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一传统“寒衣节”,文明祭祀 寄托最好的怀念

文摘   2024-11-01 09:23   吉林  

击蓝字关注我们





     

关于“寒衣节防火安全的温馨提示

    "寒衣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各民族重要的祭祀节日。时至秋冬季节风干物燥,是火灾多发季节,为了广大业主的生命财产安全,巩固小区的消防工作,延吉市物联特向广大业主/住户发出如下倡议:

一、让我们共同树立文明祭祀新风尚,为营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自觉做到不在园区道路、广场、绿化带、草坪等公共区域焚烧香蜡纸钱、拋撒冥币或设置污染公共环境的祭祀用品。

二、让我们共同践行文明祭祀新理念,采用鲜花祭祀、网上祭祀、家庭追思等现代祭祀活动,以精神传承代替传统实物祭祀,以肃穆、环保、节约、低碳的方式缅怀逝者。

三、禁止在楼道内焚烧冥衣、冥钱、灵屋、线香和鞭炮等祭祀物,保持楼道内空气流通及楼道整洁。

四、守护我们的家园,请不要靠近车辆、易燃易爆物品等地方焚烧,避免引发意外事故。

五、燃烧纸钱后,为了避免火灾隐患,也为了保护环境,请留意周围是否有未熄灭的纸屑火星,需在火彻底熄灭之后离开。

六、一旦发生火情,不可惊慌,及时拨打“119”报警电话,同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初起火灾的扑救。

请广大业主自觉遵守防火规定,共同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祭祀氛围。同时,要积极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宣传防火知识,提高防火意识。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为创建安全、和谐的居住环境而努力。



"十月一,送寒衣"。农历十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祭祀节日,这一天,人们祭祖先、送寒衣、寄思念。严冬已至 寒衣送暖古诗有云:“十月里来十月一,家家户户送寒衣。祭奠先人御寒气,敬老孝老世代传。” 祭祀的仪式和规矩,是文化的传承,也是孝道的体现。寒衣送暖,给逝者寄一份思念,为生者祈一份祝福。

寒衣节的由来:相传寒衣节起源于周朝,也被称为“授衣节”,因为从寒衣节开始,天气就开始变得寒冷了,这个时候需要开始给家里人准备过冬的棉衣,还要把家里的过冬被褥拿出来晾晒一下。从北宋时期开始,寒衣节主要有两大习俗,即授衣和烧衣,授衣,即皇帝向文武官员赏赐棉衣,以示关怀,而烧衣就是要给那些逝去的亲人焚烧冥衣,寄托自己的相思之情!因此,寒衣节也成了在家寄托相思、传承孝道的节日。

遥寄思念 祈求平安 一年一年的寒衣,一日一日的牵挂,一次一次的思念。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人间安康。

  寒衣节的传说

朱元璋“授衣”传说

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礼记·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南京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

“寒衣节”由此而来。人们还在加衣避寒的同时,也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相传,秦时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后来,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筑城墙里。孟姜女悲愤交加,向长城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丈夫尸骨。千百年来,这段忠贞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后,与秦始皇面对面地抗争,为夫报仇、替己出气,最后怀抱丈夫遗骨,纵身跳海殉夫。就在跳海的刹那,海上波涛澎湃,缓缓拱起两方礁石。据说海上姜女坟,海潮再大也不曾没顶。

由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长城内外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称作“寒衣节”。“十月初一烧寒衣”,早已成为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

  寒衣节“2吃”

吃饺子

饺子是华夏民族的传统美食之一,过节、婚丧、嫁娶都能见到饺子的身影,寒衣节的时候在很多地方都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象征着团圆,除了在家吃之外,祭拜先人的时候也会端上一碗饺子。

吃面条

寒衣节时,天气已经逐渐变冷,这个时候大家都想吃点暖胃的东西,因此很多地方有吃面的习俗,热气腾腾的汤面,吃完浑身暖暖,相对于其它美食,面条更容易消化,而且面条还具有长寿的美好寓意!







延吉市物业服务行业联合会
传播党建理论、宣传物业法规。分享专业经验,发布行业资讯。聚焦工作动态,搭建互动平台。树立行业品牌,展示行业形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