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看到一次犹太人也像我们一样的短视。”
这是任正非在他的雄文《华为的冬天》里所讲到的一句话。
在这篇文章里,任正非提到了以色列的两位知名政治家,伊扎克·拉宾和阿里埃勒·沙龙。
什么叫领导?什么叫做政客?任正非认为,拉宾有政治智慧,他的策略是正确的,但遗憾的是他的策略没有被延续下去,犹太人最终选择了强硬派沙龙。
这件事给任正非带来很大的启发。
拉宾和沙龙:强硬?还是和平?
伊扎克·拉宾出生于1922年,他曾两度出任以色列总理。因为推动了巴解组织和以色列签署《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奥斯陆协议》),推动了中东和平进程。1994年,拉宾和西蒙·佩雷斯、亚西尔·阿拉法特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95年,在一次和平集会后,拉宾被刺身亡。
阿里埃勒·沙龙出生于1928年,在以色列防卫军服役超过30年,参加了五次中东战争,战功赫赫,有“以色列的巴顿”之名,他在以巴问题上素来以强硬著称。沙龙在2001年当选以色列总理,2014年因病去世。
拉宾认为只有和平谈判才是解决阿以问题的唯一出路,而沙龙则持强硬立场,喜欢以暴制暴。
“拉宾意识到以色列是一个小国,处在几亿阿拉伯人的包围中,尽管几次中东战争以色列都战胜了。但不能说50年、100年以后,阿拉伯人不会发展起来……”
任正非指出,拉宾具有领导者的远见,他知道如果以色列不以土地换和平、划定边界,与周边和平相处,那么一旦阿拉伯人强大起来,他们又会重新流离失所,这是为了以色列的长远利益。但人性就是短视,“而大多数人,只看重眼前的利益,沙龙是强硬派,会为犹太人争得近期利益,人们拥护了他。”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这是关于诸葛亮的一个对联,下联一句话是: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对联的大意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诸葛亮“七擒孟获”赢得了人心和安定的局面,战争是不得已而为之,从古至今,凡是真正懂得战争的人,都不是崇拜武力、喜欢打仗的人。
另外领导者必须能够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不管是宽和还是严厉,都不合适。
我们通过这个对联看巴以冲突,无疑能引起人的深思和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