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容改需”,还是“单一制改两部制”,在正式修改缴费方式前,都会根据历史电费情况进行测算。
也就是说这个改变的行为是否合理,是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但结论却要应用于尚未发生的未来。
虽然说一个用户大概率不会因为调整了缴费方式后就断然改变自己的用电行为,但这个从历史到未来的过程中,我们还是要清楚一些尚存的风险。
比如之前的容改需调整基本电费,通过已经发生的各月实际最大需量值来判定是否要进行容改需。
但未来用户可能因为增加负荷导致实际最大需量值增大,进而超过容量的62.5%(未考虑负荷率≥0.4时,需量基本电费9折)。
或是暂停变压器容量导致之前的实际最大需量阈值降低。
未来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基于历史数据的判断可能会失效。不过话说回来,一切都是概率,只有大小,无关对错。
而为了管理这样的风险,需要做的就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减少风险发生后的损失。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针对单一制改两部制这样的改类业务,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风险。
运行天数
我们再复习下单一制和两部制之间的转化,在电量和实际最大需量都不变的前提下,一方面是和电量有关的电量电费的降低,一方面是和实际最大需量有关的新增基本电费。
二者孰大孰小决定了这个用户的这项改类业务是否得当。
电量的发生是月内逐日积累的,但是实际最大需量的发生并不是积累的,而是月内某段时间的最大平均功率。
假设如下场景,某月第一天结束时,全天电量发生,而且当月暂时的实际最大需量也随即发生。
倘若此月之后的需量值都没有超过第一天的实际最大需量,那么当全月结束之后,这个值就成为了月实际最大需量值,是要参与到基本电费结算中的。
如果这个用户当月只运行1天,就是说只有1天的电量,但却已经产生了实际最大需量,显然这么少的电量不足以产生足够的电量电费削减,而基本电费却是实打实的在发生,所以企业有效运行天数是一个很大的变数。
我们之前提到过一个自创的概念,叫做“量需比”,就是用户当月用电量和实际最大需量之间的比值,这个值越小越好。
但现在因为实际最大需量已经发生,而电量受制于运行天数较小,所以量需比也就较小,进而会影响单一制改两部制的效果。
存量的单一制用户多为商业用户,商场、购物中心、酒店类型的用户全月运行,运行天数风险不大。但写字楼用户可能存在节假日和双休日与工作日之间的区别,还是需要详细测算。
彼时在疫情期间,很多地方的商业体因为受当地疫情管控可能每月营业时间过少,实则就会影响这方面的修正。
所以,用电主体全月运行天数是一个变量,不过虽然在现在的环境下其影响依然存在,但影响效果有限。
内部倒闸
我们先来看一下商业用户一般性的供电结构,基本都是双路或者成对儿的进线配置,我们以双回路供电为例。
两条10kV线路供电,各带一个主变。在用户内部,高压10kV侧具有高压母联,但一般都是常开节点。
变压器低压侧也具备母联开关,相当于每台变压器基本可以带动两台变压器下的全部负荷,这也是高可靠性供电的一种方式。
当线路A因为故障或者检修停电时,变压器T1可以分闸低压侧主进线开关,同时闭合低压侧母联开关,全部负荷由变压器T2供电。
这也是为何之前说这类型用户多是“大马拉小车”,因为每台变压器都留有一定的空间来携带对组变压器下的负荷。
但从计量的角度来看,电量和实际最大需量都是单独计量的。
电量的发生因为负荷的使用,所以不管是否存在倒闸的现象,用电量是不受影响的,也就是说实际上使用的电量不在表1被计量,也会在表2被计量。
但实际最大需量却不然,只要电量发生,就会产生实际最大需量。
我们假设某月用户没有倒闸,即两边的变压器各带各的负荷,表1计量电量为A,实际最大需量为X,表2计量电量为B,实际最大需量为Y。
如果当月中发生了倒闸,且表1的实际最大需量X已经发生,则当月总用电量A+B不会发生变化,不过T2变压器因为倒闸带了更多的负荷,导致其实际最大需量增大,不再为Y,比如说变成了Y+X。
那么对于量需比来讲,量没有变,需反而变大了,这也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该类型用户的单一制和两部制的转化。
负荷轮用
一些商业用户为了制冷会配置冷机,多是一用几备,循环交替使用。
例如图中用户,3台冷水机,一用两备,每月各使用10天。
其中1#和2#机常规在变压器T1下,3#机在变压器T2下,如果每天机组使用1天的电量是A,那么全月的冷水机电量就是30*A,分开在两块计量表上被计量到。
但是因为3#机组的使用,导致表2上也会计量到该部分机组所产生的需量功率,所以1台机组使用1个月所产生的电量虽然和3台机组各使用10天所产生的电量相同。
但是合计两块计量表的实际最大需量值却不一致,平均使用3台机组在两块计量表上能被计量到的实际最大需量之和要大于全月使用单台机组。
实际上,不论是负荷倒闸,还是说连接在不同母线段的负荷分时段使用,都会发生一种电量不变,但是表计实际最大需量增大的现象。
这与商业体用户供电结构有关,与其负荷使用习惯有关,都是会影响单一制改两部制电费的效果。
不过如果用户只是单台变压器供电,那么上述两点风险就不会存在了。只不过适合进行单一制和两部制切换的用户多为商业用户,其供电结构多呈高可靠性供电,单台变压器的情况比较少。
小结
一些用户通过对历史用电数据和电费账单的分析,可以得出更换缴费方式后的电费降低空间,但也可能会囿于对于未来用电情况的过分担心而犹豫是否在当下要进行更换。
毕竟,对于存量315kVA及以上供电容量的单一制用户来说,改成两部制后就不允许原路返回,所以这个决策还是要慎重。
这不仅需要对用电负荷的充分了解,也需要对企业电费构成足够清楚,甚至我更加建议用电企业应该全面根据可选的缴费方式,来调整自己的用电行为。
用电少花钱的宗旨不仅在于节能,不仅在于找一家价格较低的售电公司,也更在于用电行为随政策调整的灵活度,这也是一种需求侧响应,常态化的响应,在不影响用电效果的前提下,以节省电费为主要目的的响应。
某些方面,规矩虽然是死的,但不妨当做已知条件,尝试在边界下做事。
下周,我们把视角专向深圳,作为走在改革前沿的特区,那里也有自己独特的改类业务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