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和家长不可不知的心理学:白熊效应

文摘   情感   2024-08-02 14:56   广东  

一个只讲实话的公众号,立志用一个号影响一亿人。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供参考探讨。



人一生都在寻求安全感和确定性,这跟咱们的生活环境有关。

我们总想获得掌控感,好像这样心里就踏实了,但慢慢我们发现,凡是我们越想控制的,好像都控制了我们。

比如越是告诉自己要减肥,越是控制不住食欲。

越是想要孩子好好学习,孩子越是学不进去。

这就是白熊效应,这个概念源自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所做的一项研究,他召集了一些受到白熊惊吓或者被白熊伤害的被试者,一遍遍的告诉他们不要去想当时那种害怕和痛苦的体验,也不要去想那只白熊。

结果这些被试出现了强烈的反差,他们的脑海很快就出现了那只白熊,身体也出现了当时惊恐的状态。

所以,当我们被要求不要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就锚定在了这件事情上了。

越在意什么,什么就会成为我们的枷锁。

很多家长都说现在这孩子怎么越来越难管了啊?特别是那些你不让他做的事儿,他反而更来劲儿。

你不让他玩手机,他偏偏就是停不下来,你不让他吃零食,他偏偏就光吃零食不吃饭。

当你频繁的跟孩子说不的时候,就触发了“白熊效应”,让孩子跟你对着干。

你对孩子说别跑,孩子接收到的指令是跑;你对孩子说别大声吵吵,孩子接收到的是又吵又叫;你跟孩子说别别动那玩意儿,孩子接收到的是赶紧摸摸看是啥感觉。

我们管孩子的念头越强烈,孩子就会感受到越强烈的反差,所以父母越不让孩子做的事,孩子就越来劲。

那该咋办呢?

我们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咱更容易被负面的东西所吸引,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减少负面语言的表达。把负面语言换成正面的陈述式表达。

你可以把“别躺着看书”这句话换成“坐着看书对颈椎更好哦~

如果孩子不理会,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

每个人都有主观能动性,相对与服从性的命令式语言,我们更希望自己做决定,所以要培养孩子的判断力,就要给孩子选项,让孩子行使选择的权利。

培养孩子是一件系统工程,教育是一个方面,但教育不是万能的。现在的舆论给家长的压力太大了。

孩子一出现什么问题就是家长没做好,其实也是有社会原因的。比如我们都想要孩子学习好,可现在教材的难度可比几十年前大了不知道多少倍,但我们的大脑功能可一点也没进化。

所以这不全是家长的问题,很多父母被舆论压到精神奔溃,这不也是一种伤害吗?

我也是做教育的,我认为教育,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今天都越来越像一个背锅侠,其实孩子的成长跟社会方方面面都有着直接关系,怎么能把责任归咎在这两个群体身上呢?

我每天写文章也是顺便给自己打广告,我们的理念是整合疗法,涉及营养、运动、大脑健康、心理支持等一整套生活方式干预。

比如我们结合功能医学检测技术给抑郁症的孩子会做相关检测,再根据检测结果做整体干预。

比如通常抑郁症的孩子肠道系统很糟糕,同时还有慢性炎症,生理又反过来刺激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这也是为什么行为干预或者家庭教育方式干预对孩子作用不大的原因所在。

只是从“术”的层面下功夫,没有从根上去解决,问题永远都不会消失。

我们依托功能医学专家和教育专家团队给孩子安排了一对一的整体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干预。

我们与心理咨询有区别的地方在于,以生理为基础,以国际先进的检测技术为手段,以营养治疗为靶点,以教育为辅助,在不用药、无副作用的前提下全方位的帮助孩子改善无动力的现状。

这种治疗方式目前比较小众,很多老师和家长都缺乏这个认知,主流媒体还都是在推行为治疗和心理咨询。这些已经形成了巨大的产业链,具体也不在这里多说了,怕被和谐了。

如果你想了解具体的治疗思路和过程,可以扫码联系我,我给家长提供一个付费群,相信可以帮到你。

设置收费也是因为每天加我的人太多,所以目前只链接付费人群,感谢理解

—END—

主动添加作者,世界属于勇敢的人

或许你还想看

家长、教师社群

羊群效应是一个班级里最可怕的存在

当前教师的地位是有史以来最低的

很多基层老师对国家教育部是失望的

普通人的四大巨坑:婚姻、生娃、教育、买房

Si都不怕,她为什么不肯离职?

羊群效应是一个班级里最可怕的存在

大学生自救指南---高等教育不是已经坍塌,而是整片土壤已经烂掉

一位心理咨询师的自述:我的孩子抑郁了


喜欢本文点个赞和在看

或关注下方公众号



关于修悦教育学硕士,资深教育方案提供者,结合国际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为您从教育、心理、健康、营养、家庭全方位制定适合孩子的成长方案。每天分享一个小故事和小理念,帮助千万父母拓展教育思维,关注我,持续更新。

目前主要提供两个产品:付费社群和一对一家方案陪跑。我一直都觉得与我同行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若想进一步了解!欢迎链接!

修悦
修身修心,悦人悦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