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成最大“黑马”:斩获国内唯一MIT计算机录取,还有两枚牛津!三名学霸公开转轨历程…

教育   2025-01-16 13:10   上海  

杭州今年的海外大学申请惊喜不断:

  • 首先是MIT麻省理工学院早申在国内仅录取了两名学生,其中被计算机专业录取的周康阳,就来自杭州学军中学教育集团文渊中学!

  • 美本Top30大学也有21封录取,其中藤校&Top10的顶尖录取有5封,除了上述的MIT,还有杭州贝赛思的约翰霍普金斯和宾大,以及杭外的西北和康奈尔!

  • 就在昨天,牛津放榜,黑马校杭州娃哈哈和杭四中分别斩获一枚牛津

可以说杭州走国际路线的牛娃们越来越有机会了!

那么到底杭州的学生如何转轨国际化学校?有哪些选择,又应该如何备考?如果一直在公立学校上学,到底能不能适应国际化学校的教学模式?

最适合回答这些问题的莫过于已经经历过这一切的杭州过来人学生。

前不久,“爸爸真棒”就邀请了三名正在上海和杭州读国际化学校的杭州学霸前来分享,他们分别是:

有意思的是,这三个杭州牛娃分别读的是AP、A Level、IB课程;有的是从公立转轨到国际,有的从杭州的民办校,转轨到了上海的国际高中……他们的升学路径各有不同,希望可以给广大杭州家长提供参考。

了解英美留学最新趋势

杭州本土牛娃案例与经验

学科方向探索与活动规划

以及英美双申和选校策略


一切精彩内容仅在

真棒·英美留学盛典(杭州站)

🔥1月19日(周日)下午14:00🔥


👇点击这里,报名杭州站英美留学盛典👇



从公立到国际,从杭州到上海

详解杭州孩子读国际化学校的三种路径

徐同学是典型的体制内公立转国际化学校的孩子。他初中就读于杭州当地一所重点中学,中考后,同时被一所公立重点高中和知名国际化学校录取。

徐同学最终选择了国际化学校这条相对更难的路。因为入读体制内高中只需要中考成绩,但想要被知名国际学校录取,则要跟中考、校考同时挂钩。

谈到申请过程,徐同学回忆:在中考前的五、六月,他需要先报名国际学校的“中外合办班”,再去参加校考。校考共两天,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第一天是笔试,具体考试内容每年都不一样,不过大致是英语和学科知识两大部分,学科知识以理科为主。

第一天笔试会筛掉一部分人,通过笔试的人可以参加第二天的面试。面试主要考察的就是英语口语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等。

校考和中考成绩,按照比例赋分,决定最后录取结果。

与徐同学不同,Betty初中就在杭州的一所外国语学校就读,她的目标也不是杭州的高中,而是到上海读国际高中。

Betty认为,备考的重点是语言成绩,校内其他考试的难度没那么大,只要语言成绩过关,就比较有把握了。

她身边也有一些同学是在中考前才开始准备各种考试的,比从初二就已经在备考的她晚了不少,但同样拿到了offer。

Betty说,“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节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觉得早做准备会少点焦虑,那就早一点开始;反之,如果认为平时打好基础,临门一脚也来得及,那也可以晚点。

至于杭州的中考成绩,上海的国际化学校并不是很看重。学校会要求递交成绩,但并没有设立门槛,只要不是差得离谱,一般都没问题。

提前一年入学,让她受益匪浅,更适应课堂节奏,还能更容易拿到奖学金。

徐同学和Betty的升学路虽有不同,但都完整地在杭州度过了初中三年。而Thea则在初三也就是9年级就早早来到上海。

初二时,她就参加了上海国际化学校的笔试,分为英语和数学两个部分:

  • 数学是包含中英文的双语题,内容跟体制内初三考试的题目难度差不多。

  • 英语除了参加考试外,还要提交标化成绩。一般标化成绩过关,校内英语考试就没什么问题。

笔试过后会有面试,外教会问一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表现来决定录取结果。最终,Thea成功被录取,比同龄人更早一年进入国际化学校。

不管是公办转国际,还是提前备考、提前入学,三个孩子都如愿进入了理想的学校。但他们还要面临更大的挑战,完成课程并申请大学。


IB/AP/A-level

普娃牛娃都有自己的赛道

徐同学读的A-Level课程,被认为是“英国的高考”。A-Level课程有两大特点:

  • 科目选择非常多

  • 课程内容的难度和深度较高

国内很多人一提起A-Level就发愁,但徐同学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说,A-Level课程肯定是有难度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01

思维方式的转变。

尤其是理科的学习,和体制内学校有很多不一样。大多数公式不需要背,而是更偏重理解公式的本质。

02

文科上对写作的要求很高。

他选修了经济学和文学。不仅文学考试有大量写作,连经济学考试中也有大量写作内容,一张考卷里起码有3到4道大作文,答题的A4纸起码要写满2页。


除此以外,物理、化学、生物这些课程,都会要求大量写作。所以,快速写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03

知识点覆盖面很广。

A-Level课程的深度可能不及体制内的高中课程,但它涉及的知识点会特别多,课程大纲会很长。比如,初中的时候就会学到微积分。我们需要快速接收大量信息,这可能是很多同学觉得需要“补课”的原因。

徐同学刚解释完“补课重灾区”的A-Level课程,IB预估分为满分的Betty则说了一句话:

国际学校圈有一句话,‘IB的学生是不睡觉的’。”

这句话把IB课程的难度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她看来,IB课程的难在于两个方面:


01

较好的写作能力。

IB课程里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课程,都会要求学生完成一份研究报告。比如数学,会要求学生根据课内的知识去自己提出一个研究问题,写一份11~20页左右的研究报告。

02

对学生的自主性要求比较高。

比如化学,从设计实验到完成实验,再到最后写研究报告、得出结论,都需要学生自己一步步去把控。老师更像是领头人,会按照计划推进学生的进度,但不会有特别实质性的帮助。这个过程,对学生自主性的要求很高。

提到知识难度,Betty表示,体制内的孩子哪怕是普娃学IB也是有一定的优势。十年级时,她明显感觉,在理科学习上,自己要比体制内转轨来的孩子更费力。

和IB和A-Level相比,在很多人心中,AP是最有性价比的课程。Thea一共考了8门AP,高一完成3门,高二完成5门。

Thea认为,AP课程特别适合那种学科兴趣广泛但又不是特别喜欢深度钻研的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很高,跟美国大学的适配度也很高。有些课程完成后可以在美国大学换学分,这样就能有更多时间用来修更难的课程。

而且AP还能给高中生留出更多搞课外活动的时间。一门课程大概一个月左右时间就能学完,剩下的时间可以办活动、办社团,会对申请有很大助力。

尽管三位学生学习的国际课程不同,未来的申请规划也不一样,但我却看到了同样的东西:

认真、热情、自主、有思考、有追求。


凌晨2点睡觉,早上6点半起床

走国际化路径,选择和努力同样重要

谈到放弃体制内top1高中的原因时,徐同学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

他说,自己完全是从自身的优势和未来的规划来考虑的:因为自己在学习上的自主性比较高,而国际教育恰好提供了这样的学习环境,能让他根据自己的安排和规划做自己想做的事,也可以探索一些更感兴趣的专业并且深入学习。

而Betty也是自驱力很强的孩子,进入国际化学校后,她在学习上从来没有松懈过——一般情况下,都是晚上2点左右睡觉,早上六点半就起床了。发现自己理科成绩不太好,她就努力赶进度。最终,Betty成功拿到了学校的奖学金。

Thea的学习一直非常有规划,对课程学习的目标、进度把控得很不错,同时还要安排好课外活动,真的是时间管理大师。

他们之所以能如此投入、如此优秀,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适合并热爱。

根据自己的优势、兴趣和规划,选择合适的课程和学校,让三位学生都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和申请中,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合适的路,比好走的路更重要。

所以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国际化学校时,除了要考察学校的软硬件外,还要考虑与孩子的适配度,以及孩子的基础是否扎实,是什么性格特点,是否能承受压力,在未来想从事什么行业……这些都是择校时必须要衡量的要素。

只有完善的规划,才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在三年的学习以及未来的申请中脱颖而出。

了解英美留学最新趋势

杭州本土牛娃案例与经验

学科方向探索与活动规划

以及英美双申和选校策略


一切精彩内容仅在

真棒·英美留学盛典(杭州站)

🔥1月19日(周日)下午14:00🔥

👇点击这里,报名杭州站英美留学盛典👇



点赞&在看,及时收到推送哦

爸爸真棒
K12原创教育资讯平台,致力于理性、深度、有启发的融合教育探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