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就在昨天,美国密西根大学校长Santa J. Ono证实,即将终止和上海交通大学长达20年的学术合作。此前一直网传的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停止招生的传闻成真!交大密院由上海交通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两所顶尖大学于2006年共同创办,如今可以说是国内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分数最高之一,更是很多江浙沪理工牛娃的梦校。而且学费性价比非常高,每年只要75000元。
在过去的20年里,交大密院已经为1000多名本科生提供了全球学习的体验。可以说是国内最好的申研项目,24届本科去向包括哈佛、斯坦福、普林斯顿、卡内基梅隆、加州伯克利、耶鲁等,本科出国直博21人。密大管理层指出,目前就读于该课程的学生不会受到影响,可以继续完成学位。关于交大密院的传闻起因,今年10月,联邦调查局指控5名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学习的中国公民(来自交大密院)被指控在格雷林营地对密西根国民警卫队资产进行“间谍活动”。
中美关系持续紧张,作为密西根与上交合作项目的参与者,这些学生的行为激起了众多质疑。
国会议员约翰・穆莱纳呼吁停止资金支持和关闭联合研究所。
密西根州长格雷琴·惠特默表示面临巨大压力,需要就格雷林营地的安全问题向公众交代。同时提到了是否取消相关机构的资金支持、如何处理与上海交大合作关系等问题。
而此次的官宣则是最终的尘埃落定。
这已经不是中外合作办学的首次“触礁”:去年9月佐治亚理工停办深圳校区,此前加州伯克利分校表示“已经放弃对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全部所有权,换句话说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也有可能就此停办。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将何去何从?
从佐治亚理工深圳到交大密院
多个中外合作项目被美方点名
在交大密院停办之前,早在去年9月,就有两个预兆性的事件:
其一,美国佐治亚理工官网突然官宣,将停办深圳校区。
■ 图源:https://news.gatech.edu/news/2024/09/06/georgia-tech-exit-georgia-tech-shenzhen-institute
学校官网的声明大致意思如下:
学校将终止在深圳的学位课程。但是,目前在读的300位学生可以完成学位。
由于天津大学仍在美国制裁的18所大学名单上,这使得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天津大学以及随后的深圳校区合作不再成立。
消息一出来,在校生都绝望了,说“一觉睡醒学校无了。”
佐治亚理工深圳校区(全称: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GTSI),目前仅开设了5个硕士专业:电子与计算机工程、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环境工程、工业设计,在校生300多人。过去几年使用的都是位于南山西丽的过渡校区。主校区原计划明年就落成投入使用了,非常漂亮的校园,一瞬间不知何去何从。唯一安慰的就是,在读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学位,但是他们(包括已毕业的GTSI历届校友)拿到的毕业证都不显示深圳校区。其二,在去年9月下旬,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发布了一份报告,指责中美合作的研究推动了中国实现高超音速武器、人工智能、第四代核武器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等军民两用、关键和新兴技术的进步。
而在这份报告中,清华-伯克利深圳研究所、佐治亚理工学院深圳研究院和四川大学-匹兹堡研究院等中美合作办学项目被点名批评。
为此,加州伯克利分校表示“已经放弃对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全部所有权,换句话说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也有可能就此停办。
根据教育局中外合作监管信息平台显示,共计有超过330个中美合作办学的机构和项目;光是本科阶段,全国已经通过认证的中外合作项目/机构就多达1000+所。未来是否还有更多项目停办目前不得而知,但毕竟是少数。
中外合作项目还值得上吗?
这几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因为“进可拿海外大学学位出国、退可留守国内享安全稳定”,备受很多学生的青睐。
■ 上海的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其中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上海纽约大学和昆山杜克大学,都是国内学生的最爱。我们曾经采访过两所学校的在读学生——上纽大的小林同学和昆山杜克的Lisa同学,他们表示中外合作大学无论从课程、学费还是未来就业仍然很“香”。
上纽大,计划学习数据科学、商业与金融双专业
观点:身为“两条腿走路”长大的孩子,中外合作大学最能展现我的优势可能“爸爸真棒”的老读者还记得小林的故事,从小妈妈对他的培养方式就是“两条腿走路”(👉点击查看小林的讲座分享),最后到了高考阶段,他就开始思考:我到底是去选择读美本,还是读在中国本地的大学呢?读国内大学吧,因为一直兼顾体制内外的学习,在国内大学显然并不能完全展现他的优势。读美本吧,虽然他很向往海外教育资源,但又很确定自己未来想在中国工作,不想跟国内“脱节”。
因此,从妈妈那里听到上纽大这样的学校后,小林就觉得这样的学校是“两全其美”,特别符合自己的需求。从那以后就没考虑过别的学校了。一句话“推销”上纽大:
学校以整个城市为“校园”,教学楼好像一所“陆家嘴公司”,这里的生活跟普通校园生活有所不同,但是你来了一定会感到享受的。
■ 上纽大(图片来源:学校官网)
昆山杜克大四,媒体艺术与艺术史
观点: 在我能考到的所有大学里,昆山杜克是最好的选择
Lisa读高中的时候,还是个懵懵懂懂的小孩,对将来没有什么长远的规划,很多计划都是爸妈在做。那个时候她脑子里想的就是:一定要读一个很好的大学。为此,她做了很多准备,包括学美声,走艺术特长生路线。后来,Lisa从留学机构那里了解到昆山杜克大学,觉得这所大学不仅全英语教学、和国外名校有联系,将来出国读研也是一个很好的跳板。她当时也接收到了一些其他学校的录取,但比较起来,昆山杜克大学确实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就成了它的第一届本科生。一句话“推销”昆山杜克:
它地处自然优雅又略微偏远的环境,是个踏实地做学问,也能享受到老师和学校精心呵护的地方。
■ 昆山杜克大学(图片来源:学校官网)
那么到底哪些学生适合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哪些不适合?有趣的是,在这个问题上,Lisa和小林同学的观点“正好互补”。
Lisa觉得昆山杜克比较适合想在本科阶段探索自己兴趣的人。因为在这里的大一、大二,真的和美国综合性大学一样是博雅通识教育,选课完全自由,不管你之前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可以在这里自由转换专业。那么,如果你已经确定了要学哪个专业,有很明确的职业规划,她觉得昆山杜克就未必最合适了。■ 昆山杜克的师资和生源数据(图片来源:学校官网)
小林同学则认为,即使你确定自己的专业、有清晰的规划,中外合作大学依然是很好的选择,因为它的灵活性是大多数国内大学都望尘莫及的。第一,既然你有选课的自由,那么既可以选一大堆各领域的课探索兴趣,也可以全部选择跟你的专业相关的课,因此已经确定专业的同学并不会受到影响。而另一方面,很多国内大学的规定都相对比较“死板”,比如你想读双学位,遇到的挑战会很大,或者想转专业、修专业以外的课也很困难。中外合作大学就好得多了,不仅可以自由选课,而且只要修够专业课,不管是双学位、辅修学位还是中途想转专业,都很方便。
■ 上海纽大本科课程设置(图片来源:学校官网)
这两个项目/机构都是“全英文授课”,难度可能超乎你想象,哪怕是高考英语考到140多分,也有可能遇到困难。而如果有畏难情绪,就可能慢慢缩在自己的世界里,有问题也不去解决,最后可能整个人都不好了。小林同学还觉得,勇于接受挑战的精神特别重要,因为中外合作大学确实会有很多挑战到你之前的思维定势,包括文化上和学习上的,而等将来到了海外,要接受的挑战甚至会更大。
美国大学之所以会吸引这么多中国家庭,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本科的博雅教育。不管你之前的背景如何,头两年都可以不确定专业,选择文学、科学、历史、数学……等基础课程,学习人类文明的精髓知识,也探索自己的心之所向。换专业以及学习双学位、辅修专业也非常容易,以至于美国大学生普遍会修两、三个专业。在上纽大和昆山杜克读大学,确实“复制”了这种体验,大一、大二选课自由度很高。当然,考虑到需要达到毕业标准,差不多到了大二以后,大家的选课就会开始偏向自己的专业了。课堂规模方面也和美国大学相似,通识课一般都是大课,但其他课以小课为主。比如上纽大的小林说专业数学课一个班也就10-20人左右,英语课的话则是10-15人,老师完全可以照顾到每一个同学。Lisa由于是昆山杜克的第一届本科生,连大课都只有3、40人,文学课之类的小课甚至可以达到一对五、一对三。虽然享受到了“超级VIP待遇”,但她说“也有点寂寞啦”。
除去上课,大家最关注的问题自然是——中外合作办学提供去海外学习的机会!
上纽大规定,从大二下到大四上,可以去海外的纽约大学分校区学习1-2学期。纽大在全世界一共3个门户校园、十几个校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课程,你可以去巴黎学文史哲,去纽约学金融,去华盛顿学政经……
小林还透露了一个上纽大的“秘密”:因为选课很灵活,有些学生虽然在大三去了纽大学习,但可以把自己的一整个学期都空出来不上课,而是用这段时间去纽约当地做实习,然后还能申请gap一年,这样就可以在纽约待整整两年时间。最后可能就直接签三方合约、毕业后留纽约工作了。昆山杜克的话,是规定学生必须修够美国杜克大学一个学期的学分,才能拿到毕业证。去美国杜克十分方便,只要提交签证就可以。如果想去美国其他大学读书,也是有机会的,只不过需要自己申请,手续上比较麻烦。Lisa就有同学曾申请到去哥伦比亚大学做Visiting student。
■ 昆山杜克还开设了第二校园国际化学习项目,来自美国、印度和世界其它国家的学生将与国内的优秀大学生一起学习和生活。(图片来源:学校官网)
上纽大和昆山杜克其实都面临一个有点尴尬的问题:它们的录取分数线不低、学费昂贵,但在国内却是非985非211的“双非”学校,更没有可能享受到真·海外大学的待遇。那么,大企业大机构会青睐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吗?
上纽大的小林表示:一百个放心!毕竟,他们学校的“职业发展中心”是非常出名的,从大一就会教你如何写简历、规划未来职业、找实习、找工作。甚至有些学生从大二开始就会通过选课,把自己每周空出来几天,在上学的同时做一份全职工作。因为上纽大的金融、经济等专业非常强,每年秋招春招也会有摩根史坦利、“四大”这样顶尖的公司来学校。■ 上纽大毕业生重点就业单位及地区,从腾讯、亚马逊、拼多多到高盛、麦肯锡都有(图片来源:学校官网)艺术生Lisa告诉我们,昆山杜克也有职业发展中心,教学生写简历、找实习等,其他方面商科学生的实习机会比较多,比如可以去麦肯锡,但在她的专业领域,学校提供的机会比较少——因为她的梦想是做音乐剧!当然,就像她前面提到的,老师会带她们去乌镇戏剧节,但更多的资源还是需要自己去寻找。
她从大三的时候开始做Independent study(独立研究),写音乐剧剧本,去上海文化广场做实习,在上海的社区剧场做过英文音乐剧演员,现在则在和同学一起做新牡丹亭的话剧版。她想先尝试一下“音乐剧演员”的生活,到明年再考上戏的研究生或者申请美国MFA,看世界会给她指引出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我其实也焦虑过很久很久,因为艺术留学可能要花一两百万,最后多半也挣不回学费,那么这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呢?但后来我想清楚了:我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是像别人一样成为华尔街精英,还是努力成为一个学术大佬,能挣到一些钱,也能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Lisa说,她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既然家里并不需要她给予很大的经济支持,那么她就可以选择在获得一定经济基础的同时,让自己活得快乐一点,尽情去体验不同的人生。这样的心路历程,恐怕大多数留学生都能找到共鸣。
而小林面对未来,则表达了自己“幸福的烦恼”:“我感兴趣的方向至少有5个,但是就算是选双学位+辅修,最多也只能选3个专业,好发愁啊。”
他说自己真的很喜欢数据科学,也喜欢数学和计算机,而都读上纽大了,怎么也得学学它的王牌金融专业。除此之外,让我们没想到的是,他还特别热爱音乐,每周会花很多时间在音乐上面。
我觉得自己的艺术细胞还不够啦,没办法像Lisa同学那样追寻艺术梦想,我还是希望能掌握一门技巧,在社会中更好地生存,做出自己的贡献。但无论如何,能在大学这个阶段,除去沉浸在理工科的学习中,还能睁开眼睛看看世界,自由地探索自己喜欢的方向,这个机会实在是太珍贵了。”
小林的心声,或许也是许多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共同的心愿。
了解英美留学最新趋势
杭州本土牛娃案例与经验
学科方向探索与活动规划
以及英美双申和选校策略
一切精彩内容仅在
真棒·英美留学盛典(杭州站)
🔥1月19日(周日)下午14:00🔥
👇点击预约最新活动👇
👇滑动看下周活动预告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