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的本质》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独有的收获。它是全国知名校长、“牛爸”陈钱林写给教师、父母的教育经典书籍。从书中,我感受到陈钱林对教育事业的深深热爱,体会到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也从诸多的案例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有所思,亦有所想;有所悟,亦有所得。
什么是教育的本质,这似乎是一个庞大的问题,作为从事了30多年教育,既身居教学一线做老师又负责教学管理当校长的陈钱森,为我们阐述了他所认为的教育内涵。在他看来,教育整个生态是由三部分构成的,一是教育的本质,本质是培育健全人格,二是课堂的本质,本质是引导个性化学习,三是家庭的教育,本质是与人为先,最后这三部门凝结到最为重要的核心点上,那便是“幸福”。在幸福的奔赴中,在学校、教师、家庭的教育互动中,孩子具备良好的品质,学习的动力,自律自主的习惯,让孩子取得长足的发展。
在陈钱林看来,教育的本质是培育健全人格,健全的人格具体到孩子们身上,是什么呢?结合现在推行的素质教育和“五育并举”,它们可能是独立生活的能力、良好习惯的能力、知识获取的能力、探究发现的能力、积极热爱的能力、共情感染的能力,是责任心、感恩心、上进心等等。能力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似乎是说不完的,在培养健全人格这条庞大的路径上,我们教育者又该如何做呢?就拿我们学校来说,近年来篮球足球赛、艺术节、经典诵读大赛等诸多的活动,都是我们学校落实五育并举的一种尝试,在这份成效面前,孩子们活动多了起来,成长快了起来。
陈钱林在书中说昨天刚种下果树苗,今天就盯着看有没有结出果实,急于求成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作为老师,静下心来,耐心呵护比什么都重要。让我不禁想到班里的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学习基础比较差,古诗虽然会背,但每次将古诗的上下句连接起来的连线题他都连错。他总是很努力地去学习,却总是收效甚微,每次做题时他不认识练习册里的文字,只能靠蒙。不光在学习上,在行为习惯上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总是能听到关于他又欺负某某同学的小报告。但是,随着慢慢接触下来,我也摸清了这个孩子的脾气,发现这个孩子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棘手,虽然他在学习上不突出,甚至有时候听不懂老师讲课,但是他上课很努力地去听老师讲课,从不扰乱纪律和打扰别人。另外我还发现这个孩子有点缺乏自信,不敢在班里发言,所以,我就努力找到他的优点在班里给予表扬和鼓励,多次主动去帮他解决遇到的困难。慢慢地,他竟然敢勇敢地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虽然回答问题的声音不大,但我相信,只要他敢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以后他也一定会勇敢地迈出更多步!
其实,就像陈钱林说的那样,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好比是埋在土里的种子,生根、发芽、破土、长苗、开花,这一过程需要老师的耐心陪伴和引导。
等一朵花开,我愿以优秀的教育者为榜样,一直学习,一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