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医学创新人才供给高地!天津医大如此作为! | 教育强国看天津

教育   2024-11-27 08:28   天津  



教育强国看天津

——我市教育系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巡礼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天津市教育系统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宣传工作方案》要求,本报推出“教育强国看天津——我市教育系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巡礼”主题宣传专栏,并通过市教育两委、天津教育报新媒体矩阵同步传播,巡礼式展示党的十八大特别是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以来我市教育系统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资源建设、服务保障等领域取得的成果与亮点,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师生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凝聚教育强市建设合力。




TIANJIN

本期巡礼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坚持“四个面向”,以“临床+科研”为主线,促进基础与应用相结合,努力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在重大前瞻性医学问题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研究成果。围绕肿瘤、心血管与代谢性疾病、神经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防诊治难题为重点的科学前沿领域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加强临床与基础、医工、医理等新兴和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强化校企科研合作和成果转化,通过科技创新系列举措,鼓励产生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基础和临床科研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

     2022 年在顶刊 Cell 发表关于骨髓免疫将成为多发性硬化治疗的新靶标研究成果的刘强教授团队在分析病人病情




天医担当

 世界科技前沿研究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


    

学校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引领,不断提升国家级重点项目承担能力。2018年以来,国家重点/重大项目立项数持续提升,累计获得纵向科研项目2880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8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0项,重点国合项目10项,重点项目24项,重大研究计划14项。

学校结合“双一流”学科建设,优化学科战略布局,发挥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集群效应,以一流医学学科带动学校整体发展,培育打造高原学科群,在肿瘤、心血管与代谢性疾病、神经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诊治方面产生一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临床科研成果。2018年以来,以天津医科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中科院一区SCI收录论文874篇,年平均增长率达17%。其中刘强教授发现的骨髓免疫将成为多发性硬化治疗的新靶标研究成果在科学杂志顶刊Cell发表,并获得第五届“科学探索奖”;张恒教授揭示新型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分子功能机制在顶刊Nature发表。2018年以来,104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项,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科学奖1项,天津市自然科学特等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5项。其中郝继辉团队深度刻画胰腺癌微环境图谱,开创了肿瘤基础转化研究的新范式,提出解决临床抗血管治疗、抑制肿瘤转移及增敏免疫治疗的新策略,突破胰腺癌靶免治疗无效的困境,显著改善恶性肿瘤患者预后,节省有限医疗资源,并成功实现成果转化,产生较大社会及经济效益,获2024年天津市自然科学特等奖。


 天医追求

打造基础研究高水平实验体系和人才培养平台


   

学校以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建设为契机,夯实以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7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为主的重点实验室梯队建设。结合基础医学研究中心科研特区建设,发挥高水平科研平台“筑巢引凤”效应,引进和培育国家级人才52人,形成高水平学科和团队集群效应,激发基础研究源动力,助力教育强市。学校拥有国家级人才151人次,拥有省部级人才255人次,“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部级人才团队19个,学校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数量始终稳居市属高校首位。此外,学校为提升生物大分子研究平台水平,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挥学校、大学医院医教研协同创新优势,提高临床成果转化应用效能,建设天津医科大学结构生物学中心,鼓励深度挖掘并孵育具有天医特色的学科交叉项目;成立天津医科大学交叉研究中心,有组织加强人工智能和医工结合领域的研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天医作为

坚持产学研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学校充分发挥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科技研发优势,主动服务国家和地区重大战略需求,高标准谋划学校科技创新工作,对接天津市12条重点产业链发展,以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成立天津医科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立成果库,形成学校、学院、大学医院“一盘棋”工作模式,提升学校成果转化能力。周东明团队科研成果服务社会科技经济发展,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出我国第一款基于黑猩猩腺病毒载体的新冠疫苗,以2800万元实施成果转化;尹海芳团队专利成果以专利许可使用方式实施转化,合同金额2000万元,同时该专利成果获得天津市专利金奖,并获国家专利优秀奖;魏瑞华团队的特殊设计角膜接触镜及框架眼镜镜片成果成功与深圳瞳学科技达成协议,实现转化金额1600万元。李筱荣、张晓敏团队成功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物成果以专利许可形式转化,合同金额达1.05亿元。该药物能够有效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长,并显著改善视网膜纤维化状况,有望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视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天津医科大学积极响应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把建设天开园作为学校科技创新的首要任务,目前已完成公司注册9项,涉及疫苗研发、药物研发、医学人工智能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领域。成立天津医大科技园公司,面向天开高教科创园开放共享图书馆和共享大型仪器科研平台。全力做好天开高教科创园宣传工作,积极参与“千团千企”,建立长效机制,多渠道与第三方产业孵化公司对接,举办校企精准对接活动,促进与企业及投资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





 预告:

     明天将继续展示“教育强国看天津——我市教育系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巡礼”之天津医科大学②“数见成就”“校长说”,敬请关注!








作者 | 彭未风

编辑 | 骁骁


天津教育报
天津教育报公众号是天津教育报刊社主办的以传播教育资讯为主的新媒体信息传播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