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漂泊,归处是故乡
悠悠四十余五载,仿若长河里的扁舟,在岁月的波涛中渐行渐远。我的前半生,恰似那漂泊的孤鸿,常年辗转于西安与广州这两座繁华之都,如同两片孤云,在异乡的天空中徘徊。往昔岁月,三五年才得一回稷山,那是灵魂深处的故土啊!每一次踏上归乡之路,多是在县城父母那温暖的小巢中停留,陪陪双亲,享受那如烛光般珍贵的温馨时刻。偶尔回到清河村,也只是在红白喜事的仓促间隙,如惊鸿一现般,匆匆地与老亲戚、老邻居相见,再望一眼那承载着童年欢声笑语的老房子,那目光中满是眷恋与不舍,却又在忙碌中匆匆离去。
十二年前,父亲于广州患病,自此踏上归乡之路,回到稷山县城开始了六年的静养时光。那漫长的六年里,母亲与妹妹妹夫如同守护天使,在父亲身旁精心照料,不离不弃。后来虽有一家两口保姆轮流侍奉,我们兄弟三人也曾心怀孝意,计划每年从广州返回,陪伴父母左右。尤其在那阖家团圆的春节,保姆归家之际,更需我们守护在母亲身旁,暂代半月之劳。奈何生活似无情之鞭,工作如沉重之枷,我们在忙碌的漩涡中无法自拔,常常难以成行。直至后来三年,我们兄弟痛定思痛,约定每年春节必有一人回乡陪伴父母,可即便如此,这简单的约定竟也难以完美履行。幸有兄弟三人,身为长子,我深知在这关键之时,责任如泰山之重,我当为家庭撑起一片天。六年前,父亲溘然长逝,我将母亲接到广州家中,共度三载,期间也曾数次踏上故乡的土地,短暂停留,以慰乡愁。这三年,二弟于广州新置宅邸,母亲便常住于他处。
近两年,我告别了忙碌的职场生涯,步入了宁静的退休时光。我如一只倦鸟归巢,回到老家,将那历经风雨的老房子精心翻新。从此,每至清明节前夕,我便满心欢喜地回到故乡,一住便是半年之久。在这片熟悉而又略带陌生的土地上,我仿若找回了失落已久的珍宝。春播之时,我将希望的种子撒入肥沃的土地,那一粒粒种子,就像我对故乡的思念,在泥土中生根发芽;秋收之际,金黄的麦浪在微风中起伏,那是大地对我的馈赠,也是我与故乡情感交融的画卷。田园生活的质朴与美好,如同悠扬的乐章,奏响在我生命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我与故乡重新相连的深情纽带。
曾几何时,于网络的浩渺世界里,偶然邂逅老家薛前发老师主编的《后稷文苑》网络平台。那一刻,宛如春风拂过心田,唤醒了沉睡已久的记忆之花,往昔在故乡的点点滴滴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于是,我执起笔,将心中的情思化作一篇篇随笔,让回忆在文字间流淌。借着这些饱含深情的文字,我与老家的老同学、发小重新建立起联系,那一根根无形的丝线,编织着我与故乡的情感之网。我努力地尝试融入乡村生活,可就像村里那位三十多岁的超市老板所问:“45 年没在村里住几天,你还能认识几个?”这看似简单的一问,却如重锤一般敲在我的心上,让我在这熟悉又陌生的故乡面前,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故乡啊,你是我生命中永恒的羁绊,无论我漂泊多远,你永远是我心中那片最柔软的港湾。
后来,在万能的朋友圈那一方小小的天地间,我邂逅了稷山老家黄志峰老师主编的《汾水文学》网刊。它仿若夜空中璀璨的星辰,闪耀着迷人的文学之光,在茫茫信息之海照亮了我的眼眸,更唤醒了我灵魂深处对老家清河村的缱绻思念。
《汾水文学》,恰似一座文学的花园,繁花似锦,芬芳四溢。每一篇华章,每一段雅韵,都如灵动的彩蝶,在思想的花丛中翩翩起舞,交织成一曲曲家乡的悠扬恋歌。我仿若一位寻音的旅人,借着这一方充满诗意的净土,将心底那如泉涌般的思念之情,化作涓涓细流般的文字。
那思念啊,是清河村清晨草叶上晶莹的露珠,折射出故乡田野的广袤与生机;是黄昏中袅袅升起的炊烟,缠绕着岁月的温情与安宁;是老屋里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开启了尘封记忆中亲人们温暖的笑颜。每一个字符,都是我对故乡深情的呼唤;每一段话语,都是我漂泊心灵的归乡之径,在这文学的圣坛上,慰藉着我这孤独游子的悠悠乡愁。
欢迎投稿 • 汾水文学
长按识别右边二维码
添加主编黄志峰微信