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荡沙家浜
万物皆有戏
你是否想过,走进一部历史的长卷,感受那份革命的热血与激情?
你是否想过,置身于一幅水墨画中,品味那份江南的秀美与宁静?
沙家浜,这个名字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并不陌生。它不仅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遗址,也是江南水乡的代表之一。这里,既有革命历史的深厚底蕴,又有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
11月18日,北郊初中2024级七年级全体学生,踏上这场沙家浜旅一日游,探寻红色记忆,体验江南水乡风情。
01
芦荡火种铸丰碑
红色沃土续华章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耳畔是优美唱腔,经典的“智斗”唱词,瞬间唤起人们对那段峥嵘岁月的记忆。沙家浜位于江苏常熟南隅。抗日战争时期,沙家浜一带是苏(州)、常(熟)、太(仓)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中心,新“江抗”的诞生地,新四军后方医院的所在地,留下了许多革命遗迹和斗争故事。
著名的革命样板戏《沙家浜》就是以这一带军民抗日的事迹为原型编写的戏剧,该剧讲述了抗战时期,江南新四军浴血抗日,某部指导员郭建光带领十八名新四军伤病员在沙家浜养伤,“忠义救国军”司令胡传魁、参谋长刁德一假意抗战,暗投日寇,地下共产党员阿庆嫂依靠以沙奶奶为代表的进步抗日群众,巧妙掩护新四军伤病员安全伤愈归队,最终消灭了盘踞在沙家浜的日伪武装的故事。
同学们一起观赏了根据《沙家浜》片段改变的大型情景剧,该剧在芦荡剧场演出,观众和演员隔湖相望,场景逼真,演员表演精彩,令人热血沸腾。大家一起随着精彩的剧情感悟了那段烽烟弥漫的战争历史。
“其中我最欣赏的角色莫过于阿庆嫂了。作为中国千千万万抗战妇女的化身,她掩护伤员、给乡亲们送情报、帮新四军夺大炮。她沉着冷静,机智勇敢,不畏牺牲,她种种高尚的精神令人动容不已。这也令我意识到,我们所想之幸福都是千千万万个革命烈士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当下,努力学习,不辜负先辈们对我们的期望与付出!”
——七8班吴梓函
在今天的研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下午观看的演出。
演出讲述的内容是村民和红四军们共同智斗侵略者。演出的过程中,运用了许多道具,生动形象地还原出了当时的场景。
在演出时,演员们的穿着都表明了身份,动作到位,落落大方,表情真实,让在场观众都沉浸其中。由其是在村民和红四军与侵略者对峙时,他们的动作体现了当时民众的愤怒和勇敢。现场的道具让我们更加直观地联想到了那时战争的激烈,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但是他们对和平充满了憧憬与期待,正是这份憧憬,使他们变得勇敢,不畏强敌。
在剧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公阿庆嫂,在京剧中,她用勇气与智慧战胜了胡司令与刁德一,从而让新四军的位置不被发现,阿庆嫂的勇气让我佩服,她为了让新四军不被发现,所以勇敢地与敌人对峙。在与敌人对峙时,她的眼中充满坚决。正是这份勇气和坚决,让新四军成功脱险。
阿庆嫂是千千万万抗日妇女的化身,她们用自己的决心与行动向我们展示了她们对侵略者的憎恶,也体现了她们勇敢,不畏强敌的精神,我们做为后辈应该学习她们的这种精神。
观看完演出后,我的心中无限感慨。演出中的阿庆嫂和百姓们正是抗日时普通民众的代表,他们为了有和平的生活和保卫祖国,敢于与敌人对峙,正是他们的勇敢坚强的精神使得中华民族抗日成功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传扬和学习的。
——七8班杨嘉怡
今天,这里的一场表演令我印象深刻。我们来到剧场上,这里非常宽广,座位前是一个湖心岛,上面坐落着一个小村庄。这场戏叫《沙家浜》。很快表演人员就上台了。有的身披平民服装,有的身披老中式军服,也有人身披日本军服。他们热情的向我们打招呼。很快,表演开始了。大家在岛上搬运粮食。不一会,日伪就进场了。他们浩浩荡荡向岸边开炮,人们立刻跑进房屋躲避。不过,新四军来了。他们向岸上的敌人人开炮。敌人被打的落花流水。忽然。一颗炮弹打到岸边。水上立刻燃起了大火。热辣辣的热浪立刻向我们袭来。不过新四军也向对岸开炮。敌人尽数被歼。这场表演真的太有趣了令我感印象深刻。
——七8班卜彦祺
02
何处飞来双白鹭
如有意,慕娉婷
冬季的湖面像一面宽广的镜子,平静而清澈,天空和大地仿佛融为了一体。这时,一群白鹭飞来,打破了宁静,鸟儿掠过湖面,漾起的层层波纹,如同揉皱了的绿缎。它们飞过湖面时,翅膀在水面上轻轻拍动,仿佛一首美妙的交响乐。头鸟渐渐放低飞行高度,微斜身子,用尾翼划过水面后扑扇翅膀又飞向了高空,其它鸟纷纷效仿,它们的尾巴轻点水面,水面上立刻激起了一圈圈涟漪向四周漾去,水面上不时传来鸟儿尾翼划过水面的声响。慢慢的,一切又恢复了平静,花草树木、蓝天白云的影像又映入了水中。
“白鹭下秋水,孤水如坠霜,”沙家浜的白鹭如素笺飘落。它静立,单脚独立时光的浅滩,似在聆听岁月的幽静。它展翅,洁白胜雪的羽毛被轻柔地披于它身,弧影于芦苇荡间翩跹。偶尔低翔,翅尖轻点水面,晕开一圈圈温柔的涟游,那雪白的倒影虚虚实实,优雅地在水中移行。倒影之上,灰橙色的喙总是在一片雪白中显得非同寻常,尖细而精巧,快要探进水中去了,风正起,白鹭的每一次振翅都带起风的低呤,在水面上书写空灵的篇章。
白鹭以水为台,以天为幕,在那片湿地的舞台上,与光影交错,与自然对谈。白鹭似水畔的诗韵精灵,醉美了沙家浜这片江南湿地。
——七8班胡桐瑶
正午时分,一只白鹭静静地站立在水边,它那洁白的羽毛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就像是一位刚刚从水底升起的仙子。突然,白鹭微微倾斜了身体,轻轻地蹬了一下腿,仿佛是在向水面告别。瞬间,它那宽大的翅膀划破了水面,带起一串串晶莹的水珠,在空中散开,犹如点点繁星般闪烁。随着翅膀的快速拍动,白鹭迅速升空,它的身影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那长长的脖子向前伸展,保持平衡的同时,似乎也在感受着飞翔的快乐。它的双腿收拢在身下,如同一柄锋利的剑,破开了空气的阻力。几秒钟后,白鹭已经飞到了不远处的树梢之上,依然保持着那优雅的姿态,翅膀在空中微微振动,慢慢地落下,宛如一片轻盈的羽毛。
——七8班张一丁
沙家浜的芦苇在深秋的风中摇曳,每一根都像一位坚毅的战士,勇敢地守卫着沙家浜的每一块土地。在这绿色的谜宫之中,忽然出现了一抹纯洁的白,就像在那污秽脏暗的社会中新四军战士们纯洁的心灵,从那里轻盈的飞向天空中。紧接着,许多白鹭在那一瞬间扑动翅膀,一心向阳,飞向广阔的蓝天当中。就像天仙一样挥舞翅膀,铁色的长喙衬托雪白的羽毛,在阳光下仙气飘飘,奔赴心中红色的希望。
——七8班孙钰彤
03
闾巷悠悠米酒纯
吴侬软语耳边亲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变体,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成为独立的地域性语言,有浓有方文化特色。“宁愿听苏州人吵架,也不听宁波人说话”这句俗话,足以形容苏州方言的悦耳动听。苏外来被称为“吴依软语”,是吴方言的代表,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软”、“柔”、“甜”、“温”、“糯'种方言孕育了三朵艺术之花——昆曲、评弹、苏剧,这种方言造就了苏州人儒雅、内敛的气质,这种方蕴涵了苏州城2500多年的历史文化,其语言魅力非其他方言可比。
漫步在沙家浜横泾老街内 映入眼帘的是一众古色古香的建筑,仿佛时光倒流,让人心向往之。石板路、古建筑,都是历史的印记。耳畔是吴侬软语,转角是庭院深深,江南的时光合着黛青天色里的云水,静静流淌在文人骚客的笔下,于岁月的旧书简中,弥漫着樟脑的气息。
沙家浜横泾老街,一个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浓郁文化气息的地方。它宛如一幅缓缓展开的水墨画卷,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像是这片自然风光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静静地镶嵌在芦苇的怀抱之中,成为江南文化的缩影。老街并不长,却足以让人感受到江南水乡独有的韵味。走进老街,就像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烟雨朦胧、诗意盎然的江南水乡。踏上那条由青石板铺就的小巷,脚下传来的是岁月磨砺后的沉稳与厚重,每一步都仿佛是在与历史进行对话。走在老街上,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些历经沧桑的老宅。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风格,白墙黛瓦,飞檐翘角,古朴中透着几分雅致,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细细品味这份难得的宁静与古朴。这些老宅,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精神的寄托,它们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记录了无数平凡而又动人的生活片段。它们或高或低,错落有致,每一座都承载着家族的记忆与荣耀。有的宅门前挂着褪色且字迹模糊的牌匾,但仍能依稀辨认出当年的辉煌;有的则大门紧闭,透过半开的窗棂,可以窥见院内斑驳的墙面和青苔覆盖的石阶,仿佛能听见昔日主人的低语和孩童的欢笑。这里,每一块青石板、每一扇木门、每一座古桥,都仿佛在低语,将岁月的痕迹轻轻镌刻在每一个到访者的心田。
沙家浜的抗战历史、英雄事迹既是时代印记,也是后人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更是牢记初心使命、致力民族复兴的生动教材和宝贵精神财富。此次秋季研学活动使北郊学子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丰富了大家的校园生活,将课本与生活的壁垒打通,在实践中收获成长!
文字丨周皎霞、七8班学生
编辑丨陈睿
审核 | 七年级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