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家校 | 主动学习、阅读……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这3个方法超实用

文摘   2024-12-04 14:30   浙江  



    人生中很多习惯都是在童年养成的,尤其在3—10岁,是性格行为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在今天这篇文章中,小编分享三个秘诀,可以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养成长期的好习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01

环境是好习惯的土壤


    坚持好习惯,并不是仅仅靠意志力那么简单,环境的影响一直被小觑了。


    孩子的这些坏习惯,我们可以通过环境制造阻力,让坏习惯的滋生变得困难。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小孩以前不爱喝水,不到口渴的地步不会想起来喝水,后来妈妈准备了几个大容量的水瓶,放在家中孩子最常待的几个角落,孩子喝水的量就增加了。


    其实,改变环境比改变孩子容易多了。



    同理,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多读几页书,那么尽量把书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确保当孩子想看书时,随手就能拿起一本书。


    如果想让孩子专心学习,那么尽量给他一个安静的区域,不要有过多的杂物,尽量把玩具、零食以及电子产品等容易令孩子分心的东西撤离视线。


    总而言之,想让孩子养成什么习惯,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来帮助他,清除环境中的障碍,让孩子的言行品行在环境中得到最初的熏陶。


02

好习惯需要简单易行的开始


    一位语文老师曾说起这样一个故事:


    他刚当三年级班主任的那会儿,特别想帮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但这对很多孩子而言,很难坚持下去。


    他就想了个办法,告诉孩子们:日记不限字数,一句话也可以。


    孩子们一听,高兴坏了,毕竟这个要求太简单了,几乎不费气力就能轻松坚持下来。


    时间久了,有的孩子发现一句话不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天,开始越写越长。令人惊喜的是,即使到了四年级,还有不少孩子在坚持写日记。


    在培养孩子习惯之初,也应让第一步简单易行。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爱上阅读,一开始就给孩子买很多书,孩子根本读不进去,他们的阅读兴趣还没萌芽,就被家长浇灭了。


    正确的做法是:一开始我们不要奢求孩子短时间内完整地读完一本书,而是从绘本入手,从简到难、由浅入深,难度递进,一些经典名著可以从每天读完1个章节、几页开始。


    培养好习惯,需要一个好的开始,把计划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只要孩子做到了,父母就可以多加鼓励,孩子的成就感就会一点点增加。


    好习惯都是日积月累慢慢坚持下来的,一开始不宜将目标设置得过大过难。


03

让孩子体会到好习惯带来的好处


好习惯不会限制自由,反而会创造自由。


    比如,你想让孩子按时起床,可以说:

“宝贝,如果你现在起床,就可以吃到街口那家你最爱的小馄饨啦!”

    比如,你想让孩子出门不磨蹭,你可以说:

“如果我们现在穿鞋出门,去游乐园不用排长长的队伍,可以多玩一会碰碰车了!

    这种表达比直接的催促要好太多,它能让孩子意识到: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事情,原来有这么多好处。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好处”是家长赞赏的艺术。


    比如家务,孩子一般很难从这种劳动中体会到愉悦的感觉。


    有位家长曾经在朋友圈晒出了一张读初三的儿子给她做早餐的照片,儿子平时没有做家务的习惯,这天心血来潮给妈妈做了个三明治,让妈妈感动了许久。


    这条朋友圈被儿子看到,变成了一种“变相的鼓舞”,他看到妈妈这么开心,体会到了为家人服务的价值和意义,做早餐的次数也变多了起来。



    心理层面的“奖励”,对孩子也是很受用的。


    所以,当孩子的行为在往好习惯上靠近时,我们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强化孩子正确的行为。


    孩子做完事情得到积极的反馈越多,越是能强化这一行为。


    说了这么多方法,最后提醒大家,养成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没有任何“速成班”,我们只能趁着孩子小,有很强的可塑性,密切关注并引导,督促孩子坚持下去,未来才能受到好习惯带来的种种滋养。


          本文来源 |  中国教育报

       编辑 赵俊

         初审  |  德育处

         终审  |  校长室


杭州市钱塘区新围小学
宣传学校、教师、学生相关活动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