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北郊》
北郊,是一首青春赞歌!正值北郊五秩华年,学校推出特刊《五秩弦歌 爱在北郊——我与北郊的美好遇见》,北郊人写下一篇篇温暖的“北郊故事”为校献礼,这些美好学校会存入电子校史馆中,岁月如歌,爱在北郊。
徐蕙:余生也晚,进出北郊10年(2003——2013),见证了北郊拔节蜕变的几大阶段:初高中一体、30周年校庆、高中迁址、初高中分设。很多记忆淡化、消失。而今北郊50周年校庆,它们款款而来,笔者忠实笔录。
一、石立北郊
一进北郊,入眼是一块略显陈旧的太湖石:它沉没与水下却体察天灵毓秀自成一体,后终为人所爱昂立天地之间,它体型庞大却玲珑格致,中有镂空却昂然挺立,好似我们所处的中学教育:看似普通平凡却经年累月世代相传,体系庞大却见于各自的微观躬耕;中有缺憾却依然是家国血脉的承担,也彰显着北郊“人心齐、泰山移、力无比”的精气神。
太湖石右手不到10米是两层楼房(青年教师所住),太湖石左手大踏步行走100米是较新的三层专家楼,和着学校后头的熊猫馆,食堂楼上,都住有青年教师。那两年因扩容的原因,大批新教师进入北郊,校内宿舍校外租房,所有的住宿资源都被调用,其背后的功臣是钱主任,钱主任一直都是笑眯眯的,笑眯眯的安排青年教师的住宿,笑眯眯的带人修缮被冰雪压塌的宿舍,笑眯眯的安排学校春秋游的车辆协调,笑眯眯准备20周年校庆“人活一世,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开心过也是一天,不开心过也是一天”,于是,他和他的后勤团队一直是那么乐呵呵的。
宿舍里居住着五湖四海汇聚至此的青年人,承载了他(她)们的青春故事:有“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有“我的青春被闯了一下腰”,似乎也能听到“谁的眼泪在飞”,又或是“明天会更好”。那几年,真是吃住在北郊,生活在北郊。
二、北郊之玉
老北郊有4层楼,我们来的第1年,教学区从1楼至4楼教室被挤的满满当当,到处都是学生和老师。第二年初高中部分开,高中部留高三,故而初一6个班(1楼)初二6个班(2楼)初三6个班(3楼)高三6个班(4楼)也很拥挤,但却很享受抬腿即到教室,转身即回办公室的感觉。而且能和高中教师一起交流工作经验,很有收获,至今还记得高三语文老师开出的“电影清单”,政治袁峰老师去上海追星的潇洒,数学老师家中学子被几个名校争抢的骄傲,这些那些动人时刻,点点滴滴不经意间洒在心中,多年后缓缓发酵、生香。
老北郊其实也并不老,我们来时也只有40岁,但影响我深远的却是一批扎扎实实的老北郊人。当我带着学生时代的骄傲和梦想踏入校园,学习着四个一“上一节好课,教好一个班,出好一份试卷,写好一篇论文”,学习与不同的孩子打交道却缺憾经验时,身边的老教师们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庄燕华老师是我工作之初搭班的老班主任,庄老师带班经验丰富但却从不河东狮吼:从没见过她发火,不动声色间就把学生问题给理顺解决了,她管理班级很有人文气息,和学生聊青春聊音乐聊生活,和我们青年人也能玩的一起去,退休后一边返聘初三一边照顾老母还弹的一手钢琴,生活得有腔调有生趣,是为人师。莫君敏老师也是熟知,喜欢她机动敏锐的做事风格,喜欢她大气爽朗的为人方式。物理学科曾是北郊王牌——物理三剑客:宋建英、吴雪萍、张玉琴曾带领物理组打下一场场学科硬仗。宋建英老师心直口快,一双鹰眼正气凌然,身兼多年毕业班年级组长亲自把关中考命门;吴雪萍老师是著名的救火队员,哪里有问题班级哪里就有她的临危受命:张老师是学科教研能手,课堂课例试卷命题反复精雕细琢。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宋老师强悍外表下神经痛的痛苦“半边身体都在痛,翻来覆去睡不着”,估计也少有人知吴老师经常挑灯夜战的批卷和中午不吃饭的面批,我只记得她还想教初四的笑容。而今她们或年过半百发染白霜,享受子孙绕堂的天伦之乐,但她们“历经艰辛终不悔,手捧丹心向红旗”的精神却影响着后来的我们。
三、繁花绽放
北郊的实验楼在教学区的最后,“烙画教室”曾在此落地,孩子们或激动或紧张的用烙笔刻画下一个个动漫人物或常州梳篦,也镌刻下了他们美好的校园生活,多年后也许考多少分他们忘了,但“想当年,我用神奇的烙笔刻画下了龙城常州的烙印”是多么值得给子孙显摆的话题,总不至于说“你看,你老子当年考了多少分”那般重复乏味和“你看,你妈妈当年刷了多少道题”那般无厘头的讽刺。实验楼也承载了中考前三天“自由复习”的记忆,冯斌校长带来的改革实验打开了心灵自由之门,“激发学生学习的自驱力”是他一直想做的事情。
体育馆在教学楼的后头,那里珍藏着一个叫陈燕的体育老师的青春,每个暑假烈日炎炎,她带着她的健美操队姑娘们一遍遍挥汗如雨,排列三人操、五人操等团队操,让健美操队成为北郊的一块王牌,也成就了一个个孩子的辉煌时刻。体育馆里,每年初一的新生夏令营展示和最后的百日誓师大会所半会在此召开,眼看着入学时一个个小萝卜头,不知吃了什么灵丹,葱葱茏茏地就抽条成了半大小伙儿,一个个稚气未脱的小花骨朵开成了含苞待放状,真希望改变的不止是生命的样态,而是内心的丰盈、骨头的坚韧、生命的拔节。体育馆里也迎来赛事,陈小平校长为了促进师生联谊,促进同事们之间的相互理解,精心设计了一个个有趣的体育比赛,在羽毛球的上下翻飞中、篮球的组团联盟中,大家的凝聚力得到了粘合。
四、那些花儿
老北郊还有很多故事,成为我的快乐之所:比如藏在教学区的电教馆,老馆长和我一见如故,他珍藏的《中国一百年》纪录片很好的充实了我起初的历史课堂。图书管理员成静老师教会我如何用好图书卡片,做好杂志阅览,如何待人接物,图书的陶馆长女儿改编红楼的佳作让人眼馋,其女一路求学高知毕业的传奇让人印象深刻。音乐楼里传出的动人音乐、数学王晓平老师带来的家乡毛栗子、数学陈老师讲的“中国式教育”故事,这些故事,构成了北郊的人文景观,成为了青年教师成长的营养。
“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学校之大,在校舍更在人文,我很幸运能在最青春的时候遇见了北郊,并和它并行了最重要的成长时刻,尤记得30年北郊校庆时颁发的“北郊美景明信片”和“邮票集”。而今邮票集还在,北郊的美景明信片不知所踪,最后在祝愿北郊50年华诞花开校园,桃李芬芳之际,也想询问一下:北郊的美景明信片,谁还有?
校友投稿或留言可以发送邮箱:
czbjzx@126.com
625138996@qq.com
校友返校联系人、联系方式:
宋老师 13401320520
邹老师 15051906656
郑老师 13656121861
供稿|徐蕙
编辑|学生成长中心
审核|校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