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声(微信:zsheng518)
编辑:Mark
出品:红色星际(ID:redplanx)
头图:智能驾驶图片
某知名Tier 1就是如此,在过去的两年里一直四处“拱”主机厂客户,都没有拿到高阶项目,只量产交付过少量的低阶项目。在苦于没有机会的时候,却因缘际会得了一个。
不过,这次项目机会背后故事非常精彩。某Tier 1本身是没有机会的,能得到机会是因为某主机厂内部赛马,两个负责智驾业务的部门相互竞争,各自找了Tier 1供应商来做这个高阶项目,所以某Tier 1算是“捡”了一个机会。
1. 高阶项目的机会
某Tier 1和某主机厂的关系就犹如一个男人追求白富美的故事:任你虐我千百遍,待你仍如初恋。
某Tier 1算是一家初创型公司,在前几年的汽车智能化的浪潮中成立的。成立的时机不错,正好赶上了国内主机厂在智驾上对供应商体系的切换。
之前某国内主机厂使用的都是国际Tier 1的智驾方案,但是国际Tier 1没有实现从L2的ADAS向L2+以及L2++的升级,所以主机厂对智驾供应商的选择从国际Tier 1切换为国产Tier 1。在这个切换过程中,大批国内Tier 1公司杀进了其供应商体系,都拿到了不少项目机会,成为前两年国内智驾圈的市场盛宴,一些Tier 1更是凭这波机会给资本讲通了“屌丝变高富帅”的故事,实现几轮融资。
某Tier 1也趁着这波势头挤进了该头部主机厂,不过和其他Tier 1不同的是最初并没有拿到正式的项目机会。因为刚成立不久,主机厂担心新手做量产没有经验,所以没给正式的项目。这家Tier 1创始人决定先给主机厂纳“投名状”,没有正式合同但也找了个车型免费干,向主机厂展示自己的技术能力。这也是Tier 1想“拱进”主机厂体系的常规做法。所以,这家Tier 1就向主机厂派驻了一批驻厂工程师。
事情的发展却出现了啼笑皆非的一面,这家主机厂智驾业务部门的某位leader“相中”了这批驻厂工程师,直接把一些骨干给挖走了。最终,双方的这次合作以该Tier 1没有拿到项目又丢了人马结束。
不过,Tier 1和主机厂之间关系的复杂和曲折,犹如痴情男人对白富美,虽然经常被辜负但总是一往情深不离不弃。虽然第一次合作没有多大成果,但是仍旧继续追求这家主机厂,后面终究是拿到了一些低阶项目和其他智能化的项目。
功夫不负有心人,因缘际会终于在这家主机厂得到了一次高阶的机会。不过这次因缘际会却是因为这家主机厂的内部赛马。
从管理方式来看,汽车圈的主机厂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赛马型的,一类是躺平型的。
内部赛马有种种弊端,比如会出现山头派系、资源挤兑等,但是总体上赛马的好处还是胜过不赛马。主机厂内部不赛马的话,就好比一个土豪只养了一个独生子,独生子大概率就是躺平,更严重的会成为败家子。因为没有竞争的压力,干的好或者干的差都不会影响作为独生子的地位和待遇。比如某国企主机厂就是典型,内部铁板一块一团和气,这两年的发展就非常一般。
其实从业绩成果来看,经营发展好的主机厂都是内部赛马型的。这类主机厂的大BOSS深谙人性,明白只有在内部搞赛马,才能把组织激活,让组织内部的各个业务部门都感受到竞争的压力,互为对手、相互竞争。
猛兽只会在丛林的撕咬和奔跑中成长起来,这是亘古不灭的道理。
某主机厂就非常喜欢搞内部赛马。比如在智驾上,分别交给A部门和B部门去做,让两个部门去内部竞争。结果呢,这家头部主机厂内部赛马的氛围太浓厚了,其他业务部门一看智驾火热也下场涉足,主机厂内部的大领导们看到这种现象并不禁止和干涉,而是“机会均等”的态度,哪个业务部门做的好就归谁做。
按这家主机厂最早的规划定位,A部门负责高阶,B部门负责低阶。但是A部门又找来做中低阶的供应商,和B部门竞争项目,B部门也拉做高阶项目还以颜色。
两个部门之间在这家主机厂的一款车型的智驾项目上相互角力的态势升级了。这是一款销量非常好的爆款车型,本来定的是A部门负责智驾的高阶部门,但是A部门找的Tier 1供应商量产过程非常曲折,这家Tier 1供应商以“项目出现烂尾、习惯性躺平”在业界比较闻名,B部门就嗅到了“夺食”的机会,就准备找Tier 1抢着做。
不过,由于A部门负责高阶,所以国内能做高阶的Tier 1供应商大多数都攥在A部门手上,B部门手里就缺少成熟的高阶供应商。B部门的leader就找来了某Tier 1说:给你一次机会,好好把握。
所以,现在就是两个部门、两套Tier 1供应商同时在做这款车的高阶智驾。两路人马加班加点的抢进度,都想先于对方做出来量产上车,然后挤掉对方使其在内部“出丑”。
某Tier 1在业界名气虽然很大,但是一直苦于没有高阶项目的量产交付。虽然是因为内部赛马才得到的机会,而且能不能交付上车也存在不确定性,但是为了在高阶的量产交付有零的突破,仍旧欣然入局。
2. 高阶智驾的窗口期
某Tier 1可谓是含着金钥匙出生。创始团队非常豪华,成员大多数来自国内外顶级的科技大厂、头部主机厂和Tier 1。这群技术大牛,正是看到了汽车智能化的机会,所以聚集在一起创办了这家Tier 1。
团队很快就得到了资本的认可。当时恰逢资本对智能驾驶的追逐达到了高潮,资本疯狂下注做智驾的公司,大家都相信汽车智能化的浪潮会诞生中国本土的博世,而且会诞生在技术大牛创办的公司里。在那一年,智驾公司一年融资几轮成了常事,如果没几轮融资都不好意思出来吹牛。
这家Tier 1在一年内也完成了几轮融资,几个小目标进账。相比传统汽车Tier 1出身的团队,资本更认可这些从科技大厂出身的技术大牛,因为算法是智驾的核心,资本认为算法大牛创办的公司更有前景。
创始团队豪华的背景外加资本的热情追逐,使得业界也都把这家Tier 1当作智驾行业的一股新锐力量。然而,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发展却不如预期。
这家Tier 1研发出了一套视觉算法技术,以此作为技术栈推出了涵盖主动安全、高度NOA以及城区等全域场景的量产方案。并且对外声称获得了多个头部主机厂的量产定点项目,而且在23年就可以实现全域场景的落地。但是,直到今年量产交付的只是前视一体机以及一些其他汽车智能的项目,在高阶智驾上尚未有零的突破。
虽然做的是前视一体机这样低阶的项目,但是创始人在跑会参展时对外宣讲的都是BEV Transformer、Occupancy以及端到端等前沿的技术。而且,也曾对外发布过BEV、端到端的Demo。并且对外声称拿到了主机厂的定点,但是一直未有量产交付。
众所周知, Tier 1做高阶智驾首先要走完从零到一的新手期。所谓的新手期,就是做出第一个高阶项目,通过完成一个量产项目向业界证明自己的技术能力。国内主机厂都不喜欢第一个吃螃蟹用新手,都希望别人先用,主机厂喜欢用已经通过量产证明了自己的Tier 1供应商。所以,第一个高阶项目的量产交付以及做的好坏,对于Tier 1后续拿项目非常重要。
这家Tier 1也深知第一个高阶项目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因为中高阶的市场需求在爆发性释放,如果迟迟做不到高阶项目的量产交付,无法向业界证明自己的量产能力,就容易错失这波高阶的市场风口。
所以一直积极的四处拓展主机厂想尽快实现一个高阶项目量产交付。某家销量规模不大的主机厂高阶项目招标,这家Tier 1也积极竞标,就是为了想在高阶智驾上实现突破,但最后还是败北给某老牌国产Tier 1。
一位熟悉这家Tier 1的朋友表示,按照这家团队的软件、硬件、算法能力应该有更高的技术与产品的天花板,而不是现在的状况。技术大牛创办的公司往往会出现一种现象,花活秀的很好,比如发paper拿奖、做demo,但是工程能力就有些一般。
结束语
留给这家Tier 1的时间窗口期并不多了。头部公司在高阶智驾上跑马圈地,有些已经拿下不少高阶项目,而且技术能力、量产经验都得到了主机厂们的认可,还通过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相互绑定。
对于还没有高阶项目量产交付的Tier 1来说,先实现第一个高阶项目的量产交付,才能挤上牌桌。
-END-
打开移动端,查看更多内容
加作者微信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深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