连载

1、家在这里

2、那个男孩

3、一只鸭子

4、拆除老宅

5、盛宴壮行
6、没有瞒报
7、再建新房
8、今天上学
9、轮流公饭
10、丢了书包
11、十元大钞
12、檐下的肉

13、新的学年

14、以水当酒

15、象棋师傅

16、丢了鞋子

17、半袋黄豆

18、功劳苦劳


《人民作家》公告

(点击标题查看)

1、《人民作家》简介

2、投稿指南

3、《人民作家》历年作品(2016—2022)

4、《人民作家》会员风采征稿启事

5、会员管理办法【含加入会员条件】

6、最新!关于申领《人民作家》作者、朗诵者个人文化名片的通知

7、《人民作家》作者领取“发表证书”的通知

8、查看全部作品请点击下列名片

作者简介




文/王宏程
江苏盐城人,退休中学高级教师,盐城市作协会员,网名:乡野闲步、闲步红尘、白话红尘。著有朗读诗集《守望红尘》。
好书推荐|骆圣宏新著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评论,以示鼓励!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同时也欢迎您的来稿。
转发分享,好文让更多的人看到

写留言,发表您的看法

人民作家
全球华人原创文学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