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街作业】走进木洞 走近沧白

文摘   2025-01-15 17:50   重庆  

【作者介绍】 王小迟 网名 半山隐士 重庆文保志愿者 老重庆发烧友 自由撰稿


木洞,位于重庆巴南区北部,从重庆朝天门码头坐船下去,很近很近,几十里水路,一杆烟功夫就到了。如今公路也通了,而且还可以乘坐轨道交通转公交车,那就更方便了。


作为长江重要水码头,木洞的历史也是相当悠久,南来北往、名人贩卒、兵士袍哥,上重庆,抵宜宾,下涪陵,走万州,木洞是水运航行时必停的码头。这点我深有体会,想当年,下乡落户到长寿当知青,凡从长寿回重庆,有时洛碛可以不停,但木洞是必须停。那些年虽然不停地在长寿与重庆之间穿梭,但一直没有去过木洞,只是客船靠停木洞,站在甲板上远远看看木洞码头。



早在明代,木洞就有乡镇并且设置了木洞里,康熙年木洞属仁里九甲,雍正年设巡检,清末才设木洞镇,民国还称木洞里、木洞场。1946年为纪念杨沧白先生,曾还称为沧白镇,1949年后又改为木洞镇,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还改名为上游镇的,一年左右,在1967年再次恢复老地名——木洞镇。



木洞镇不算太大,但辖管面积还是有104左右平方公里。木洞镇人杰地灵,最出名的是推翻满清王朝的革命先驱杨沧白先生,先生的故居仍在老街上。另外还有不少人物哟,目前木洞镇评出有十个杰出人物:革命先躯杨沧白、红岩英烈何敬平、政界要人丁雪松、黄启璪、喻明生、学界翘楚李华飞、胡天成、陈忠林、文艺界名流沈福存、沈铁梅。


木洞有不少特产:,小时候我们最爱吃木洞晒枣(又称木洞蜜枣),甜惨了,但有点“榨称”,一斤晒枣没得好多颗。另外木洞还出榨菜和榨菜酱油,其实从木洞往涪陵方向沿江城镇都产榨菜,木洞油酥鸭也很好吃,这就是木洞著名的“三宝”。



木洞榨菜和木洞晒枣是重庆最出名的特产,与荣昌折扇、梁平柚子、蜀绣、黄沙白柚、诗仙太白酒、江津米花糖、江津广柑、白市驿板鸭、合川桃片都是响当当的地方特产。但由于木洞榨菜厂迁移至涪陵,木洞镇当地政府相对忽视这个产业,加上附近乡镇的小作坊竞争,木洞特产三件宝就一蹴不振,日见衰落。中坝榨菜厂搬迁到涪陵后,反而发展迅速。



再讲讲木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洞山歌。木洞山歌是木洞民众传唱的传统山歌歌种,每年春播和秋收时,在木洞广阔的田野上,人们边劳作边唱木洞山歌。2006年已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遗产,目前非遗传承人是喻良华和秦萩玥俩位老师。2017年2月应日本新潟邀请,参加“新潟春节祭”,高腔禾籁,高腔山歌,为木洞山歌走出国门做出十分重大贡献。



木洞,还应该提到的是杨沧白先生,这位中国民主革命家,政治家就是出生在木洞。杨沧白祖籍是湖北麻城,先祖是湖广填四川时迁至当时重庆府南川县。清光绪初年迁到木洞镇,先住在苏家湾,后搬到“猴子洞”附近,就是现在的现在杨沧白祖屋这里。


1903年杨沧白先生创立四川第一个旧民主革命组织“公强会”,后改称“同盟会重庆支部”。1911年杨沧白率众推翻清朝川东政权,成立“重庆蜀军政府”,并且任高等顾问。袁世凯窃权后,先生在重庆组建“讨袁军”,后失利,并于1913年远走邻国日本,并且与在日本的孙中山相识,得到中山先生器重并引为肱股。极力协助中山先生组建中华革命党。



辛亥胜利后,先生曾任四川省长、财政部长、大元帅府秘书长、国民党中央执委和候补监委、广东省长、北京政府司法总长等职。抗战爆发,拒绝汪伪政权利诱,抛妻别子,回重庆参加抗战。又因不满蒋介石独裁,归隐。杨沧白以晚清秀才身,顺乎时而应乎势。拥护孙中山,他在重庆办新学,创新刊,他学贯东西,其文,其诗,书法,文鉴自成一家。1941年8月6日,他夫人詹淑则在上海病故,他大恸深哀。先生于1942年8月6日在重庆南岸病逝,享年62岁。那天正好是夫人周年忌日。



杨沧白的遗体以国葬礼仪被安葬于重庆东泉。1943年7月19日,国民政府在杨沧白事业发源之处,重庆府中学堂旧址,建立了‘杨沧白先生纪念堂’,并将其所在的炮台街,改名为沧白路。在重庆市市中区,除中山路以外,有两条路是以民国先烈的名字来命名的,一条是沧白路,另一条是邹容路。



重庆老街
是以保护、关注历史文化建筑,以及古镇,古村落为己任,并致力于向社会大众宣传、推广相关资讯的核心平台 关注重庆母城的命运、每一处历史遗迹、每一条老街小巷 关注政府对重庆历史文化遗迹和文物古建筑的态度 我们:是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