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指南解读
2024年12月,中华眼科杂志发布了最新版《中国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4年)》1。该共识对干眼的定义、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分类和分级、检查和诊断、治疗和临床目标等进行了详细阐述。相较于2013版2,该共识在表述干眼的分类上,将蒸发过强型干眼,重新定义为脂质异常型干眼,同时增加了对睑板腺分泌功能的检查,并首次推荐了能增加泪膜脂质层厚度,融解睑板腺开口阻塞物的药物全氟己基辛烷,为MGD相关干眼提供了新的诊疗选择和思路。本文将重点对该内容进行解读。
干眼是一类多因素致使泪膜稳态失衡的眼表疾病。按照泪膜结构和功能分为5类:水液缺乏型、脂质异常型、黏蛋白缺乏型、泪液动力学异常型和混合型。相较于2013版,新版共识新增了脂质相关评估方案。
脂质相关评估
评分标准
新版共识在分级管理治疗的基础上,仍强调了明确干眼类型的重要性。临床多数患者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 MGD和泪液分泌不足症状,治疗时须考虑患者的症状、睑板腺的生理状况、泪膜脂质的质和量、睑板腺开口是否通畅,以及泪液的生成情况、减少和缺失程度,以便制订恰当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药物选择
总结
近年来,睑板腺相关问题在干眼的诊治上得到了广泛关注。除《中国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4年)》外,美国眼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 AAO)于今年2月发布的最新版《干眼临床推荐指南(2023)》(Dry Eye Syndrome Preferred Practice Pattern,DEs PPP)中,也将全氟己基辛烷新增为中度干眼的推荐用药5。无独有偶,中华眼科杂志于去年11月发布的《中国睑板腺功能障碍专家共识:诊断和治疗(2023年)》中也提到,对于出现干眼的MGD患者,推荐优先选用促进脂质分泌、含脂质或模拟脂质成分的人工泪液点眼。对于长期使用人工泪液者,推荐优先选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全氟己基辛烷与泪膜脂质疏水层结合,可稳定泪膜‑空气界面,从而延缓泪液蒸发,相关滴眼液已在国内完成Ⅲ期临床研究,有望成为 MGD 相关干眼的治疗用药6。
参考文献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