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视现象愈发普遍。本文旨在探讨老视临床个性化诊疗的重要性、方法及应用前景。通过详细阐述老视的生理机制、个性化评估手段以及多样化的矫正治疗方案,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根据个体差异制定精准诊疗策略,为眼科临床实践提供全面的理论与实践参考,以提升老视患者的视觉质量与生活品质。
一、引言
老视,即老花眼,是一种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生理性眼调节功能减退现象。它主要表现为近距离阅读或工作时视力模糊、眼疲劳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效率。由于个体在年龄、用眼习惯、眼部生理结构及全身健康状况等方面存在差异,老视的临床表现和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开展老视临床个性化诊疗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能够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最适宜的视力矫正方案,使其在不同视觉场景下均能获得清晰、舒适、持久的视觉体验。
二、老视的生理机制
人眼的晶状体如同一个可调节的凸透镜,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与舒张改变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实现对不同距离物体的清晰成像。在年轻时,晶状体柔软且富有弹性,睫状肌功能良好,眼睛能够轻松地进行远近调节。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降低,睫状肌的力量也逐渐减弱,导致眼睛的调节能力下降,无法有效地聚焦近处物体,老视便随之发生。这种生理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常在 40 岁左右开始显现,并随着年龄的进一步增加而逐渐加重。
三、临床个性化诊疗的评估方法
(一)视力与屈光状态检查
准确测量患者的远视力、近视力以及屈光度数是老视诊疗的基础。通过视力表检查可初步了解患者的视力情况,而验光则能确定其近视、远视或散光的度数及轴向。对于老视患者,不仅要关注其远用屈光状态,更要精确测定近用附加度数,这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工作距离、用眼习惯等因素综合判断。例如,一位经常从事近距离精细工作(如会计、编辑)的患者,可能需要相对较高的近用附加度数;而对于主要进行中距离活动(如教师在讲台上授课)的患者,则需要适当调整处方,以确保在不同视觉范围内都能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二)调节功能测定
调节幅度测量
调节幅度是指眼睛能够产生的最大调节力,常用的测量方法有移近法和负镜片法。测量调节幅度有助于评估患者眼睛的调节储备能力,进而为确定近用附加度数提供依据。一般来说,年龄越大,调节幅度越小。例如,40 岁左右的患者,其调节幅度通常在 5 - 6D 左右;而 50 岁患者的调节幅度可能仅为 2 - 3D。当调节幅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无法满足患者近距离用眼需求时,就会出现老视症状。
调节灵活度检查
通过使用翻转拍(±2.00D 或 ±1.50D 镜片),测定患者眼睛在看远和看近之间转换时的调节速度和准确性。调节灵活度下降可能提示患者存在调节功能障碍,这在老视患者中较为常见。对于调节灵活度较差的患者,在制定诊疗方案时,除了矫正屈光不正外,还可能需要进行调节功能训练,以提高其眼睛的调节能力和舒适度。
(三)双眼视功能评估
眼位检查
检查患者的眼位是否正位、有无隐斜或斜视。老视患者由于调节功能减退,可能会影响双眼的协同运动,导致眼位异常。例如,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外隐斜或间歇性外斜视,这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视觉疲劳症状。了解眼位情况对于选择合适的矫正方法至关重要,如对于存在外隐斜的患者,在配镜时可适当增加近用附加度数,以减轻眼睛的集合负担,改善双眼视功能。
融合功能与立体视觉检测
评估患者的融合范围和立体视觉敏锐度。融合功能是双眼能够将两个略有差异的图像融合为一个单一清晰图像的能力,而立体视觉则使我们能够感知物体的深度和空间位置关系。老视可能会对双眼的融合和立体视觉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在进行一些需要精细双眼协调的活动(如驾驶、操作精密仪器)时。通过对这些功能的检测,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双眼视功能状态,为个性化诊疗提供参考,必要时可进行相应的视觉训练,以提高双眼视功能。
(四)生活方式与用眼需求调查
详细询问患者的职业、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主要视觉活动、使用电子设备的频率与时间、阅读习惯(如阅读距离、阅读时间、阅读字体大小)等信息。例如,一位职业画家在创作过程中需要频繁切换远近视觉,对中距离视力要求较高;而一位热衷于手机阅读的退休老人,则更关注近距离视力的清晰与舒适。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和用眼需求,能够使医生在制定诊疗方案时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选择最适合患者的矫正方式,如推荐合适的眼镜类型(单光镜、双光镜、渐进多焦点镜)或手术方案,以满足患者在不同场景下的视觉需求。
四、老视的个性化矫正治疗方案
(一)眼镜矫正
单光阅读眼镜
单光阅读眼镜是最简单、最常见的老视矫正方式,只用于矫正近视力。其优点是价格便宜、验配方便,适用于仅在近距离工作或阅读时有视力需求的患者。例如,一些老年人平时主要进行阅读、手工等近距离活动,单光阅读眼镜就能很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然而,单光阅读眼镜的局限性在于患者需要频繁摘戴,在看远和看近之间切换时不太方便,可能会影响生活质量。
双光眼镜
双光眼镜在同一个镜片上有两个不同的屈光区域,上方用于看远,下方用于看近。这种眼镜解决了患者看远看近切换时频繁摘戴的问题,但由于镜片上存在明显的分界线,可能会导致视觉干扰,尤其是在通过镜片中下方过渡区域看物体时,会出现图像跳跃或变形现象,影响视觉质量和美观。双光眼镜适用于一些对远视力和近视力都有需求,但对视觉质量要求不是特别高的患者,如一些从事简单体力劳动且偶尔需要看近的人群。
渐进多焦点眼镜
渐进多焦点眼镜是一种较为先进的老视矫正镜片,它在镜片上实现了从远到近连续的屈光度变化,能够提供远、中、近全视野的清晰视力,无明显分界线,外观与普通单光眼镜相似,美观且佩戴方便。不过,渐进多焦点眼镜的验配要求较高,需要精确测量患者的瞳距、瞳高、屈光度数、调节功能等参数,并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否则,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视物变形、行走困难等不适症状。这种眼镜适合大多数老视患者,尤其是那些对视觉质量和生活便利性有较高要求,需要频繁在不同距离视觉场景之间切换的人群,如办公室职员、教师、医生等。
(二)隐形眼镜矫正
单焦软性隐形眼镜
单焦软性隐形眼镜可用于矫正老视患者的远视力或近视力,但不能同时满足远近视力需求。患者需要根据不同的视觉活动,如看远时佩戴远用隐形眼镜,看近时更换为近用隐形眼镜,使用不太方便。然而,对于一些特殊职业或个人偏好(如演员、运动员等),不适合佩戴框架眼镜的患者,单焦软性隐形眼镜仍可作为一种选择。
多焦软性隐形眼镜
多焦软性隐形眼镜通过特殊的设计,在镜片上形成多个不同的屈光区域,能够同时提供一定程度的远、中、近视力矫正。这种隐形眼镜佩戴后相对美观、自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摘戴的麻烦。但与渐进多焦点眼镜类似,其验配也需要考虑患者的眼部参数、调节功能、用眼需求等因素,并且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佩戴不适、视力不稳定等问题。多焦软性隐形眼镜适用于一些对框架眼镜有抵触情绪,且能够适应隐形眼镜佩戴的老视患者,尤其是年轻一些的老视人群,他们对视觉质量和外观形象有较高的要求。
(三)手术矫正
角膜屈光手术
角膜屈光手术如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切除术(SMILE)等,原本主要用于矫正近视、远视和散光。近年来,也有一些研究和尝试将其应用于老视矫正。通过改变角膜的曲率,在角膜上形成不同的屈光区域,以实现远近视力的改善。然而,这种手术方式对于老视的矫正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可能会伴随一些并发症,如干眼、夜间视力下降、角膜瓣相关问题等。目前,角膜屈光手术在老视矫正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仅适用于一些特定的患者群体,如近视合并老视且对手术风险有充分了解并愿意接受的患者,并且需要严格的术前评估和筛选。
晶状体相关手术
(1)晶状体置换术
晶状体置换术是将患者老化的晶状体摘除,植入人工晶状体。人工晶状体可根据患者的需求选择单焦点、双焦点或三焦点等不同类型。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只能矫正远视力或近视力,患者术后仍需佩戴眼镜进行另一种距离的视力矫正;双焦点人工晶状体能够提供较好的远、近视力,但中距离视力可能相对较差;三焦点人工晶状体则可在远、中、近三个距离上都提供较为清晰的视力。晶状体置换术适用于年龄较大、晶状体混浊(合并白内障)或对视觉质量有较高要求且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老视患者。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如感染、出血、人工晶状体脱位等,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规范操作流程。
(2)角膜嵌体植入术
角膜嵌体植入术是在角膜基质层内植入一个特殊设计的微小嵌体,通过改变角膜的屈光力来矫正老视。这种手术方式相对非侵入性,保留了患者自身的晶状体,手术恢复较快。但目前该技术仍处于研发和临床试验阶段,长期效果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且适用范围相对较窄,仅适用于一些特定类型的老视患者,如低中度远视性老视患者。
(四)视觉训练与康复
对于一些老视初期或调节功能轻度减退的患者,视觉训练与康复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通过一系列的眼部训练,如调节训练、集合训练、眼球运动训练等,增强眼睛的调节能力、改善双眼视功能、缓解眼疲劳症状。例如,采用反转拍进行调节训练,可提高眼睛的调节灵活度;通过聚散球训练,可改善双眼的集合与发散功能。视觉训练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并且需要患者长期坚持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它可以与其他矫正方法(如眼镜矫正)相结合,提高老视患者的视觉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五、临床个性化诊疗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
患者,男性,45 岁,企业高管。因近期在阅读文件、使用电脑及参加会议时出现明显的视力模糊和眼疲劳症状前来就诊。眼部检查显示:远视力 1.0,近视力 0.5,验光结果为右眼 - 0.50DS/- 0.25DC×10°,左眼 - 0.25DS/- 0.50DC×160°,调节幅度右眼 4.50D,左眼 4.25D,调节灵活度双眼均为 8cpm(低于正常参考值),眼位正位,融合功能正常,立体视觉良好。患者日常工作中需要长时间使用电脑处理文件、阅读报告,并经常参加商务会议,对中远距离视力和视觉质量要求较高,且注重形象,不希望频繁摘戴眼镜。
根据患者的眼部检查结果和生活方式需求,为其验配了渐进多焦点眼镜。在配镜过程中,精确测量了患者的瞳距、瞳高,并根据其调节功能和用眼习惯对镜片进行了个性化优化。患者佩戴后,远近视力均得到明显改善,眼疲劳症状显著缓解,能够轻松应对日常工作中的各种视觉任务,对矫正效果非常满意。
(二)案例二
患者,女性,52 岁,退休教师。主要症状为阅读书籍、报纸和进行手工编织时视力不清,眼疲劳严重。检查发现:远视力 0.8,近视力 0.3,验光结果为右眼 + 1.00DS,左眼 + 1.25DS,调节幅度右眼 2.00D,左眼 1.75D,调节灵活度双眼均为 5cpm,存在 2△外隐斜,融合范围略减小,立体视觉轻度下降。患者退休后生活较为规律,主要活动为阅读、手工和少量户外活动,对近距离视力要求较高,希望眼镜佩戴舒适、价格适中。
考虑到患者的情况,为其选择了双光眼镜。配镜时适当增加了近用附加度数,以补偿其外隐斜带来的集合不足,并对镜片进行了抗疲劳处理。患者佩戴双光眼镜后,阅读和手工活动时视力清晰,眼疲劳明显减轻,能够较好地适应眼镜的使用,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
六、结论
老视临床个性化诊疗是现代眼科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全面、深入地了解老视患者的生理机制、眼部参数、生活方式和用眼需求,采用精确的评估方法和多样化的矫正治疗手段,能够为每一位患者量身定制最适合的诊疗方案。这不仅可以有效改善老视患者的视觉质量,提高其生活品质,还能增强患者对老视矫正治疗的满意度和依从性。随着眼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老视的个性化诊疗将不断完善和创新,为广大老视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使他们能够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能拥有清晰、明亮的视界,尽情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
在未来的研究与临床实践中,应进一步加强对老视生理机制的探索,开发更加精准、便捷的评估技术和设备,优化现有的矫正治疗方法,并积极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如新型药物治疗、生物工程技术在老视矫正中的应用等。同时,还需加强对老视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老视的认知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识,促进老视临床个性化诊疗的广泛开展与普及。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