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了解肠梗阻
健康科普
肠梗阻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急腹症,主要指部分或全部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流动并顺利通过肠道,可以是小肠或大肠机械性或功能性梗阻。肠梗阻常会导致腹痛、恶心、呕吐、便秘和腹胀等急性病变。
肠梗阻临床表现
01-症状
腹痛:程度较轻,也可表现为腹部胀满不适胀痛或阵发性绞痛,缓解期相对较短。
恶心、呕吐:初始可无呕吐,随着梗阻时间延长,程度越来越重,可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未消化的食物。
腹胀:腹胀症状一般不明显。
停止排便排气:不完全性肠梗阻时也可以有少量的肛门排便排气,因此不能单纯因为肛门还有排便排空就将肠梗阻完全排除在外。
全身症状:一般较轻,梗阻时间长可出现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
02-体征
上腹或脐周轻度膨隆,可出现胃肠蠕动波或肠型。
腹部触软,叩诊呈鼓音,听诊肠鸣音亢进,病情较重时可有高亢的肠鸣音或气过水声。
常见病因
肠外原因
(1)粘连与粘连带压迫,粘连可引起肠折叠扭转,而造成梗阻。
(2)肠扭转常由于粘连所致。
(3)肠外肿瘤或腹腔包块压迫。
(4)嵌顿性外疝或内疝。
肠管自身原因
(1)先天性狭窄和闭孔畸形。
(2)炎症、肿瘤、肠吻合术等其他因素所致的狭窄。
(3)息肉或肠管其他病变引起。
(4)腹部大手术后、腹膜炎、腹部外伤、某些药物性肺炎、低钾血症等。
肠梗阻的分类
01
根据发生的基本原因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
02
根据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分为:单纯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
03
根据梗阻的程度分为:完全性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
04
根据梗阻的部位分为:高位肠梗阻、低位肠梗阻。
05
根据梗阻的发展过程分为:急性肠梗阻、慢性肠梗阻。
肠梗阻的治疗
非手术治疗
禁食、胃肠减压、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防治感染和中毒、酌情使用解痉剂、镇静剂等。
手术治疗
1.解除病因如粘连松解术、肠套叠复位、肠扭转复位术等。
2.肠切除肠吻合术:如肠肿瘤、局部肠坏死等。
3.短路手术:将梗阻近端与远端肠袢行短路吻合术。
4.造口或肠外置术。
肠梗阻术前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抗休克抗感染准备。
2.胃肠减压。有效的胃肠减压可达到解除梗阻的目的。多采用鼻胃管减压,将胃内容物抽空,再持续低负压吸引,注意引流液的量和颜色、性状,并正确记录。
3.安置体位,取低半卧位,减轻腹肌紧张,有利于病人的呼吸。
4.遵医嘱用药。在确定无肠绞窄后,可应用解痉,镇静剂,以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的痉挛,抑制胃肠道腺体的分泌。
5.维持体液,补充液体:严密监测呕吐次数、呕吐物的量和性状,根据病情遵医嘱补液。
6.呕吐护理。呕吐时坐起或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观察记录呕吐物的量、颜色、性状,呕吐后予以漱口,做好口腔清洁。
7.营养支持,应禁食,予以肠外营养。
肠梗阻术后护理
1. 体位:全麻术后未清醒回病房后,予以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麻醉清醒且血压平稳后给予半卧位。
2. 饮食:术后暂禁食,禁食期间给予静脉补液。待肠蠕动恢复,排气后,进少量流食,进食后若无不适,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
3. 并发症的护理:①鼓励术后早起活动,若病情平稳,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可开始床上活动,2—3日后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道恢复,防止肠粘连。②腹腔内感染及肠瘘术后携带引流管,应妥善固定并保持通畅,并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是否为血性】,观察敷料区有无渗血渗液,如有渗血渗液,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更换引流管时注意无菌操作,如果出现切口红肿及剧痛时,应怀疑切口感染。若出现弥漫性腹膜炎的表现,腹腔引流管周围流出液体带粪臭味时,应警惕腹腔内感染及肠瘘的可能,遵医嘱进行全身营养支持和抗感染治疗。
肠梗阻出院后健康指导
调整饮食,少食刺激性强的辛辣食物等,宜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饭后忌剧烈活动。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便秘者可调整饮食腹部按摩等方法,若无效可使用缓泻剂。
自我检测,指导病人自我检测病情,若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等不适,及时就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