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穷人的艺术,孤独与爱

体娱   2024-11-20 23:29   上海  

扩大阅读面,你会对这个世界更了解。

---写在前面


以往,我在闲暇时比较喜欢看古文小说,比如《儒林外史》、《醒世姻缘传》、三言二拍之类的。


但是,书籍总有翻完的时候,尤其是在书目有限的情况下。


近来,便开始翻阅国外的书籍。


当然,我看书有个倾向,那就是很少看当代人写的书,而一般看经历过时间淘洗的书。


如此,遇雷的概率较小,而且可以对过往有个了解。


另外,在读书时,我会按照作者来看,一般会在某个时间集中看某个人的书,直到把Ta大部分的作品都读完。


近期我在读莫泊桑。


虽然我们对莫泊桑相对熟悉,毕竟很多人读过他的大作《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


但是系统地、全面地看他的书籍可能还比较少吧?


包括我自己,这回也算是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


我发现莫泊桑特别接地气,一般描写的都是他那个年代小人物或者说普通人的故事。


而且他特别具有同理心,能够共情别人。


可能这也是一位优秀作家必备的品质。


也是因了这个品质,让我们得以窥见19世纪法国的情况,确切来说,是法国的平民状况。


莫泊桑出生于1850年,1893年离世,所以他的作品基本反映了这个时期的法国社会现实。


有一点让我意外的是,在我们的概念里,欧洲国家是很发达的,包括法国。


但是在莫泊桑的笔下,我们看到那些人物其实和我们差不多,甚至就是我们80.90年代的写照,包括现代很多人的现状。


有人失业,有人爱而不得,有人为了一份荣誉不惜自戴绿帽子,也有人勇敢追爱,更有人克服世俗的偏见去和心爱的人结婚。


只是,很多故事都是悲剧。


比如《散步》,比如《修软垫椅的女人》。


在莫泊桑众多的作品中,这两篇最触动我心弦。


在某个工作日的早晨,我边吃早餐边看《散步》,我看到那位上了年纪的职员从沉闷狭小的办公室出来,却意外被夕阳的光辉所吸引,尤其是在温暖怡人,有着春天气息的巴黎大街上,他慢悠悠地走着,看着身边一辆辆载着情侣的马车驶过。


好像全世界都在谈恋爱,好像全世界都是幸福甜蜜的,除了他。


这位从来没有拥有过真爱,也一直孤身的他。


每天从他那洁净有条理的小屋醒来,每天再从沉闷的办公室回去。


日复一日,几乎完全一样的生活。


没有陪伴,没有爱,没有交流,没有呵护,甚至,没有累赘与负担。


看上去好像也没什么,这么多年也过来了。


但是,在万物复苏,和煦的春天呢?在目睹了那么多人的幸福,又回想到自己的孤独呢?


他终于承受不住了,在某一个时刻崩溃。


我想,可能很多人也会感同身受吧,毕竟现代多的是孤独的人,包括我自己。


我完全能理解他的感受,毕竟曾经的我也如此。


每一天,独自在房间里醒来。


每一天,回到空旷冷寂的房间。


没有人为你立黄昏,也没有人问你粥可温。


日复一日,重复看不到希望的生活。


这种感觉不好受,而我独自度过了很多年。


我想,可能,很多人也是过的类似生活。


只不过有的人交际圈广一些,会有朋友陪伴。


事实证明,在前几年,我对此是毫无感觉的,甚至有点迟钝,认为自己一个人也很好,甚至想要这样的时光再久一些。


就像书中的那位职员,对前半生几十年的时光无动于衷。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终究会发现自己的孤独,会发现内心的渴望。


人,终究是社群动物,是需要交流和陪伴的。


然后,就会是漫长的痛苦,一天又一天,与日俱增的消极和无力。


偶尔的振奋也像是在泥潭中的挣扎,直至自己足够麻木。


这样的生活,想想就很难受,而这,是很多人的现实。


尤其是在大城市,特别是北上广。


这,也不是新鲜事。


包括上百年前的法国,在莫泊桑的笔下,我们看到那些人和我们几乎没有不同。


人类的通性是一致的。


都是渴望爱与温暖,渴望陪伴与幸福。


当然,也恐惧失业,恐惧贫穷,恐惧动乱。


多看一点书,确实很好,可以帮我们打破思想上的隔阂,让我们知道,人,尤其是普通人,不分国家,不分年代,几乎都是一样的。


太阳底下无鲜事。


莫泊桑确实很伟大,帮时光记住小人物的生平,发现他们的内心,并用真正的温柔去与他们共鸣。


如此,足以感动人心,足以激励后来者。

听雨的秘密花园
人间无路到仙家,但凭魂梦访天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