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简介
作者:钢城流光
地点:北京公交馆
有45年历史的巴拉德今天仍然是氢能领域的活跃者
在汉堡试运营的氢奔
氢奔在北京虽然一时风头无两,但在北京试运营的时间比较短(仅持续约1年4个月),07年10月24日后,它们就没再上过线。一方面这款车并非成熟的量产车,另一方面当时储氢技术还不够发达使用成本很贵,再有一方面就是试验就是试验,完成使命后并没有继续安排运营的计划。这三台车在试运营结束后的去向大概如此:一台返回德国;一台曾作为公交集团藏品,一度停放在法华寺公交博物馆;一台在永丰车场封存。
封存在永丰的氢奔
作者:我爱铰接巴士
而后,经历了若干波澜曲折,留在北京的两台中的一台,在2023年作为新开辟的北京公交馆展车,获得了重见天日的机会。
画外音:说起来,氢奔并非奔驰公交车第一次正式进入北京,更早之前的2001年,土耳其奔驰Conteco O345率先在1路试运营过,不过实惠的土奔O345档次和Citaro不处于一个级别。
氢奔零距离
有的时候真不好说过去和现在的产品工业设计效率孰高孰低。当笔者第一次见到氢奔的时候,首先感觉是基于Citaro燃油版开发的它,还保持着欧洲传统低地板公交车的基本特征,比如车尾的低后风挡小侧塔布局,只是动力链被两套燃料电池和一套电驱动系统取代。同时,初代Citaro造型仍然有VOV时代的烙印:前风挡分成两片,上片是向下倾斜的路牌,以及非常简约的分体小尾灯。
横平竖直没有任何无效设计过度设计的后围
相信读者通过老图能发现展车后围的“破绽”
注意citaro上面的巴拉德标志 作者:紫肆
前围特写,拙劣的马奎啊,相信细心的读者不需要对照估计已经发现若干“破绽”了
看不出来的用当年的图再对照一下 作者:紫肆
氢奔在风道门上张贴的车辆主要部件示意图 作者:紫肆
这张示意图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氢奔的技术方案和现在氢燃料车的异同。
氢奔没有动力电池(下一代增加了动力电池),车顶从前到后分别为9个三类瓶(350巴,1845升)、两套燃料电池组(总功率250kw)和冷暖空调,空调和燃料电池组之间夹着一对巨大的散热风扇。二十多年前的燃料电池体积还比较大,散热量需求大,三类瓶体积也称得上庞大,因而你从上往下俯视氢奔时,能直观地感受到车顶空间满满的占用,而在车面前能够仰望高耸的车顶包围(加上风扇高达3米67,接近一台高车身大巴车的高度,现在的氢燃料公交车高一般不到3米5,设备布置也很紧凑)
塞得满满当当的车顶
巴拉德系统配的这对风扇突出顶围很多 来源:carswp
氢奔后桥为ZF AV133单减桥
搭载下一代系统的facelift版上就换AVE130轮边电驱桥了
来源:carswp
氢奔采用的是单电机(max.205kw)-自动变速器(仪表台上有套ZF Ecomat的换档面板,控制逻辑未知)-后桥驱动方案,这样的方案在下一代被轮边驱动的ZF AVE130所取代,时至今日,ZF轮边驱动仍然是欧洲主流品牌在公交上的优选。
展车这个轮罩完全可以用莫名其妙来形容
它们大概来自于某一台福田6123
前门净开度1250mm非常宽大
满身各种单位标志和介绍诉说着它被寄予的厚望
氢奔的三个乘客门净开度相当大,均为1250mm,欧洲那边法规要求记得是前门≥1000mm,中后门≥1200mm。
氢奔车门应急阀的沉台处理
氢奔虽说出来都20来年了,但上面还有一些设计亮点现在仍然值得学习,比如说这个车门应急阀的沉台,在以前基本上所有车都是直接贴着侧面装就完了,不仅体积比这个大,而且突出侧蒙皮。
通常见到的应急阀都是这种突出的大圆
商用车设计贵乎简明,追求复杂的设计不代表一定高明。同样是自家旗舰产品 这个侧面设计和氢奔一对照
就见仁见智了
宇通海外U12上也用这种沉台处理距离首次开馆已经一年多过去,进入车内参观早已是不太现实,况不远处还有一沉默的游动哨,遂只透过玻璃窥视其中。后面的内饰图均为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参考。
氢奔内饰 作者:紫肆
氢奔的内部是典型的欧洲公交画风,这种画风,尤其是那款模块化的乘客椅也影响了我国客车行业多年。少有人坐过氢奔,但是“奔座”的名声传遍四方。整车座椅采用29+2+1布局,最大载客量70。再指出几个欧洲风十足的特点:右前轮拱的母婴座、几个座椅处扶手杆是不落地而在座椅靠背上固定,扶手杆上安装下车按钮(朝向是有要求的,灰色的大按钮应该是优先下车按钮,只是不知道其他具体区别在哪)。
氢奔灭火器放仪表台内 作者:耍哥
另外一点值得关注的是仪表台很厚空间充裕,里面能掏一个地方给灭火器用。今天很多新能源车仪表台一没有那么厚,二里面线束设备布得比较满,灭火器不得不放外面。
这个灭火器舱装的是德国原装货
仍有空间富余 司机将其摸索出了储物柜的功能
作者:紫肆
氢奔的手动翻转轮椅导板 作者:海和蓝也
今年初交通部提出应加快推广应用低地板及低入口公交车。在接近20年前的北京,拥有全低地板无障碍功能的氢奔算得上是比较梦幻的存在。
虽然电动导板问世也相当久了,但手动翻转导板仍然是今天轮椅导板最常见的结构,主要看重的还是成本与可靠性。
一眼望去一片堵头,没有想象中那么繁杂
作者:这是真正的CRH6041
数显屏上显示档位和抽象的车辆外观图标
作者:紫肆
现代而实用的驾驶区:气囊司机椅、机械+数显仪表、环抱式表头......
但一眼望去,表头右侧和副台一片没功能的堵头,看来氢奔提供司机的功能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繁杂。
中德合璧的标签
作者:这是真正的CRH6041
原厂德语标签和中文标签同时存在于车上,呈现出独特的中德合璧状态。
尾声
满满一大层展品啊,你没仔细参观参观吗?
参观过了,可以说是蔚为壮观(不仅是氢奔 其他车摆放位置也相当局促)
德国栽培,个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