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语花园的回信
2024外院心理健康节
在本次心语花园的活动中,“温馨心协”公众号收到了来自同学们的咨询来信,我们的资深心理咨询师认真阅读了每一条留言,并给予解答。
一起来看看咨询师给出了怎样的建议吧,如果您也有相似的烦恼,希望这些回答也能为您解疑答惑~
+ ✦ +
01 学习类
同学来信
老师您好,我是外院跨考的研究生,因为研究生学制只有两年,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写开题报告了。因为是跨考生,我对专业知识不是特别熟悉,没有学到很多就要毕业了。
我感觉其他同学都特别优秀,能写出很好的选题;但是我对开题完全没有头绪,经常是看着其他同学的进度而焦虑,自己却一点行动也没有(其实也有行动啦,但是没有特别好的成效)导师会经常询问我们选题进度,让我们找她聊关于毕业论文的情况,我经常会梦见自己毕不了业,感觉每天都很紧张但是出不了可见性的成果。(比如每天在图书馆内耗,然后晚上后悔自己啥也没做这样)
老
师
回
信
:
同学你好!从你的叙述中,感受到你作为跨考生的不容易,以及很想努力的心情。
在我看来,你描述的焦虑其实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能否顺利毕业,二是感到其他同学好像都比你优秀。而你看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它们。
针对毕业,导师希望了解你们的选题和论文的进度,而通常来讲,多多主动与导师沟通,争取导师的帮助,是一条通向顺利毕业的高效道路。从你的描述中我似乎看到,导师的询问带给你的更多是压力感,而不是有人带领和帮助的安全感。我会猜想,是否询问进度在你的心中引发被比较,被评价为不如其他同学的感觉呢?
这便其实是第二部分内容了。目前阶段,有些同学的进度比你快,选题比你好。他们确实是优秀的同学,但这与他们是否永远比你优秀还是有差别的。如果仅谈对专业知识的熟悉程度,作为跨考生,你少了本科四年对本专业的学习经历,客观上存在劣势。
这种差距也有可能在研究生阶段都追不平。但我想,既然选择跨考,你应该对目前的专业是有兴趣和学好的信心的,学习它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研究生毕业。将时间拉长一些,回想自己决定跨考时的初心,可能可以帮助你缓解焦虑情绪。进而不那么内耗,自然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思考,掌握更多,也发现自己的优势。
下面有几点建议,供你参考。第一,照顾好自己是首要的,保持充足的睡眠,规律吃饭,适当运动;第二,回想自己决定跨考时的心情,当时必定也是有紧张、担忧等情绪的,而更重要的是,当时是如何调节心情,获得坚定、雄心、甚至可能兴奋等情绪的;第三,想象自己的未来,尽量想些具体的场景,例如答辩后的庆祝,做着自己满意的工作的样子,工作后的休闲生活等,增加内心的盼望;第四,向导师描述自己现在感受到的困境,期待的改善目标,寻求导师的理解、帮助和点拨,如果觉得直接去说有困难,难说清,也可以通过写邮件等方式;第五,觉得必要的时候也可考虑联系心理中心寻求支持。
More
+ ✦ +
02 恋爱类
同学来信
恋人的付出和我的付出不对等,心思又很敏感细腻,希望得到照顾却没有办法实现。
(向上滑动启阅)
致同学:
同学你好!你感到恋人的付出少于你,没有照顾好你。看起来,这似乎令你产生了委屈的情绪,可能也有失望。而同时,你也说自己心思很敏感细腻。似乎你又有些不太确定,当恋爱关系不令你满意时,究竟是谁的责任。
你希望在恋情中得到照顾,这对你很重要。很多人跟你有着同样的渴望,也都花了很长时间与恋人去沟通和磨合。沟通的前提是,他们对于自己的需求是接纳的,也能比较明确的说出要对方怎么做。当然,对方愿意倾听、理解和改变自己,也是一个必要条件。
建议你首先,说说自己的情绪感受,缓解一点压力。找个信得过的人,恋人也好,朋友、家人也好,或者也可以考虑来心理中心。你可能会想,这样做是不是凸显出你的敏感?其实不必太过担心。相反的,舒缓掉一些情绪的压力,可能释放出更多心理能量来思考和观察。
接下来,便可以试着把你的细腻运用到思考和观察里。
比如,你为恋人做了很多事情,我想邀请你回想一下,是否可能有的时候,你一边付出,一边希望恋人以后也可以为你做同样的事?也就是说,你用行动在告诉ta,你希望怎样的被照顾。假如确有这样的情境的话,这就是一个可用的入手点。
尝试一边做一边描述,你的某某行为,目的是希望为ta带去怎样的帮助、支持、照顾?你希望ta得到这些后,感受到什么情绪?比如开心、安心、省心等等。从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反观自己最希望感受到什么样的正性情绪,它们跟“恋人照顾你”又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例如,可能当他做出照顾行为,你会认为自己是被在意的,从而感到安心。
自己的需求,以及自己的需求与对方的关联被思考的比较清晰后,接下来就是沟通了。告诉恋人你的所思所感,或者提出要ta如何行为,或者直接让ta模仿你,等等方法,都可以尝试。沟通开启的同时,对恋人倾听和理解的意愿,以及实际能力,这些方面的观察也就开启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不知道是否可能反而加重了你的委屈与失望。也许你从未想过,恋爱中自己会需要做这么多思考、观察和指导的“工作”。也许你也会想,为什么不能是对方更用心,更努力些。有这样的感觉和想法是很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人和环境中总是包含着很多我们自身无法控制的因素,失控、不安、不公平、委屈、难过、失望等等情绪,是可能随时出现的。进行类似上述的观察与思考,加深对于自身的了解,有利于我们在感受到刺激的时候,分辨引发了思绪波动的因素是来自自己,还是来自别人,也就使得我们更可能不那么慌张、焦虑、生气或是低落,所谓的不内耗,也就进一步使得我们更能把精力集中在思维和应对上。
最后,祝你越来越开心和自信。
END
感谢您的来信和支持!
期待下一次遇见
主办:外交学院心理素质教育咨询中心
协办:共青团外交学院委员会
承办:心理研究与社会认知协会
编辑|黄灿晨 陈新悦
审核|权江红 吴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