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擘画人口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文摘   2024-10-23 08:45   陕西  

转自2024年10月22日《健康报》第4版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陕西省深入贯彻落实人口高质量发展理念,聚焦生育支持政策、普惠托育服务、生育友好环境、出生缺陷防治、妇幼健康管理、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等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各流程环节,坚持高位推动、前瞻布局、系统谋划、融合发力,以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奋楫之势,擘画人口高质量发展崭新画卷。


优化生育支持政策
牵动释放生育潜能的“牛鼻子”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周家山镇留旗营社区居民周蓉是一位“全职妈妈”。周蓉的丈夫在县里务工,靠赚辛苦钱养活一家老小。2023年8月,周蓉生下二孩后,在社区申请了一次性生育补助。3个多月后,周蓉收到了由县财政打来的2000元钱。

  “生活不算穷,但也得算着账过日子。现在家里多了个娃,每个月又多了笔不小的开支。好在生了二娃还能领补助,这钱够买好几个月的日用品了。”周蓉感慨道。

  生娃的补助,留旗营社区居民刘丽平也收到了。“俺俩前后脚生的,周蓉家的是二娃,俺家的是三娃。申请补助后,县里竟给了1万块钱,这是实打实的好政策啊!”同样是“全职妈妈”的刘丽平表示,家里如今已有7口人。她丈夫在成都打工,月收入不到5000元钱。“这一万块钱来得太及时了,可以给娃买些好奶粉。”刘丽平说。

  去年年底,36岁的汉中市汉台区汉中路街道上水渡社区居民杨珊也领到了2000元的二孩生育补助。她决定把钱存起来,用于将来的教育支出,并感叹“这笔钱让我们一家感到很暖心”。

  生育补助深得民心的背后,是政府的财政保障。汉中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张弦列出了一组数字:全市对符合政策生育二孩和三孩的家庭,分别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2000元、1万元。目前,全市已有8208户家庭申领补贴,累计发放资金2161.4万元。今年上半年,全市出生人口较去年同期增加110人,生育支持政策初见成效。

  在汉中市的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中,一系列生育支持政策正加速落地:为生育三孩的女职工延长生育假期30天,累加其配偶护理假10天;落实生育保险制度,支付参保女职工生育保险费用5947人次、1421万元;实施住房贷款支持,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多子女缴存职工家庭,在本市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时,单、双缴存职工多子女家庭最高贷款额度分别提高至70万元、80万元……

  以群众生育需求为出发点制定配套支持政策,陕西省牵动释放生育潜能的“牛鼻子”。据悉,2021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印发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围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建立完善积极生育配套支持政策措施等6个方面提出25项具体任务。

  借着优化生育政策的“东风”,陕西省多地进行了有益探索:宝鸡市凤县率先在省内出台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围绕生育二孩三孩家庭奖励补贴、生育休假弹性制度等方面,因地制宜推动一系列生育支持政策举措落地;安康市宁陕县制定生育津贴措施,并在育儿津贴、购房补贴、托育服务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西安市实行二级以下(含二级)医疗机构住院分娩费用全额报销……自实施方案实行以来,全省出生人口数下降的趋势得到减缓。


营造生育友好环境
让利好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去年7月,西安市莲湖区红庙坡街道天朗锦城小区居民张女士怀上了二胎,今年4月,她顺利生下了二孩宝宝。从“想生却不敢生”到积极备孕,张女士对生育二孩的态度转变,缘于社区生育文化入耳入心。

  “现在生育政策支持力度很大,居民可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免费的孕前检查,缴纳生育保险的职工生育孩子还可以领取生育津贴……”2023年7月11日“世界人口日”当天,西安市莲湖区红庙坡街道梨园社区计生专干薛凡来到天朗锦城,向居民讲解生育支持政策、生育登记流程、孕前健康体检等知识,宣传适龄婚育、积极生育的婚育文化。

  “我们一直想再要个孩子,但考虑年龄、压力,始终下不了决心。要不是社区工作人员上门,还真不知道现在有这些利好政策。”张女士说,听完介绍,她和丈夫坚定了要二孩的想法。

  梨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思雨介绍,目前,社区下辖的小区居民人口约为1.1万人,其中,适龄婚育居民约有2000人,社区生育文化宣传覆盖率达90%。

  得益于社区生育文化宣传,39岁的莲湖区红庙坡街道星火社区居民杨女士又怀上了孩子,并于今年8月成功分娩三胎宝宝。“平时工作忙得连轴转,最怕有心生、没空养。好在社区人员告知,可以在法定产假的基础上多享受10天产假,男方也增加了10天的护理假,这给了我们这种上班族很大动力。”杨女士表示,产后,她不仅领取了生育津贴,而且享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上门访视、促进产后康复及婴儿喂养指导等服务。

  社区计生专干是连接政府顶层设计与群众生育政策需求的纽带,在构建生育友好环境中发挥基础保障作用。从事专职人口工作13年的汉中市勉县周家山镇留旗营社区计生专干李永平,是社区居民心中的“百事通”。为了做好宣传人口生育政策、开展妇女儿童健康指导、组织儿童免疫接种、抵制高价彩礼的婚姻文化等工作,她经常走家串户、上门服务。

  “尽管辛苦,但对收入还是比较满意的。”李永平说,在县政府的财政支持下,她的月收入为2350元,这与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的工资基本持平。

  据了解,为夯实生育友好环境基础,汉中市在强化基层队伍建设上持续发力,配备县、镇、村基层人口计生专干2615名,村专干按村级正职工资的80%落实待遇;西安市莲湖区为其下辖的142个社区全部配齐工作队伍,不断织密基层人口服务网……

  在陕西省人口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营造生育友好环境是重要措施。西安市“适龄婚育、生育友好——构建新型婚育文化”国际家庭日宣传活动实时观看人数达710万;宝鸡市凤县新时代婚育新风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汉中市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计生协会等群团组织力量,携手维护生育群众合法权益……生育友好型社会在全省多地雏形已现。


开展普惠托育服务
让“幼有所育”触手可及



  2023年,在陕西省27万出生人口中,西安市出生人口达10.75万人,占全省的近40%。近年来,西安市作为全省人口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聚焦婴幼儿家庭入托需求,大力发展普惠托育事业,探索构建多元化托育服务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普惠的托育服务。

2024年9月17日,中秋节当天,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漳浒寨街道德伴托育园操场上,小朋友们享受着中秋节主题绘画活动的乐趣。    德伴托育园供图
  西安市雁塔区漳浒寨街道文兴巷社区居民周先生和杨女士是一对工作繁忙的年轻夫妇。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一岁半的孩子主要由保姆照看。直到今年7月,周先生把孩子送到家门口的文兴巷社区喜伴日托园后,夫妻俩再也没有因保姆雇价高、不放心外人看护等问题而争吵。

  喜伴日托园位于文兴巷社区服务中心内部,是西安市首家公建民营的社区嵌入式普惠托育机构。“这儿是社区的办公用地,把孩子送到这里很放心。每个月入托费1800元、餐费660元,一日三餐搭配两次辅食,宝宝吃得特别好!”说起这些,周先生显得心满意足。

  今年6月,雁塔区曲江街道第一托育中心接收了一名仅6个月大的宝宝。孩子的父母得知家门口有了公办的社区嵌入式普惠托育机构,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让孩子入托。

  嵌入式普惠托育服务模式的广泛应用,是西安市将托育作为急需紧缺服务优先配置、启动110个社区嵌入式试点项目建设的缩影。该市卫生健康委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处有关同志介绍,试点项目以区县为单位整体谋划布局,以社区为单元统筹推进。今年、明年将分别建成50家、60家社区嵌入式普惠托育机构,逐步实现“一社区一机构”的目标。

  依托社区为嵌入式普惠托育机构免费提供公建配套用房这一优势,机构省了租房办托的运营成本,物业费、暖气费、水电费等享有不同程度减免,使收费标准大大降低。以文兴巷社区喜伴日托园为例,园区每月的主要支出仅为人员薪酬,而这与月均40个在托量的总收入基本持平,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等不同托育模式的价格均按每月1800元全日托费除以单位时间计费,均远低于雁塔区2100元至2500元的普惠托育定价标准。

  为了扶持办托企业,西安市政府通过普惠托育服务市级补助金发放项目,向托育机构额外提供每个托位每年400元的托位补助,同时每年为婴幼儿照护省级试点托育机构发放以奖代补资金2万元。“如果没有政府支持,普惠性托育很难开展下去。”喜伴日托园园长石玉丹坦言。

  今年,西安市成功申请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1亿元示范项目,同时地方财政配套1.21亿元,通过对全市达标的社区嵌入式托育机构给予资金补助、对创建达标的星级示范机构按照星级给予奖补等方式,为办托企业降本减负,降低托育服务价格,逐步实现社区托育平均价格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的目标。

  托育服务事业的普惠化发展,在教育机构亦有体现。今年8月,汉中市卫生健康委、汉中市教育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幼儿园开设2—3岁托育班工作的通知》,鼓励支持幼儿园向2岁至3岁婴幼儿提供托育服务。9月,该市汉台区雷家巷幼儿园托育班开班,已有28名幼儿入托。

  “公立幼儿园办托不以营利为目的,收费标准均按最低成本核算。”雷家巷幼儿园园长宁玉梅介绍,目前,每个孩子的入托费为1430元,每日餐费为15元。当前,该园已收到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项目省级补助资金12万元,有效减轻了运行成本压力。

  截至今年7月,陕西省已有2017家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托位总数达14.2万个,每千人口托位数为3.59个,极大地满足了全省人民群众的需求。


强化出生缺陷防治
把好人口健康“第一关”



  预防出生缺陷、减少残疾发生,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举措。作为陕西省出生缺陷防治项目管理办公室、陕西省遗传病(优生与遗传)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挂靠单位,西北妇女儿童医院(陕西省妇幼保健院)曾在西北地区率先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检测等数项新技术,带动全省出生缺陷防治水平提升。

2024年3月20日,西北妇女儿童医院(陕西省妇幼保健院)产一科二病区病房内,产一科副主任医师张娟娟(左)和产一科主治医师杨艳妮(右)怀抱一对刚诞生的双胞胎。    西北妇女儿童医院(陕西省妇幼保健院)供图

  30岁的陈女士曾有3次妊娠史,却只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宝宝。今年1月,陈女士再次妊娠,怀孕24周的她来到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优生遗传咨询门诊。医生接诊后,进行了遗传学检测,并对其进行羊水穿刺产前诊断,明确此次胎儿为甲基丙二酸血症遗传代谢病携带者。经过早期诊断及治疗,陈女士于今年5月10日成功生下一名男婴。经过后续的遗传代谢病筛查,该男婴的检测结果未见异常指标。

  完备的三级预防体系是把好人口健康“第一关”的重要屏障。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医学遗传中心主任医师强荣说,“一级预防”是在孕前和孕早期采取措施,以预防出生缺陷发生。该院连续3年协办全省预防出生缺陷日主题宣传活动,通过院内“孕妇学校”、多媒体平台、公告栏等,积极普及出生缺陷防治核心知识。

  “二级预防”是在孕期进行产前筛查和诊断,以避免严重出生缺陷患儿出生。陕西省按照每例320元标准,为每孕次孕期妇女免费提供唐氏综合征、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筛查和两次常规超声检查,有效减少了严重致死致残出生缺陷。随着分子遗传检测技术的发展,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检测成为产前发现染色体疾病的关键技术,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已累计对15.4万余名孕妇进行筛查,筛查高风险孕妇2123名。

  “三级预防”聚焦新生儿出生后的严重致死致残疾病筛查,通过早期干预,降低出生缺陷致死致残率。陕西省按每例132元标准,为新生儿免费提供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先天性听力障碍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2017年,陕西省出台苯丙酮尿症治疗性食品零加成、药品带量采购、定点治疗等一系列政策。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作为全省苯丙酮尿症确诊和省级救治医疗机构,指导各定点治疗机构为每名确诊患儿建立专案病例,严格落实“一人一方案”,确保治疗效果。自1999年以来,该院累计管理省内及周边省份邻近市县苯丙酮尿症患儿1200余例。

  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2019年7月,陕西省政府印发《关于建立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制度的实施意见》,要求免费产前和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全省所有市、县、区。该项目实施5年来,受益孕产妇新生儿达650余万人次,累计发现并治疗管理先天性心脏病、遗传代谢病、听力障碍等新生儿出生缺陷近万例,全省产前筛查率达98%,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96%,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99%,早发现、早治疗降低了残疾发生风险。

  同时,陕西省积极推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落实叶酸补服预防神经管缺陷。2023年,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达94%,育龄妇女叶酸服用率达99%,神经管缺陷发生率降低至1.08/万,全省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能力不断提升。


加强妇幼健康管理
护航母婴“生命线”



  38岁的二胎产妇刘女士足月正常分娩,2小时后因“难治性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被紧急转入手术室。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妇科及产科专家历时10个小时,为其实施“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术后,刘女士被转入妇产科重症监护室救治34天后,转危为安。

  今年9月17日,一位“胎盘早剥”、胎龄38周的产妇因腹痛紧急来院就诊。剖宫产后,该院新生儿科主任李占魁对新生儿进行了复苏。清理呼吸道、T组合正压通气……经过抢救,新生儿哭声变响,心率由每分钟90次提高到120次,肌张力逐渐恢复。目前,该新生儿病情已趋于平稳,待完善头颅核磁检查后出院。

  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大抢救的场景屡见不鲜。作为陕西省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与转诊中心,该院承担着带动全省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识别和救治能力提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的重要职责。“多年来,产科始终坚持以母婴安全为中心,持续推进孕产妇安全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贯穿于孕产妇生育全周期,建立了医疗质量安全风险信息收集及防控机制。”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大产科主任曹引丽介绍,风险管理包括孕前风险管理、孕期风险管理、产时风险管理、产褥期风险管理等。以产褥期为例,产科对高危产妇及时随访、预约复诊时间,便于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产后并发症;在新生儿安全管理方面,应用母婴安全核查表,从病区待产到产时分娩以及产后回到母婴同室的三方核查,对生育全周期的安全风险采取系统性流程化主动性管理,将医疗风险降到最低。

  为提升区域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识别和救治能力,自2017年开始,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在省卫生健康委指导支持下,牵头制定产科出血规范化救治技术与管理、新生儿复苏适宜技术等培训与推广实施方案。目前,省级培训地市覆盖率、市县级机构培训覆盖率均为100%。

  近年来,陕西省卫生健康委持续巩固母婴安全保障成果,围绕满足群众多元化的生育服务需求,强化优质高效孕产服务供给,有力保障优化生育政策落地见效。扎实推动“十四五”妇幼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实施,省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建设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137个、新生儿救治中心133个,全面建成“横向”一县一中心、“纵向”省市县相贯通的标准化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网络,严格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开展救治网络运行情况评估考核,确保体系规范运行,切实保障母婴生命安全。2022年启动全省分娩友好服务提升行动,推动助产机构开设孕妇学校,强化科普宣传,消除孕产妇分娩恐惧心理;普及椎管内分娩镇痛技术,建设7家省级培训基地,计划利用3年时间实现全省助产机构麻醉技术人员分娩镇痛系统化培训全覆盖,全省助产机构椎管内分娩镇痛率由2021年的34.6%提高到50.68%,其中试点医院椎管内分娩镇痛率达到67%;推广导乐分娩、陪伴分娩等人性化服务,推进生育友好医院建设,切实保障群众“孕得优、生得安、育得好”。自今年9月起,省医保局、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将13个治疗性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有效减轻不孕不育患者经济负担,帮助更多家庭实现生育愿望。全省妇幼健康体系不断完善,自2015年以来,全省有43个妇幼保健机构完成改扩建和搬迁,妇女儿童健康重点和难点问题不断取得新突破,妇幼健康服务更加公平可及,全省孕产妇死亡率从14.5/10万降至7.26/10万,婴儿死亡率从6.75‰降至2.4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8.55‰降至3.81‰,母婴健康核心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居西部前列。


改善老年健康服务
守护最美“夕阳红”



  养老事关千家万户,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陕西省着力构建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深入推动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发展,守护老年人健康幸福的晚年。

  85岁的西安市莲湖区环西街道玉祥门社区居民曹奶奶3年前患有急性脑梗死,住院治疗后落下了左侧肢体活动受限的后遗症。今年6月,曹奶奶因肢体无力加重、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向环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申请了家庭病床服务。

  建床期间,环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对其进行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每周进行2次入户巡诊,帮助曹奶奶进行康复训练并提供用药指导。2个月后,曹奶奶的症状有了明显改善。“过去老人不舒服,只能往医院送,住院、输液、开药……子女需轮流陪床。现在把病床搬进家,医生、护士上门服务,还能医保报销,这简直太方便了,让我们省了心!”患者家属算了一笔账:建床60天的医疗费用共计3584.91元,医保报销3178.59元,个人仅自付406.32元。

  自2021年西安市在莲湖区开展家庭病床服务试点工作以来,全市已有70家医疗机构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累计建立家庭病床超过7000张。西安市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处有关同志介绍,今年1月,西安市把家庭病床作为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服务的突破口,在全市全面推广应用,并实行按床日付费模式,把优质、便捷、经济、高效的服务送到老人身边。

  在汉中市勉县红十字医院的阳光老年公寓,同样有脑梗死后遗症的91岁高龄的朱大爷已入住4年。朱大爷拿着每月5400元的退休金,在公寓过着“顶配”的日子——每月2000元的豪华单间、1600元的高级护理、600元的生活伙食费,剩下的1200元供个人爱好花销。

  “窗外是湖,院里有花园、喷泉,冬天有地暖、夏天有空调,食堂天天不重样,医务人员随叫随到,关键时候还能救命……你说我还图个啥?!”说起入住的感受,朱大爷憨憨地笑了。3年前,朱大爷入住期间再次突发脑梗死,公寓立刻开通了绿色通道,医务人员在10分钟内就将朱大爷转运到了该院急诊科。

  “从发病到溶栓治疗,仅用了两个小时。这是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显著优势。”汉中市勉县红十字医院副院长宋志林说,公寓医务人员为朱大爷制定了生活照料和护理康复计划。如今,朱大爷已经能丢掉拐杖独立行走了。

  在陕西省,老年人群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不断增强,得益于基层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截至2023年底,全省建设医养结合服务中心400家,医养结合机构达320个,床位总数超过6.9万张;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063个,其在全省医疗机构总数中的占比达81%;支持建设5个国家级安宁疗护试点地区。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张军林表示,做好新时代人口工作,要从解决“幼有所托,老有所医”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下一步,全省将全面推进健康陕西建设,聚焦“一老一小”问题,系统谋划、综合施策,为推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健康报、陕西健康传播

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
咸阳市中心医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