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为载“育”时代新人 | 教育强国专家谈

教育   2024-11-28 10:30   天津  

作者简介:

熊会安,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体美劳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常务理事、“国培计划”培训讲师、天津市教育兼职督学。主要研究领域为体育教育。


实施“五育并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由之路。1917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提出,“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其论述了体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强调了体育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体育在“五育”中占有独特地位,是教育的“钙”,不重视体育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如何让教育不“缺钙”?要以“体”为载“育”时代新人,以学生的体质增强和体育素养提升为根本目标指向,认真做好“三步走”。


第一步,聚焦健康,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意识的培养需要加大对学生体育运动项目的宣传、氛围的营造,通过发挥教育评价“指挥棒”作用,把相关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对学生体育的考核评价指标中去,不断强化学生“健康第一”的意识。此外,要以理论为支撑,重构学生的健康概念,在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提供锻炼方法、提高体育成绩的基础上,借助社会关注的升学体育考试,实现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目光的聚焦,营造良好的校家社体育锻炼氛围。

第二步,打造载体,强化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建设精品体育课程,让其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有效载体。要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校内外体育活动,让学生感受运动的魅力,强化运动能力的培养。我们要通过适宜强度的运动实现身体的教育,把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和锤炼意志的“四位一体”目标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掌握1—2项运动技能。

第三步,养成习惯,促进学生体育素养提升。身体的强壮不是最终的目的,学生有个性而全面发展才是体育学科的价值追求。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既是实现由外在约束到自我管理的转变过程,也是落实终身体育理念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要在学生体育学习中不断强化其锻炼意识的提升和运动能力的培养,通过创造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和过程性的综合评价,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终身运动习惯,最终实现体育素养的提升。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强市建设,体育可为;教育强国,体育能为。







作者 | 熊会安

编辑 | 骁骁


天津教育报
天津教育报公众号是天津教育报刊社主办的以传播教育资讯为主的新媒体信息传播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